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不必闻虫色变专家教您灭蜱三招

2010-09-13 09:44:1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209

 在灯光照射下,蜱虫显得透明

 

   昨日,记者把前天报道中读者提到的疑似蜱虫,送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进行鉴定。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文川,他主要研究人体、畜牧、禽类和鱼类寄生虫病原生物学和流行学。杨教授确认,本报读者提供的确实是蜱虫。他提醒市民不要恐慌,做好防护是关键。

   【鉴定】“假死”蜱虫见光“复活”


   昨日傍晚,实验室内。杨教授将虫体倒入培养皿。里面一共11只虫子,1大10小。杨教授说:“这些确实是蜱虫,大的是软蜱成虫,小的是硬蜱若虫(注:若虫是处于成长阶段的虫)。”


   通过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小蜱虫的八只毛腿和外壳——其中若虫通体呈枣红色,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有些透明。据杨教授分析,大的软蜱应该是吸血后被拔下,导致前额的假头脱落,所以看起来像圆球。


   不多时,培养皿中突然有动静。一只若虫的八条腿剧烈活动——它活转了。一观察,里面还有其他7只蜱虫有活动迹象。“这是蜱虫感受到光源的热量,又恢复了活动状态。”杨教授说,蜱虫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进入“假死”状态,而后再“见光活”。

   【说法】不要和宠物同床


   家里养狗的林女士说,每次带狗上山回来,总会有不少蜱虫趴在狗身上。她曾注意过,“一只芝麻粒大小的蜱虫,吸饱血后就变成黄豆大小。”平时,她都自己对蜱虫进行处理,先用梳子找出来,再用点狗狗专用的杀虫剂,没多久蜱虫就自己脱落了。


   杨教授介绍,蜱虫吸饱了血之后,一般会自行脱落,然后寻找产卵地点。他说,蜱虫多分布在动物的身上,比如牛、狗、猫、鸽子等身上,“它们都靠吸血存活,有些种类的蜱虫,吸过血后就算不吃不喝,还能活上5年。”


   杨教授说,夏季是蜱虫繁衍的高峰期,但是现已近秋季,蜱虫的活跃期接近尾声。他提醒市民,对蜱虫不必过于恐慌,不要闻虫色变,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


   具体来说,平时和动物接触,要定期对动物毛发进行清理;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和动物接触完之后要勤洗手;另外,最好不要和动物“同睡一床”。

   【支招】试试烟熏除虫


   怎么应对蜱虫?杨教授提供了3个参考意见。


   ●火烧、烟熏。用火烧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范围的,野外环境为好。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灾害,在家中最好拿烟熏,把虫子熏出。


   ●杀虫剂、消毒水。杀虫剂、消毒水一般是家居必备,市民在超市、便利店里就能买到,用来杀虫有一定效果。


   ●松节油。如果遇到蜱虫附在动物表皮或者人体身上,可以先拿松节油敷一下,然后等待虫子自动脱落。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82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