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刚做了三伏灸 咋皮肤就起泡?

2011-08-03 08:50:23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350

医生表示:属正常现象,适当护理即可复原

    今年我市各大医院纷纷开展三伏灸,受到市民热捧。不过,也有市民在接受头伏、中伏治疗后,皮肤出现不适。厦门中医院医生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敷贴治疗后皮肤轻微不适属正常现象,适当护理即可复原,不必过于担忧。   

     张小姐患有严重的胃酸反流,7月14日和24日,她到中医院针灸科做了头伏、中伏的三伏灸治疗后,感觉胃部很舒服,反酸的现象明显减轻,可是,敷贴药饼的部位却出现了大水泡,并有灼伤感。针灸科的吴秋燕医生接诊后,为张小姐处理了水泡,敷上药。过了几天,张小姐的皮肤就复原了。

    吴医生说,做完三伏灸如果皮肤起水泡,不必太紧张。“事实上,这正说明敷贴的药饼起到了很好的穿透作用,刺激了局部皮肤,使之充血,加强了药物的吸收,药效发挥更充分。”她提醒,起了水泡,患者可先用碘酒、湿润烧伤膏或绿药膏涂搽,再到医院针灸科经过消毒处理,保护好患处,以防感染,一般创口几天就可愈合。有的患者皮肤有点发红,但不起泡,手摸上去会感觉轻微疼痛,这时候只要涂抹一些绿药膏即可。如果仅仅发痒,那么可能是药物引起轻微过敏,可以用点皮炎平之类的药膏。

    吴秋燕提醒,三伏灸一般每年治疗3次,连续治疗3年疗效较为理想。今年末伏为8月13日。如果有的患者错过了首伏、中伏,可在小三伏,也就是8月3日当天到市中医院进行补贴。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腻、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9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