厦门市第二医院开肾脏病营养门诊
海峡名医网讯 肾脏病人合理安排饮食,对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合理科学的饮食管理,可减轻代谢废物在体内的滞留,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很多肾脏病人及家属对饮食疗法存在片面理解,在“吃”的方面存在许多误区。
那么,肾脏病人到底该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为了替广大患者及家属解决这些问题,市二院肾内科在我市率先推出肾脏病营养与健康门诊,根据每个人肾脏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同时定期进行肾脏健康课堂讲座(可上网查询 www.xmszbw.com),对肾脏病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营养指导。通过科学的饮食营养指导,从而使肾病患者既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又可延缓肾病的进一步恶化,维持身体代谢平衡,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保证最佳的生活质量。
【相关新闻】
天天进补 导致病情恶化
退休老教师林老太太是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一年前,她到市第二医院检查肌酐,结果显示为200umol/L,属于控制后情况安全的范围。一年后,她再次检查,肌酐却暴增至600umol/L,“一下进入到尿毒症的程度。”这样的情况让主任医师王玉新十分担心。
在与林老太太和其老伴林老先生交流后,医生才发现“原因”所在。
原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林老太太天天“进补”。在此之前,医生曾经多次叮嘱她要管好嘴巴,不能食用过多的高蛋白质食品,要注意饮食平衡。
她委屈地辩解:“生病不就是要补身子嘛?同时,我老伴天天给我准备,我不吃怎么对得住他呢?”她的老伴林老先生也不乏委屈:“我有什么办法啊?不让她吃,她说我虐待她怎么办?”正因为夫妇俩“生病就要进补”的观念根深蒂固,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市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王玉新指出,饮食调理是慢性肾脏病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饮食和药物对维持患者的健康一样重要。慢性肾脏病早期治疗对疾病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只要进入肾功能受损阶段,就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天天大补特补,给代谢增加了压力,是林老太太病情严重恶化的原因。
王玉新告诉记者,肌酐在200umol/L的阶段,林老太太的病是可以控制住的,肌酐一旦进入600umol/L以上,就难以控制。
健康饮食 肌酐不升反降
来自泉州的吴老太太,给广大肾脏病患者做了一个好榜样。
去年7月份,吴先生带自己年迈的母亲前来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就诊,检查结果是肌酐200多umol/L。
在医生的指导下,孝顺的吴先生为母亲制定了健康饮食食谱。在过去的一年里,吴老太太严格按照健康食谱进食。如今,吴老太太的肌酐不升反降,控制在170umol/L。
王玉新医生提醒慢性肾脏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平衡。在摄入蛋白质方面,最好食用优质低蛋白食品。
合理的低蛋白质饮食,可以使慢性肾脏病患者避免营养不良,又能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低蛋白饮食不是无限制的低,一般情况下,保证每天摄入0.6g—0.8g的蛋白质,同时至少有50%来自优质蛋白质,如奶、蛋、鱼、禽、肉及黄豆制品,其余蛋白质由谷类、蔬菜、水果等提供。在限制蛋白质总量的基础上,可限制主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可用麦淀粉代替部分普通面粉或大米。
【相关链接】
厦门市第二医院肾内科是闽西南成立最早的肾脏病专科,位于集美总部,拥有宽敞清洁的病房及国内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1995年曾被列为厦门市唯一的肾脏病重点专科,2009年再次获厦门市慢性肾衰竭诊治规划重点专科。医院在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及血液净化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居全省领先水平,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新建的血透室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为厦门市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首家单位。血透室采用清一色国外知名品牌的血透机及水净化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处理系统之一,充分保证了透析用水质量,显著提高了病友的生活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
专家名片
王玉新 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复旦大学博士、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首届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第二医院“十大名医”之一、林巧稚精神文明奖获得者。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内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肾脏病学分会常委、厦门市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他长期在内科临床一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解决疑难及危重病例,如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同时有很强的科研与教学能力,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十几项科研任务,获科技成果奖5项及多项科研论文奖,其中省部级成果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