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中医的28年坚守
他坚守中医,在农村将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到极致;他坚守医乃仁术,心中始终将乡亲们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他坚守在农村,不为各种诱惑所动,终生情系那里的父老乡亲。今年深秋,共产党员、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鲁有强积劳成疾,倒在他坚守了28年的岗位上——
编者按:52岁的中医人鲁有强倒在了他奉献毕生精力和热情的工作岗位上,其事迹催人泪下。28年来,他携一簇银针,背一个药箱,踏遍岐山县益店镇每一寸土地,尽力救治每一位患病的农民兄弟。
他作为中医,心里想的是如何为乡亲们治疗疾病。他作为卫生院院长,心里想的是如何为乡亲们创造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他医术精湛,但不为各种利诱所动,因为舍不得离开情深意笃的乡亲们。他陋巷箪食,不改其乐;悬壶济世,不改其志。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无数活跃在各地田间地头的乡村中医的影子,感受到他们默默无闻的贡献和对中医事业的热爱。我们向鲁有强表达无尽的哀思,向无数坚守在农村的鲁有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0年10月10日,天色阴沉,乌云低垂,秋雨连绵,如离人之泪。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益店镇,一个特殊的送别仪式正在举行。
镇上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来了,默默伫立遗体两旁,含泪站在雨中,追思心中最敬爱的“百姓医生”,久久不肯离去……
他是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中心卫生院原院长,年仅52岁的鲁有强。
鲁有强没有显赫的头衔职位,没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中医工作者,却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治愈并温暖了无数农民兄弟,用生命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壮丽诗篇。
不是亲人胜亲人
“强娃是我的救命恩人,更是我的亲人”
益合村80多岁的董新华老人在送别队伍里老泪纵横。他说,“强娃”走了,今后再来镇上赶集,心里空了。
2003年冬,董老汉不慎跌了一跤,生命垂危。凌晨一点,老伴敲开鲁有强的家门请他出诊。天寒地冻,更深露重,鲁有强立即背起药箱,摸黑一路小跑到他家中,经紧急抢救,董老汉脱离了生命危险。第二天,他又把董老汉接到卫生院系统治疗。董老汉因子女均在外地,住院期间乏人照顾,鲁有强就让妻子时时送去可口的饭菜。半个多月后,董老汉康复出院,他逢人便讲,“强娃是我的救命恩人,更是我的亲人,比子女都亲。”只要到益店街道赶集,老人总要抽空去卫生院看望自己的“强娃”。有时,鲁有强看病忙,董老汉也不说话,只是远远地望一眼。他说,只要强娃啥都好,我就打心眼里高兴。
把鲁有强当亲人的,不仅董老汉。益锋村王秀霞老人对鲁有强的感激也发自肺腑:“前些年,我家娃他爸得了半身不遂,鲁大夫连续扎了40多天的针,他才能下床走路。我得糖尿病18年了,在鲁大夫的照料下病情一直很稳定。这大恩大德一辈子都不敢忘啊!”
当她听说鲁有强得了重病,“心就像被针刺了一样”。回家就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村里的姐妹。七八个农村妇女愁眉不展:“鲁大夫病了,以后谁给咱庄户人看病呀……大家凑凑钱,一定要把他的病治好!”
此后,王秀霞天天去卫生院打听鲁大夫的病情。听说做完手术的鲁有强回家中静养,她连夜打了一锅“搅团”,一大早跑到卫生院,将一沓切得整整齐齐的“搅团”送给鲁有强。
陕西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曾任鲁有强就读过的宝鸡中医学校校长,他了解鲁有强的事迹后,落下泪来,说:“鲁有强不仅是宝鸡中医学校的骄傲,也是全省卫生系统的骄傲;他不仅是全省中医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省21万白衣战士共同的楷模!我们都应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自幼立志学中医
“自古银针治百病,我辈岂能无作为”
鲁有强出生于宝鸡市岐山县,这里既是周礼之乡,也是岐伯故里。他自幼既传承了儒家“见贤思齐”的进取思想,又深谙医家“悬壶济世”的大爱之道。
10岁那年,鲁有强突发剧烈腹痛,吃药打针皆不见效,后经人介绍,找到镇上的老中医。老中医取出一枚银针,找准穴位,刺入,手指轻捻,只一会儿,肚子就不疼了,花费只2毛钱。从那时起,鲁有强便暗下决心要学习这神奇的医术,治病救人。
17岁,鲁有强如愿以偿地考上宝鸡中医学校。他刻苦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谈起他学习时的用功劲儿,他的同学至今记忆犹新:刚开始练习针灸,他因找不准穴位把四肢扎得青一块紫一块,还是执着地一次次在摸索中学习;夜深人静,同学们都休息了,他还在路灯下研读中医经典……
1982年,学成的鲁有强没有留在城市,又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益店镇卫生院工作,从此开始了用中医为乡亲们除病祛疾的漫漫长路。
寂寥的乡村,多少个夜晚,鲁有强在灯光下,一遍遍研读《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医学典籍,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体悟。
“自古银针治百病,我辈岂能无作为”。身为岐黄传人,鲁有强坚信祖国医学的疗效,坚持用小小银针解除成千上万患者的病痛,甚至把一些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精湛医术赢美誉
“哑巴说话,铁树开花”
“哑巴说话,铁树开花”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最好褒奖。鲁有强一针刺下去,真的让一个哑了整整三年的老太太开口说话了。
1986年,官庄村一位老人摔一跤后,失去了语言功能,多方求医问药不见效。老人的儿子听别人夸赞鲁有强医术超群,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上门,请求他给其母治失语症。
哑门穴紧挨脑干,有一定危险性。鲁有强进针完毕,问老人:“有感觉吗?”老人摆摆手。一会儿,同室病人打回饭菜顺口问她:“姨,吃不吃?”老人竟然说:“吃!”虽然吐字不清晰,但这是她失语三年后第一次开口说话。连续三次针灸治疗之后,老人慢慢恢复了语言功能。
起死回生,是古人对医术的溢美之词。益锋村78岁的邵田福却真是被鲁有强从“鬼门关”拽回来的。
2009年8月,邵田福肺心病发作,气喘、憋气、脸色发青,送到大医院,医生看后让家人准备后事。家人无奈之下把他送到镇卫生院。孰料,在鲁有强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在一片赞誉声中,鲁有强仍精心钻研中医病理、药理理论和推拿、针灸、刮痧、耳诊等方法,在中医之路上下求索。他结合临床经验,总结整理了大量疑难杂症偏方,不仅为当地百姓解决了病痛,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自制的扶正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高达97%;应用自拟加味苍耳散,辨证加减配合外治法,治疗急、慢性鼻窦炎98例,疗效满意。他撰写的《扶正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9例》、《加味苍耳散治疗鼻窦炎98例》等学术论文,无不凝聚着他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和毕生心血。
行医28年,鲁有强凭借扎实的中医功底,以其精湛的医术,疗救了无数人的病痛,他医治的病人遍及岐山县10多个乡镇和周边县区,治愈率高达95%,赢得“神中医”和“活菩萨”的美名。
一心为农志不移
“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农民”
身为农家子弟,最知农人之苦。年幼时鲁有强家境贫寒,对百姓看病艰难深有体会。益店镇10个村3万多人,因病致困、因病返贫是当地百姓最为头疼的问题。鲁有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卫生院的职工都知道,早上8点上班,鲁有强的诊室里总是挤满了人,他已经工作了一小时。有时上级领导来检查,他都顾不上陪同说话,只因找他看病的人实在多得离不开。
“鲁院长简直就是个工作狂!”职工们常这么说。会计曹虎林回忆:“如果用时间计算鲁院长一天的工作量,他几乎是围着钟表转一圈。虽然身为院长,但他用中医药创造的业务量占整个卫生院的一半”。
鲁有强一般每天要接诊五六十名患者,几乎没有空闲。助手辛丽萍发现,鲁有强上班时几乎不喝水。当她提醒他时,鲁有强说:“喝水多,老上厕所,耽搁时间”。
中午,每当妻子做好饭叫他,他总说“等一会儿就回去吃”,但一拖就常拖到两三点。下午六点按时下班,更是件难以做到的事,啥时候诊完最后一个病人,啥时候就是他的下班时间。
在鲁有强的诊室,慕名前来针灸、按摩的人常排着长队,诊床从无闲暇。推拿按摩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体重仅 110斤的鲁有强以其瘦弱的身躯,一干就是20多年。有时,助手劝他休息一会儿,鲁有强总是说:“你没看病人都在旁边等着吗?我休息一会儿,他们就多承受一会儿痛苦。”
鲁有强脾气好,脸上常挂着温和的笑容,行医多年从未对患者说过重话。一次,有位老年患者因前列腺肥大而尿潴留,子女很着急,嫌鲁有强导尿不及时,大吵大闹,恶言相向。但鲁有强依然温和地处理病人,不急不躁,有条不紊。事后,他对助手说,“病人家属有情绪,我们要包容,医乃仁术,永远要有一颗爱人之心,要像爱亲人一样去爱病人”。
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是鲁有强坚持不懈的从医宗旨,他坚持用中医看病,用中药治病,且只开小处方,让群众花小钱治大病,无论何时都随叫随到。
益店镇北街村村民李金科含着泪回忆:“前些年,我年迈的父亲患肺心病,经常半夜气短,睡不着觉,每次给鲁院长打电话,他总是二话不说赶来我家救治,从来没有说哪次电话打不通,更没有因为半夜三更而不出诊。”
有热心人对鲁有强建议:“你看你这么辛苦,扎一次针、按摩一次、做一次牵引都还是 5元钱,国家收费标准都提高了,你不如也提高一点费用。”鲁有强说:“我也是农民子弟,农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他们把五元、十元钱攥出了汗水都舍不得花。我要是提高收费标准,有的病人就会小病拖、大病扛,受苦的可是咱农民自己啊!”
有时乡里人出门带的钱不够,药方开好取不了药,心急如焚。鲁有强发现了,就掏钱垫上。有人事后会还钱,有人病好了,还钱的事儿却忘了,鲁有强也早忘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农民,能用我的医术为他们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心愿”。静卧病榻上,脸色苍白、形销骨立的鲁有强依然这样说。
扎根基层弃高薪
“我撇不下益店的父老乡亲!”
工作20多年,鲁有强基本都在卫生院度过,卫生院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家”。
鲁有强像热爱家一样热爱着医院。2003年,鲁有强刚担任副院长,益店卫生院一派凋敝,院舍破败,人员流失,处于倒闭的边缘。此时文弱的鲁有强虽已是美名远播的良医,但能否成为合格的农村基层卫生院领导?大家为他捏了一把汗。
身为基层医务工作者,鲁有强对农村百姓就医难体会深刻,他常说:“农村群众生活苦,看病难,只有建好乡镇卫生院,大伙儿看病不出乡,才能让他们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2005年,他担任卫生院院长,把改变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工作的突破口,背着干粮四处奔波,为益店卫生院争取来40万元的建设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的医疗条件。
几年来,在鲁有强的带领下,益店卫生院的收入每年跨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40多万元,2006年60多万元,2007年110万元,2008年160万元,去年更是达到了190万元。卫生院办得红红火火,固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倾斜、上级部门的支持,但益店卫生院的掌舵人——鲁有强不知为此付出多少心血。
少年求学时,一起考入宝鸡中医学校的数十位岐山籍学子,绝大多数离开了农村卫生院,只有鲁有强选择了坚守。
近几年,鲁有强在中医行业名声越来越响,西安、宝鸡一些民营医院也慕名前来“挖”他。他们都开出了极高的工资,有的还承诺赠送住宅。面对诱惑,鲁有强不为所动,婉言谢绝。有人背后议论,“放着大城市不去,高工资不挣,真有点傻。”鲁有强听了,也只微微一笑。当妻子问他“为啥不考虑一下?”鲁有强沉默了半晌说:“我撇不下益店的父老乡亲!”
为方便群众看病,鲁有强把手机号码公布在卫生院大门口,来赶集的群众一抬眼便能看见。益店老百姓都说,“一看见这个号码,心里就觉得踏实。不管身体有啥毛病,有鲁大夫在,咱还怕啥?”
然而,只知道埋头给人诊治疾病的鲁有强感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但因工作繁忙他一再拖延。后在同事力劝下,他才被推到市医院复查,结果诊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癌并腹腔广泛转移”。
面对绝症,鲁有强却平静坦然。省、市领导来看望,他从不为自己和家人提照顾和要求,只是满怀感激地说:“我是个普通人,没有作出多大贡献,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了一个医生、院长应尽的职责。”
病塌上,鲁有强还常躺着看患者心电图,帮助其他医生诊断;还惦记着卫生院新住院部的建设进度;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不断叮嘱同事:乡亲挣钱不容易,看病要尽量用中医中药,尽量开小方子……
“你太累了,好好睡一觉吧。”送别时,妻子像平时一样,再次叮嘱丈夫,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他真的太累了,确实需要好好休息,可休息对他来说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奢望。
在女儿的记忆里,父亲从未休过节假日,吃住在医院,不论白天黑夜,患者随叫随到。“父亲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西医、中医、针灸、检验技术样样精通,是卫生院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像他一样扎根基层,用医术服务乡亲,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