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便血8年小肠镜找准病根
中山医院厦门市消化中心在全省率先引进小肠镜技术,打破小肠病变检查盲区
王琳主任医师(前排左一)正在分析胃肠动力检测数据
长期以来,陈大爷因大便出血吃尽了苦头,每年都要到医院“报到”几次,严重的时候还会失血晕厥。奇怪的是,他多次做胃镜、肠镜和造影检查都找不出病因。最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消化中心的专家为他做了小肠镜检查,终于抓到了元凶,原来,他患了罕见的“美克尔憩室”。
陈大爷是福安人,最近8年来,他每年都要发作三四次的大便出血,解出来的大便颜色鲜红,而且出血量很大,有几次还发生了失血晕厥。因为这个病,他时常要到医院“报到”,家人也跟着折腾,心力交瘁。陈大爷每次发病后,经过止血、输血,病情都可以暂时得到控制。但是,虽然在当地及附近的医院多次做了胃镜、肠镜和消化道造影检查,却一直找不到病根所在。陈大爷全家人成天生活在惶恐当中,不知老人家什么时候又会突然发作大出血。
1年前,陈大爷又一次出现便血,当地医生推荐他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消化中心诊治。住院期间,陈大爷又解出了大量鲜血便,而且很快出现意识丧失、失血性休克,医生一边积极止血、输血抢救,一边请胃肠外科共同会诊。要彻底解决此病,必须先找到出血原因。可是,人体的胃肠道长约六七米,每个地方都可能出血,如果找不准出血点,盲目开刀找不到病灶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大家建议继续内科治疗。
经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后,陈大爷的出血暂时止住了。抓住这个时机,消化中心王琳主任医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施华秀副教授赶紧为陈大爷做了小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距回盲瓣50厘米的回肠末端有一个巨大的憩室,憩室内有2个溃疡,这很可能是一种叫“美克尔憩室”的罕见病。找到了病根和出血部位,胃肠外科的医生也就有了手术的“目标”,马上通过腹腔镜为陈大爷切除了病变部位。如今手术做完1年多了,陈大爷都没再便血,身体也显得越来越结实了。
王琳主任医师说,普通的肠镜只能检查大肠,以前,小肠疾病的诊治对消化科医生来说是“禁区”、“盲点”。2001年,国外率先开展双气囊小肠镜这一技术,使得医生们有机会运用内镜来观察整个小肠,对小肠的病变不再束手无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与国际新技术保持同步,2004年,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在全省最早引进了小肠镜检查技术。截至目前,由王琳主任医师、施华秀副教授等组成的小肠与功能性胃肠病学组已为众多患者找到了病根,解除了病痛,并开展了高质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