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大面积黑痣宜早处理
近日,记者从长庚医院获悉,对黑色素瘤的治疗研究有了重大突破,患者可查基因B-RAF与C-KIT是否突变,医学界已有新药可抑制突变。
上周末,厦门长庚医院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肿瘤专家论坛暨Best of ASCO学术大会。厦门长庚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张述说,此次会议其实是美国芝加哥每年一届的世界肿瘤大会的最新研究进展的会后会,参加芝加哥会议的专家将世界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传输给海峡两岸的肿瘤医师。此次参会的都是福建省内副教授以上的肿瘤专家。
台湾林口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医师张文震告诉记者,目前,发病率在0.6/10万——1/10万的黑色素瘤的研究有重大突破。研究发现,黑色素瘤的患者里,有30%的患者会出现基因B-RAF突变,有10%的患者会出现C-KIT的基因突变。而且,仅在亚洲黑色素瘤患者中找到突变的基因C-KIT,此基因突变还与血癌有关。
对此,一旦患有黑色素瘤,患者可通过癌细胞活检获悉这两个基因是否突变,医学界研制出的新药可抑制这两种突变基因对身体产生的伤害。
对于如何预防黑色素瘤,张文震坦言,目前则无更新的进展。与美国爱晒太阳引发的黑色素瘤患者多见相比,在亚洲,以接触农药(化学物质)和脚底受伤后久治不愈引发的黑色素瘤患者较多。而且,在亚洲,超过六成的患者是在四肢肢端的黑痣发展而成。
张文震提醒患者,对于四肢肢端的黑痣,不必太过恐慌,可从几方面综合判断。他举例,脚底的黑痣,直径是否超过5厘米,有否规则的形状,边缘是否清晰,是否越长越大,若还伴有久溃不愈,莫名流血的症状,则要谨慎尽早检查。
对于先天性大面积黑痣的患者(整手、整背等大面积),患黑色素瘤的几率为正常人的1000倍,应在7岁以前及早处理。
另悉,厦门长庚医院院长林孟志说,肺腺癌患者中,有60%-70%的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突变,如果突变检测阳性,患者对靶向治疗的效果将很理想。可惜的是,这项癌细胞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国内较少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