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门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导意见

2009-12-31 17:06:53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302
    一、风热犯卫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或痛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杭菊花10g、桑叶10g 、桔梗10g、牛蒡15g、淡竹叶6g、芦根30g、薄荷(后下)3g、甘草3g 、板蓝根15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付至2付。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黄连、木香。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片、双黄连类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二、湿热犯表主症: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头胀痛,头身困重,无汗或少汗,胸闷脘痞纳呆,轻咳少痰。

  舌脉:舌红苔腻,脉濡数或浮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表基本方药:藿香10g、厚朴花15g、制半夏10g、茯苓20g、黄芩10g、白豆蔻(后下)6g、板蓝根15g、佩兰15g 、甘草3g 。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付至2付。

  加减: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黄连、木香。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三、热毒袭肺主症:高热,咳嗽,痰粘或咳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基本方药:炙麻黄3g、杏仁10g、生石膏(先下)30g、生甘草10g 、苦桔梗10g、知母10g、生黄芩15g、浙贝母10g、北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付至2付。

  加减:便秘加大黄。

  常用中成药: 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莲花清瘟胶囊、银黄制剂等。

  四、湿毒内盛主症:高热不退,头身困重,咳嗽,痰粘且黄,气促胸闷,食欲不振,或腹胀纳呆,呕吐泄泻,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且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基本方药:藿香10g、白豆蔻(后下)6g、薄荷(后下)6g、连翘15g 、黄芩12g、板蓝根15g、黄连6g、苍术12g、甘草3g、土茯苓30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付至2付。

  加减:咳嗽气促,加杏仁、厚朴。

  常用中成药: 清开灵类制剂等。

  五、气营两燔主症:高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咳嗽,胸闷憋气,或喘粗气短。

  舌脉: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基本方药:水牛角(冲)15g、生地15g、赤芍10g、银花15g、紫丹参12g、连翘15g、麦冬10g、竹叶6g、生石膏30g、瓜蒌30g、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付至2付。

  加减:便秘加大黄;高热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

  密切接触者及高危人群的预防,分为生活起居预防、药物预防两点。

  (一)生活起居和饮食预防: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食刺激之品;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持心态平衡,因为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此外,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保护好胃肠功能,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药物预防:根据甲流病症表现及闽南地区秋季及初冬之时的气候特点为多风偏热夹湿,结合历史经验,以人为本,“扶正气、避毒气”为原则制定,市民在身体抵抗力较差时,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连续服用3剂,在感冒流行期间可再服用3剂—5剂。

  1.成人

  参考处方(4):藿香6g、银花10g、薏苡仁20g、芦根15g、甘草6g。

  功能:化湿清热。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付—5付为宜。

  2.儿童

  参考处方:藿香6g、苏叶6g 、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付—5付为宜。

  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减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天—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80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