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多家医院被曝:病人要输血家属得先献血

2011-08-30 11:47:36海峡都市报admin查看次数:895

    海峡名医网讯  8月25日,胆总管癌晚期病人郑兆林的家人心急如焚。最近,郑兆林的血红蛋白浓度仅为正常值的三分之一,急需输血。可医院三番五次“建议”家属先献血,否则病人供血难有保证。院方称,这是市中心血站为了有效缓解血源紧张而采取的“互助献血”措施。

    夏季炎热,流动采血点采集有限,献血主力军大学生尚未开学……株洲血库的确出现一定程度的“血荒”。

    献血“被互助”非特例

    上月起,郑兆林的病情加重,几乎隔一周就要输一次血。每到这时,全家人都要四处去借献血证。因为医生说,只有近期的献血记录,才能帮助癌症晚期的郑兆林通过用血申请,获得救命之血。然而,郑妻已过献血年龄上限,儿子身体不好,亲友的献血证也已借遍。苦苦盼来一次输血后,郑家人又开始犯愁:下一次血源又要如何解决?

    实际上,郑兆林的经历并非特例。本月,杨先生在市内另一家大医院有着同样遭遇。院方告知家属,除急诊病人外,像杨老这种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其家属“必须先献血”。在其孙子“被献血”的第二天,杨老申请的600cc血液抵达医院。

    具体规则,医院也有疑问

    “血站的临床用血不足,所以要求我们动员病人家属献血。”市内一医院住院部内二科主任称,“如果家属参加‘互助献血’,病人的用血申请将很快批复下来,否则就可能一再延期。”

    “被互助”,让患者不解,可不少医院也有苦难言。这名主任称,目前全市用血非常紧张,医院没有库存血,“万一出现大出血患者,情况将十分危急。” 而“互助献血”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压力:“互助献血”全凭血站口头传达,无章可循,“到底谁献有效,献多少血,我们也说不清楚”;与此同时,患者因缺血而带来的医疗风险令人担忧。

    虽有法可依,但不可强制

    郑兆林遭遇的“互助献血”无疑带有强制色彩,这一做法是否有据可依?

    查阅1998年颁布的《献血法》可知,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 《献血法》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及社会互助献血。”

    因此,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提倡互助献血确是合情合理之举。然而,互助献血是否应成为患者用血的“硬指标”? 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郭爱文回应,这只是为应对我市今夏用血紧张的临时性政策,且相当有“弹性”。

    “互助献血只是提倡,从没有强制,这只是意味着参加互助献血,病人便可优先用血。”郭爱文称,“目前,我们认定的互助范围不局限于家属,朋友也可以。对献血量也没有硬性要求,比如病人需要1000毫升血液,家人或朋友只需献200至400毫升即可。”

    〈〈 出现“周期性贫血”

    本月起,株洲市中心血站血源吃紧,A、O型血供应压力持续增大,近10天达到顶峰。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郭爱文说,我市A、O两种血型的正常存量应为13万毫升,但近期仅存有六成,“最多只能供应全市3天的日常用血。”

    血库存量存在周期性变化并无意外,但根据近期观察,郭爱文认为,今年总体的供血形势比去年严峻。 “目前,绝大部分无偿献血来自街头采血点。从7月初开始,因天气炎热,采血点无人问津的情况时有发生。”献血量在减少,但血液需求却在飞速增长。郭爱文称,今年“血荒”何时能缓解,仍不可知。

    据分析,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许多医疗机构增设了方便患者就医的各种措施,医院床位周转率得到较大提高,加之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健全,需要输血救治的病人也相应增多。目前,市中心血站在市区共设有4个献血屋和多个流动采血车停靠点。据介绍,血源紧张时期,公务员、医务人员都是献血主力。紧急情况下,血站将启动跨地域调剂机制,以保障急诊用血。

    “无偿献血是全社会的责任。”市中心血站呼吁广大市民踊跃献血、共渡难关。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