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政策法规 >> 查看内容

江苏推动用药安全便捷“一体化”升级

2025-10-29 10:16:47人民网佚名查看次数:25

原题:从集中审方到共享药房、网约药师

江苏推动用药安全便捷“一体化”升级

药品服务是基层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群众就医体验与用药安全。近年来,江苏聚焦基层药学服务资源不均、效率不高、信息不通等痛点,以区域创新实践为抓手,推动药学服务“一体化”升级,为群众打造更优质、便捷、安全的用药环境。

审方中心把关,

筑牢基层用药“安全线”

“你有新的门诊处方,请及时处理……”走进盐城市亭湖区医共体区域审方中心,审方管理平台实时显示当日总处方审核情况、医生工作量统计、药师工作量统计等审方动态。患者就诊后,医生开具的处方将被实时传送至该平台。经系统自动审核、药学专家审核两道程序,合格的处方方可进入配药流程。

该中心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启用,依托智慧用药系统实行处方前置审核,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在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的同时,实现了用药方案的精准优化。

“我们遴选了一批以医共体牵头医院审方药师为主、基层医疗机构审方药师为辅的审方药师团队,采用‘系统+人工’双重审核的模式对处方进行前置审核,最终形成‘合理、警告、拦截’三级警示分级。”亭湖区人民医院药学部审方药师王行向记者介绍了一则典型案例,“医生误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法错写为静脉注射,系统预警‘给药途径’错误,审方药师及时提示临床医生对处方进行了调整。”

江苏省卫健委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县域医共体药学服务能力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每个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需建设审方中心,整合药学资源,实现处方集中审核和点评。截至目前,全省已有盐城、苏州、无锡、南通等多地完成试点。

“审方中心打破传统医院‘各自为战’的处方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药学资源,依托医共体信息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区域的处方前置审核协作网络,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统一的处方前置审核标准和技术支持,推动基层药学服务同质化发展。”盐城市亭湖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中心已接入全区15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每天处方开具情况,平均每天审核处方数近5000份,处方总体合格率达99.92%。

事实上,盐城在基层集中审方领域的探索早有先例,东台市区域审方中心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省首个实现区县级全覆盖的大型区域审方项目,为区域基层用药安全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保障网络。

该审方中心目前配备10余位专业药师,对全市435家医疗机构2496名医生每天开具的处方,实现每方必审、每方必查。“合规处方系统自动通过,存疑处方将被拦截,由药师人工判断,再进入收费环节,从而保证每张处方不多开、无错方。”东台市区域审方中心总药师崔俊丽说。

东台市的成熟实践为盐城市基层集中审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全市医共体审方服务持续提质增效。2024年,盐城市通过医共体“十张网”为基层集中审方1187万份、处方合格率95%以上,为基层配送药品1.9万次。

共享药房提速,

实现基层取药“跑一次”

在家门口社区医院问诊开方,完成结算,处方信息便实时线上流转至淮安市中医院共享中药房。共享中药房内药师即时收到短信审方提醒,通过系统即可完成审方、打印处方等操作,患者在家很快就能收到送药上门的快递。在淮安,数智共享中药房试点工作已开启,彻底打破了传统“排队等药”的模式。

“上午在社区开药,下午在家就收到了熬好的中药。药还热乎乎的,太方便了!”62岁的李阿姨通过市中医院数智共享中药房拿到中药时,忍不住夸赞道。

淮安市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于丽介绍,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中药饮片品种配备不足、质量管控不统一、存储条件不达标、配药代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今年3月起,淮安市中医院与清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闸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数智共享药房试点工作。

为了方便患者,淮安市中医院为共享中药房开通绿色通道,共享中药房处方实现“优先审方、优先调配”,调配复核无误后立即送煎药室优先煎煮。此外,医院还与快递公司合作,让群众轻松享受“处方线上流转,良药精准送达”的便捷体验。这一模式不仅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更通过质量同质化、流程标准化保障临床疗效。

这种模式能极大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压力,如中药饮片的存储对温湿度、避光、防虫蛀等条件要求较高,基层机构若单独建设符合标准的存储库房,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如恒温恒湿柜等设备,需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一旦存储条件不达标,可能导致饮片受潮、霉变,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安全风险。数智共享药房的出现既减少基层机构的硬件投入和管理成本,又能确保饮片存储全程合规,避免因存储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用药安全隐患。

通过半年多的试点,未来共享药房要继续向村卫生室等最基层单元拓展。从现实需求看,村卫生室作为服务农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对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极为迫切,数智共享药房恰好能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赋能精准补位。

家庭药师也能网约,

服务更加个性化精准化

记者走访中发现,各地在提升基层药学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聚焦“人”的需求,向个性化、精准化延伸。

家住南京市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的李大爷,常年受多种慢性病困扰,每日需服用6种药物。近日,医生结合他的健康状况调整了用药方案,因李大爷曾有记错用药剂量导致低血糖的情况,远在外地的儿子李先生通过“江北网约家庭医生”小程序为父亲预约了家庭药师服务。盘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药师邓瑾接单后准时上门,为李大爷梳理用药清单、指导正确服药方式。

如今,在南京江北新区,像李大爷这样通过“网约”享受专业药学服务的居民越来越多——江北新区创新推出的“网约家庭药师”模式,正以“线上预约、线下上门”的便捷方式,打通居家用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为保障服务质量,新区对上门药师资质严格把关,所有服务药师均需通过江苏省家庭药师资质或江北新区家庭药师资质考核后方可上岗。药师上门后,不仅会提供用药咨询、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还会帮忙整理家庭药箱、处置过期失效药品、更新用药档案。

除了上门服务,“网约家庭药师”模式还延伸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用药科普服务。“我们希望通过‘网约+科普’的组合拳,让合理用药理念走进更多家庭。”邓瑾表示。

在南京,患者跨院就诊时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扰:在一家医院的用药信息,到了另一家医院往往查不到,只能靠自己口述回忆,很容易出现信息偏差,给后续诊疗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南京市江宁区正探索搭建“云药历”药学服务项目。

“‘云药历’的核心是依托互联网医疗架构,把不同医疗机构的药物处方信息打通,让信息能互通起来。”该项目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顾凯介绍,“云药历”能完整回溯患者的用药历史,避免信息遗漏,“这样医生给患者调整后续用药时,就能更科学、更精准。”此外,“云药历”会和医院处方自动关联,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员,都能通过对应的端口查询用药信息,让用药管理更高效透明。

据了解,“云药历”是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现有合理用药智慧化系统基础上拓展的,目前正选取医联体内的一家社区医院作为试点,逐步推进系统架设。“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都不一样,要实现不同医院信息接口的对接,就要不断优化磨合底层架构。”顾凯坦言,目前“云药历”还处于测试阶段,后续将同步信息化发展节奏,拓展到更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患者。

在破解资源不均、效率不高、信息不通等痛点的路上,基层药学服务始终以群众需求为锚点,在机制创新、技术适配中不断试错迭代,让优质、安全、便捷的用药服务真正扎根基层末梢、惠及更多群众。(王甜 蒋明睿)

来源:新华日报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55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