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开通颅脑外伤救治绿色通道
颅脑外伤救治一路绿灯,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超90%
【核心提示】
▲脑科中心设施先进的NICU,每年救治800余名重症患者。
当代社会,创伤已成为年轻人群的第一位死因。创伤尤其是颅脑外伤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颅脑外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颅脑外伤绿色通道于2005年开通后,转运、检查、手术等各环节密切配合,累计抢救3000余名患者,成功率达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一条真正的生命绿色通道。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
密切配合深夜抢救重伤患者
深夜一两点,刚做完手术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希尧副主任医师接到紧急电话:一名重症脑外伤车祸患者正送往该院。紧张的抢救工作又要开始了。
很快,救护车到了。患者是一名工人,下夜班骑摩托车回家途中与轿车相撞,头部受伤大量出血,无人陪伴。此时,他已陷入深度昏迷,气若游丝,瞳孔放大,血压为0。第一医院立即开通颅脑外伤救治绿色通道——急诊科给予静脉点滴,送患者检查颅脑CT,并快速转入神经外科,叶永造医生接诊后,输血、快速输液、升血压、剃头、完善急诊术前准备,所有步骤进行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随后,叶医生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里,刘希尧和麻醉师及护士严阵以待。清理伤口内的毛发、泥土、碎玻璃,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刘希尧和叶永造娴熟地实施手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整台手术完毕,晨曦已然来临。术后,患者被送入神经外科专用监护病房(NICU),接受各种尖端仪器设备的严密监护,医生则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目前,该患者顺利度过了脑水肿、感染、术后并发症等关键期,意识恢复,可以跟家属交流,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分秒必争,与死神的“争夺战”
回顾这不平静的一夜,刘希尧副主任医师颇有感触,“这是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首先,伤情就是命令,患者第一时间进入绿色通道,院领导、总值班高度重视,医生、护士、护工齐上阵,这也是我们第一医院的特色,很人性化;第二,急诊电话紧急通知医生,科室能够提前做好手术准备;第三,我院平日急救训练有素,急救意识强,团队协作默契,有效保证了患者抢救通道通畅,为抢救生命节省了时间。”
刘希尧介绍说,严重创伤或多发伤患者第1个死亡高峰为伤后数分钟,死因多为严重的脑或脑干损伤、大出血,常常来不及抢救。第2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6~8小时,主要因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及严重胸外伤引起急性循环、呼吸衰竭。创伤急救须争分夺秒,创伤后的第1小时在医学上称为“黄金1小时”,在这个阶段,院前反应、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抢救、检查及转送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救治效果。第一医院颅脑外伤绿色通道各环节无缝对接,让该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同时,配备国际一流急救监护设施的NICU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术后安全提供了保障,助他逃脱死神的魔掌。
救治3000余人,成功率达90%以上
第一医院颅脑外伤绿色通道开通于2005年。该通道开通后,院前急救指定1分钟内出车,救护车接到患者后立即汇报急诊科及相关科室,车内做好基本检查,将各项指标报送院内;院内急救,无论找到哪个医护人员,必须给予救治,不得推诿,医生、护士、护工跑步前行陪同无家属患者做各项检查,边解释边检查边发出报告,根据情况直接将患者护送到相关科室或手术室。
开通绿色通道以来,第一医院对危重症病人快速优先、专人护送、多学科会诊,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先抢救后汇报。绿色通道开通至今,医院不断改良就诊流程,将原先2小时的标准流程缩短到半小时以内,累计抢救各类颅脑危急重外伤患者3000余人,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同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