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喝水会加快尿毒症患者离世
2006年,市第二医院的血透患者仅20名左右,但目前已增加到120多名。全市的血液透析患者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大约700名血透患者。市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王玉新说,这些血透患者普遍有自控能力差、依从性差等特点。
他认为,应对血透患者做好一级预防,注重科普知识宣教,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第二医院的血透室
透析不定时,过度饮水致心衰离世
王玉新说,在血透患者中,超过9成患者做不到正确、自觉控制饮水。过度饮水导致心衰的患者,他每年都会碰到几例。正确的方法是,血透患者每次透析出的水分,不得超过体重的3%-5%。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
40岁的王先生患尿毒症3年了,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不过,他不把透析当回事,透析不定时。高兴时才去,心情不好时,可能一周才去一次。医生劝告他,一周至少透析三次,要控制饮水。医生的劝告被他当成了耳边风。他叫苦:“我口渴啊,忍不住就想喝水。”为什么不坚持透析,他也有理由:“每回都要躺半天,我实在不想被这些管子束缚。”
最近,因为连续一周未透析,而且每天饮用至少1500毫升的水,王先生因过度饮水导致心衰离世。
王玉新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根据水肿的程度及尿量决定水的摄入量。轻度水肿患者适当降低饮水即可;少尿及水肿程度严重者,需要低盐饮食,还应严格控制摄水量,每日摄入水量一般为前一日的尿量+500毫升。
血糖控制不当,易患糖尿病肾病
58岁的何先生患糖尿病25年了。4个月前,他的小便颜色呈乳白色,且伴双下肢水肿。起初他未在意,后来乳白尿持续存在,感觉浑身越来越疲乏无力,他才到市第二医院就诊,最后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王玉新说,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糖升高及代谢异常等使肾脏受损,出现蛋白尿。目前,在第二医院肾内科,100名血透患者中约有15名是因为糖尿病引发的肾功能不全。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年龄在40岁以上者高达30%~40%,其中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损伤,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王玉新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能引发肾病,若血糖控制得当,则有助于减少肾病的发生,延缓肾病的发展。遗憾的是,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后,能理想控制血糖的患者不到三分之一。
大吃大喝,会加速肾脏功能的衰竭
王玉新说,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膳食平衡,既要保证身体热量的供给,又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体原则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足够的热量、必要的氨基酸及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他提醒,大吃大喝,会加速肾脏功能的衰竭。营养不良、高蛋白饮食都对肾脏病患者健康造成影响。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蛋白质应不超过一克。
王玉新解释,肾脏功能正常的人,食物中的蛋白质部分会被机体消化吸收,还有部分经过代谢产生含氮的废物,如尿素等,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不会贮存在体内。但肾脏病患者的肾脏排泄代谢功能减退,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废物会蓄积在血液中,成为尿毒症毒素。
他说,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能缓解慢性肾脏病的发展。低蛋白或极低蛋白饮食都能使蛋白尿程度减轻,肾小球过滤功能的下降速度减慢,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发展到末期肾脏病或死亡的危险度。
王玉新提醒,急进型肾炎若是能早期治疗,大部分可以得到控制,摆脱透析。若错过治疗时期,需要长期透析维持生命。成人每年一次尿检就能发现90%的肾脏病,尤其注重查尿的微量蛋白指数,发现问题应及时做肾功能检查。
王玉新说,如果没有经济或其他客观的原因,血透病人透析频率通常以每周3次,每次4小时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