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医生无视病人自杀是职业倦怠
海峡名医网讯 病人在沈阳市阜康心理医院内上吊自杀。值班医生两次打卡,都在距离事发地不到2米的地方,回头看了看吊在门框上的病人,但是没有任何举动就离开了。警方已经调取了医院的监控录像,那名值班医生也被警方带走调查。(9月1日《辽沈晚报》)
证据确凿,这名医生成了冷血与医德败坏的新典型,成了舆论批判的焦点人物。参考以往的前车之鉴,他的行医资格已经有点悬,也可能受到严厉的处分。处理一名医生很容易,但问题背后的原因可能还需要再深挖,这才是改善医疗环境的关键。
一名医生,他不珍惜病人生命,首先足以说明一件事,他不爱自己的职业,并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当这种“不热爱”“不喜欢”“职业倦怠”在某些医生身上长年累积,达到了一种质变,他们可能就真的变成了冷血无情的医生。病人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种没有体温和知觉的物品。所以才会有医生在手术做到中途,告诉护士“我去领奖金”,并告诉记者,做手术中途可以出去吃饭;所以才会看到,广东汕头市某医院一名女医生在微博上称,她不想在半夜起来收尸,企求患者“您等我下班再死”。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睡个好觉,方便明天出游”。还有另一个例子,北京大学某教授在一家医院演讲时说,给在座医生两个忠告——凡是可抢救可不抢救的一定不抢救,凡是可检查可不检查的一定要检查。但这样冷血十足的观点竟然获得一些从业者的认可,赢得不少掌声。
在当下医疗领域,可能的确潜藏着个别这样的医生,他们将病人生命视为草芥,将接诊看成是沉重负担,将出现状况的病人看成一种麻烦。在这种背景下,出现这种医生对上吊的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的案例,恐怕并非一种偶然。
出现这样的职业倦怠,出现这样冷血的医生。主要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我们在源头上把关不够严格,让太多没有社会责任感与对医学没有兴趣与热情的人,混进了医生队伍。另一种可能是,执业环境不理想,医患矛盾容易激化点燃,关系不和谐。这种后天环境带来的失望,才是出现这种医生的原因所在。这显然不是一个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月初,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五成的医疗工作者对目前执业环境不满意。
要减少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医者行为?一是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在招收医学生时,由医学院校负责面试考核,选拔那些有责任感并且对医学有兴趣及热爱的人学医从医。二是应该理顺医患关系,为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让他们乐于从业,并从爱护病人及珍惜生命中,收获足够多的尊重。双管齐下,才能让冷血的医生少一些再少些,令热爱这份职业并且医德高尚的医生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