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退行性病变年轻化 30岁的人却有50岁的腰
海峡名医网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16岁,年纪不大,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不是个别现象。记者在中山医院脊椎外科了解到,腰椎间盘突出年轻化已成趋势,30岁的人50岁的腰大有人在。
暑假一开始,16岁的肖涵(化名)就只能躺在床上叹气。她动不了,只要坐着一会儿,腰背就开始酸疼,一份试卷还没做完,就得停下来休息,起初只是腰背酸痛,后来连双腿也开始疼痛,走一走路就疼得受不了。在医院,她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一同前来的父母大为惊讶,腰椎间盘突出不是成人疾病吗?女儿才16岁怎么就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呢?
今年高一的肖涵,一进入高中就十分认真地学习。功课紧张,她就成天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连下课时间也会争取多看会书,很少离开座位,更是很少到教室外面走一走。她的性格较为内向,假期也喜欢待在家里,也很少外出活动,缺乏运动。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椎外科医师李映超说,肖涵是特发性的腰椎间盘突出,第4、第5节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比较大了,基本上处于中度突出的状况,并且已经压迫到相关神经,所以她才会经常觉得腰痛,行走时腿痛。“她年纪这么小就有腰椎间盘突出,是很少见的。特发性突出找不到具体的主要原因,和平常生活习惯累积有很大关系,久坐会影响腰椎部位的关节,时间长了,自然会引起变形。”李映超说。
通过手术,医生取出肖涵单纯突出的腰椎间盘,术后进行保健护理,肖涵目前恢复得很好,运动、学习都能正常了。
不单是肖涵,脊椎退行性病变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李映超介绍,医学教科书上写到,正常人是在35岁以后开始出现腰椎退变,腰椎间盘突出发病也主要集中在35岁-45岁之间,但在实际门诊中,20多岁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且多为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居多。
另外,由于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像司机、老师、售货员等长期需要坐和站立,搬货的、装修的等长期从事重物体力劳动,学生、白领等长期伏案从事脑力劳动等,都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白领、司机等职业,这部分人群容易出现30岁的年龄,但腰部的退化状况和50多岁腰部正常退化的一样,这部分人群占中山医院脊椎外科门诊病人的一半。
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的腰痛,轻者影响工作、生活,无法坐、站,严重的话将影响行走。当病人产生脊柱的明显退变后,严重者要通过手术将突出的整块腰椎间盘,放进人工的或取自身部分的髂骨。
【链接】
预防脊椎病变 小动作益处大
脊椎已经发生病变的,“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是能够预防神经压迫和肌肉萎缩等严重化,延长缓解期。但对于年轻的处于“潜伏期”的市民,李映超建议要提高保健预防意识。
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倒杯水、转转腰,站的时间长了就坐一下,45分钟改变一下体位,让血液循环改变一下,即使是很小的动作,带来的益处也很大。
保暖不够、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会使膝关节酸痛,伏案过久会使颈椎压力大,都需要有意识地改善。
运动保健也是改善脊椎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赛跑、足球、攀岩等高强度剧烈运动不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而太极、游泳、瑜伽等强度较小的运动益处较大,散步、倒退走也较为适合。
“游泳时,人体在水中处于平行体位,不对腰背肌产生压力,能够缓解和放松脊椎压力。”李映超说。
(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