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烂屁股多看病人 名中医康良石走了
【人物名片】
康良石 1919年出生于厦门,作为康氏中医世家的第9代传人,17岁始继承家学,24岁悬壶行医,始以治疑难杂症小有名气,继以精于治肝为著。1956年受命筹建厦门市中医院,后创建中医院肝病专科,学术上多有建树,从此自成一家,成为我国中医肝病学科奠基人之一。
1988年筹办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00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成为“终身理事”。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历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肝病顾问。
为·普·通·百·姓·立·传
1月12日,康良石因重症肺炎入住中医院。前一天,他就出现了气喘症状,但仍坚持在当天晚上7点把当天的患者看完。入院后,亲友都劝他不要再看诊了,或者采取每天限号的方式,他拒绝了:“病人好不容易来一趟,我怎么能丢下他们?”
昨天上午,李金宝照例拿着康良石老先生为她开的药方,到市中医院江头分院取药。她顺口对康良石的学生蔡虹说:“过两天,我还要再找康老换换处方。”蔡虹低声回答:“康老昨天早上去世了。”李金宝一跺脚,眼泪刷刷滚落下来:“怎么可能?”
1月17日凌晨,康良石离世。享年93岁。昨天,仍有不少不知情的患者登门求医。国内一些知名论坛都能搜到不少有关他的帖子,除了医术高明外,“医者父母心”是重复最多的赞誉。
病人是他的生命
给患者看诊坐烂屁股
厦门市中医院院长陈进春也是康良石的学生之一。他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老师还未退休。那时没有预约挂号,患者很早就到医院候诊,他总是早上六七点就到医院。为了多看几个患者,他努力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坚持早上吃干饭,尽量不喝水,实在口渴了,就抿一点水润润嘴唇,一看就看到下午一两点。旁边的助手都饿得受不了,他仍坚持把所有患者看完才回家吃午饭。
有人佩服他的坐功,但没人能想象得到他的苦楚。由于长时间坐诊,他的腰椎、颈椎都不好,长时间不透气,屁股都坐烂了。“屁股坐出茧,茧烂了,又再变茧。”女儿康素珍说,父亲屁股烂得坐不了普通凳子,连藤椅也不行,只能在藤椅上铺气垫,就算这样,也要屁股左右交换着坐。看诊时,他忘了痛,只有吃饭时,他才轻描淡写地说,“我屁股有点疼”。
工作是他的全部
宣布退休后失魂落魄
近日,康素珍告诉父亲自己退休的事,父亲着急了:“你退休了怎么办?”她安慰父亲,还有单位聘请她,大概再工作一两年。父亲安慰她:“没事,两年后我们再找工作。”
康素珍惟一一次看到父亲落泪,是在他75岁时,医院宣布他退休。“父亲失魂落魄,就像丢了魂一样。”康素珍说,直到继续坐诊,患者仍然找他看诊,他才回复到工作时的快乐状态。
一次,他去江西上饶给患者会诊,路途中发生车祸,他的头撞到车顶,造成脑震荡,全身发汗甚至发抖,还不停呕吐。但他仍坚持看诊,回到厦门稍有好转后,他又赶去北京会诊。在北京发病,第一次住进了医院,住院不长时间又赶回厦门继续为患者看病。
康素珍说,这是父亲惟一一次没有时间给病人看病,也是他最奢侈的一次休息。
微笑是他的名片
家里自设门诊无偿看病`
微笑是康良石的名片。女儿康素珍说,哪怕文革时期,他每天挂着牌子在医院门口罚站,回到家也是笑眯眯的。
卢贤生是康良石20多年的老患者,从2004年发现肺癌至今,一直服用康良石的药,目前已安全度过6年多。他回忆说,康老生前总是面带微笑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单如此,每一次还不厌其烦地向患者交代饮食的禁忌,“我看了20多年,他就叮嘱我20多年”。
近年,由于年纪大,康良石就在自家坐诊,患者想交就诊费就交,不交他也不提。
老患者郭勤俭回忆,他多次找康老看病,只交了一次50元就诊费,其他时候都没交,但他从来不会因为交钱或没交钱,态度就产生变化,仍然热情、仍然仔细。
在康良石的眼里,患者平等,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他不仅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病,还贴钱买药。
【医学造诣】
南康北关
对中医界治疗肝病的权威,海外华人有“南康北关”之说。其中“北关”指的是北京著名中医关幼波,“南康”指的就是康良石。康良石有如此盛誉,缘于1987年的一次看病经历。
当时,77岁的菲律宾华侨陈先生来厦门寻医,他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并已出现腹水,眼看就不行了。陈先生的家人将康良石请到菲律宾,经过3个月的治疗调养,陈先生奇迹般地转危为安,一举轰动马尼拉。
永不落潮
康良石是上世纪10年代末出生的人,按理说与现代医学容易产生隔阂,但他退休后仍然注意吸收最新理念,善于融会贯通。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康良石毫不陌生,琢磨着用中医辨证的方法看待这项新技术。
2005年,肝病中心一位肝衰竭、肝昏迷的36岁的重症肝病患者创造了置换血浆21次的记录。康良石指导医师利用温中的药方,甚至加入胡椒粉帮助病人保阳,最后患者从濒死状态逐渐恢复正常。学生阮清发说,若是没有中医的支持,患者根本无法挺过如此频繁的血浆置换。
用药另类
他还善于突破医学常规,打破医学固定模式对患者用药。例如,他喜欢在自己处方外,给肝病患者再配用乌鸡白凤口服液,而且不少患者是男性。
有人百思不解,男性服用妇科药未免太滑稽可笑了!可是,他婉转一笑:“不足为奇、中医谬治法法则,如上病下治、左病右治或内病外治,这种服用方法叫男病女治,同样具有补肝益肾作用,妇科药对男性患者来说,多为肝平性温,对肝硬化病人、甲乙肝炎病人配付乌鸡白凤口服液皆有奇效。”
平民良医
治肝用药,常因药价昂贵而令许多患者望而生畏,如用干扰素治疗,动辄上万元,即使中药治疗,虫草牛黄也价格不菲。
康良石深谙患者之苦,对一般百姓,总以价廉有效的民间草药代替昂贵药物,如玉米须、猫须草、菜豆壳、栀子根、鬼针草、积雪草等,由于辨证精当,用药准确,疗效甚佳。
退休后的康良石常到乡下巡回义诊,他的药箱总是轻装上阵。一次,他在后溪村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阿婆脸颊浮肿,牙龈剧痛,全身冰冷,只能用大量止痛药短时镇痛。了解到农村人买药不便,他就地取材,开出黄栀子这种漫山遍野生长的中草药,数日后,阿婆的病症尽退。
止血妙方
从医后的康良石对儿时的一个故事念念不忘。官兵循着血迹追踪一名受伤的大盗,至一草丛处突然没了痕迹。原来大盗认识一种神草,嚼烂敷上后马上止住了血。1956年,他偶然问起外科医生,得知真有此草,叫“贼仔草”,他赶紧采集、研究。
后来,福州省立医院一名患者由于门脉性肝硬化,引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吐血、便血不止,无法接受西医手术。康良石大胆启用“贼仔草”,立即止血。
这一妙方在1958年的全国医药卫生技术展览会上获得卫生部嘉奖。如今,此药已载入卫生部编撰的《中草药典》,定名为“紫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