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提防六种冬病卷土重来
早春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无常的时节之一,或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往往使得一些冬季多发病再次卷土重来。厦门市中医院保健科主任翁丽丽提醒,早春时节还是要绷紧防病的弦。
■防流感,不要过早脱冬装
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琼英提醒,早春季节天气冷暖起伏较大,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病患者明显增多。流感一般潜伏期为一两天,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症状。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多并发肺炎。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空气清洁;同时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过早脱去冬装;增加体育锻炼;注意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的次数。
■防关节炎,注意防寒防潮
早春季节往往是关节炎的发作季节,很多病人在这个时候出现关节冷痛、怕风、怕冷等症状。平时应注意防寒防潮,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局部可以用护膝、护腕、长袜或手套等,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尽量使用温水,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冷藏品或冰柜。
有关节疾病的人可以做一些无负重运动,如仰卧屈膝、平躺“蹬三轮”等,增加局部肌肉力量。发病时尽量休息,不要徒步旅行、爬山、负重、爬楼梯等,同时配合正确的临床治疗,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防胃溃疡,做菜放点胡椒
每年冬春交替季节都是胃出血、胃穿孔等消化道疾病发病的高峰,因为此时寒冷天气还没有真正结束,稍微受寒就会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刺激溃疡的发作。预防溃疡病要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吃过冷、过热食物,少吸烟和喝酒。
中医院内科医师陈一斌建议,做菜、煮汤、煮粥时,加入少量胡椒、干姜、陈皮,能驱寒邪保胃气。在粥中配以莲子、淮山、枸杞、红枣、芡实等中药,对抗胃寒的作用也很显著。如果反胃想呕吐,则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入口中,就能缓解呕吐症状。
■防哮喘,外出戴个薄口罩
早春变化无常的气温对呼吸道影响最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在这种天气下最易发作。
张琼英建议,早春应避免受风寒、淋雨,还要特别注意颈部的保暖。另外,适当散步及深呼吸锻炼必不可少,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哮喘病人慢跑、散步时,最好戴上一个薄口罩,可以挡住空气中各种飘浮物对呼吸系统的侵害。
■防中风,早中晚要量血压
春季伊始,气温的骤然变化容易引起血压的变化,而当气温忽然变得较低时血压会比以往升高,增加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春季血压监测和用药剂量及时调整尤为重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管昌益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如果有条件最好注意观察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并随时将变化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的方式方法。
■防肛肠疾病,多吃水果蔬菜
肛肠疾病也是初春季节的常见病。这是因为寒冷季节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人体之阳气闭存于体内,加之人们习惯冬季进补,饮食又以烧烤、涮品为多,致使肠胃内热蕴积。至天气转暖阳气外发时,积热涌动下注肛肠,易发生大便秘结,进而导致痔疮出血,红肿凸出,疼痛难忍。若干硬粪便划伤肛肠易出现肛裂,进一步感染形成肛窦发炎、肛周脓肿,甚至造成肛瘘,使患者痛苦不堪。
中医院肛肠科主任黄卫平提醒,早春季节应避免便秘的发生,特别是已有肛肠疾患的人更应注意。每天要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及热性食品,要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生肛肠疾病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