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的“山西醋”多含苯甲酸钠本地产
营养专家称,苯甲酸毒性低,符合标准的勾兑是允许的
▲大卖场食醋货柜。
▲我市市场上,山西产的老陈醋基本都有“苯甲酸纳”。
厦门日报报道,日前有外地媒体报道,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更有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爆料称,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食杂店、小超市、大卖场发现,福建产的“本地醋”基本未见标有防腐剂“苯甲酸钠”。
怎样辨别是不是山西老陈醋?王建忠表示,只要有苯甲酸钠,都可以断定它不是老陈醋,老陈醋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剂,取消保质期,久放不腐,这是山西老陈醋的根本。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食杂店、小超市、大卖场发现,产地为福建省内的“本地醋”占据了半壁江山。记者在轮渡附近、禾祥西、火车站周边一圈逛下来,尚未在其周边商店的“本地醋”成分表中,发现标有“苯甲酸钠”的产品。
厦门市场上的“外地醋”多为山西或镇江的陈醋,根据记者调查的结果,这类醋中大部分的成分表里都含有“苯甲酸钠”。
【专家说法】
苯甲酸毒性低 国家允许食醋勾兑
第一医院营养科杨志平医师说,食醋按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酿制食醋和配制食醋。酿制食醋是指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如米醋、熏醋、陈醋、水果醋等;配制食醋是指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冰乙酸(食品级)、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
目前国家允许食醋勾兑,并制定了标准,所以说符合标准的勾兑是允许的。
至于苯甲酸钠,杨志平说,其作为防腐剂可用于多种食品,一般认为苯甲酸的毒性低,它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可以由尿排出体外。另有报道,苯甲酸可能也会引起中毒,所以各国虽允许使用,但应用范围很窄,我国将其列为A级绿色食品不得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新闻背景】
用工业冰醋酸勾兑尚无法鉴定
报道称,勾兑醋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另一种则是加苯甲酸钠作为添加剂防腐。王建忠表示,放添加剂的占了95%,冰醋酸勾兑的不好统计,至于剩下的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酿的6度老陈醋,占市场份额不到5%。
为什么要勾兑呢?据介绍,在制造正规液态醋时,要先对大米等原材料进行高温酒化,然后醋化,这需要一个发酵周期,约需28天左右;如果是山西陈醋,还要有沉淀的过程,需要放两三个月甚至一年。相比而言,如果采用勾兑的方式,则完全不需要发酵,只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生产。
勾兑醋大行其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允许所谓的调味醋生产,并且制定了国家标准。
标准强调,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因为利益的驱使,这一禁令并没有多少限制效果。更可怕的是,企业到底使用的是食用冰醋酸还是工业用冰醋酸,目前技术无法鉴定。
山西质监部门:“山西陈醋”不全是山西产
针对近日国内市场食醋安全的争论,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称: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不存在多添加防腐剂,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防腐剂现象,民众可放心食用。
该中心发布的最新检验数据显示:全省11市125家食醋生产企业636个批次产品,合格598个批次,不合格38个批次,合格率为94%,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检出率仅为0.3%。
山西省质监局负责人表示,经质监部门多年跟踪检查,省内获证企业冠以“山西老陈醋”标识的均为酿造生产,目前国内市场上标注“山西陈醋”或“山西老陈醋”字样的食醋产品,并不全是山西企业生产的。
山西醋产业协会会长曹文杰介绍说,山西老陈醋以高粱麸皮为主要原料,以稻壳和谷壳为辅料,以大麦、豌豆为原料制作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酒精发酵后采用固态醋酸发酵,再经熏醅、陈酿等工艺酿造而成。目前,山西共有食醋生产企业125家,全年产量60万吨。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