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哪天确诊得艾滋病我反而安心了

2011-04-14 09:19:05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2007

恐艾恐癌都是心理疾病——疑病症的一种,厦门的医院也接诊过这类患者


   资料图

   日前,卫生部辟谣,“阴性艾滋病”不存在,只是恐艾症状。记者了解到,厦门的一些医院,也都曾接诊恐艾症患者。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吴晓鹭说,他每个月都能接诊两三个恐艾患者,都是青年男士。

   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说,其实,恐艾症与恐癌症相同,就是心理疾病——疑病症中的一种。疑病症在现代人群中极为常见,他每周平均约接诊3名患者。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王秀真 高树灼 丁丽君

   【病例】

   沾了带血的献血证  时刻做好得病准备

   吴晓鹭曾接诊过一名恐艾患者最为典型,他叫王睿(化名),才20出头。2008年底,他在一次献血后献血证丢了,后来在献血处的垃圾桶找到一本沾着血的献血证,他用验血时扎针的手指拿着献血证,当时吓得马上扔掉。

   回到家后,他不停地问家人,献血证上有别人的血,会不会因此感染手指上的伤口。会不会因为伤口碰到别人的血而感染艾滋病?有多大几率?为了确保无事,他在献血的两周后开始检查身体。他先后到第一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检测,确定是阴性,还到省疾控检查,也是阴性,但他仍不相信自己的身体没事。

   两年来,他每隔半个月就检查身体,每天上网浏览关于艾滋病的诊疗最新信息,同时极为关注身上出现的任何一丁点的变化。每一次感冒,只要超过一周不愈,他就愈发坚定自己患有艾滋病。不小心吃坏肚子导致腹泻,出现皮疹,甚至因过分担忧而导致极速消瘦,他也能对号入座,“你看,你看,这不都是艾滋病的症状吗”。

   直到现在,王睿仍然定时检查身体。他说:“我每时每刻都准备好了发病的准备,哪天确诊我得了艾滋病,我反而安心了。”

   父亲患大肠癌去世后  他每天到医院查身体

   去年,父亲患大肠癌去世后,35岁的陈先生就变得“小心翼翼”,他每天起床就是赶赴医院检查。

   不到一年,他做了3次胃镜,2次肠镜,2次CT,甚至3次PET-CT。只要稍有腹泻或是便秘,他就怀疑自己的肠子可能因家族疾病遗传出现问题,甚至要求医生直接给他开刀查看。当感冒、炎症之后摸到一个小淋巴结时,他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可能得了恶性淋巴瘤。从颈部开始到腹股沟,他就已经做了四次淋巴活检。

   【提醒】

   疑病症心理状态  影响免疫系统

   陈进东介绍,恐艾症病人往往整天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在长期忧虑紧张的情况下,特别是长期神经紧张,极易引起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腹泻、口干、无力、抵抗力下降等症状的产生。

   每个人都会对绝症产生恐惧心理,一旦这种恐惧引发精神过于焦虑,甚至寝食难安,影响了工作、学习,那就属于疑病症了。严重的疑病症,不仅需要心理治疗,还要配合药物治疗。而对于那些轻微的疑病人士,心病还需心药医,需要多做心理疏导。陈进东说,经过治疗,多数恐癌症患者的情况都会有所好转。

   高危行为后半年  可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吴晓鹭说,实际上,艾滋病症状复杂而多样,在临床上与其他许多疾病症状相似。发热、消瘦、疲乏、无力,也会出现在结核病和患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胶原性疾病、血友病的病人身上,需要仔细鉴别。实际上,如果真的感染到艾滋病毒,一般人在6周后就会表现出初期症状。一般有过高危行为的疑似患者,在高危行为发生后的半年后仍未检测到艾滋病毒,就不用再担心感染到艾滋病毒。

    【链接】

   恐艾症

   也叫“费滋病”,是假性艾滋病综合征,就是由于病人强迫认为自己是感染者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类似艾滋病感染的神经官能症状,其实并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8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