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如何保鲜 请看实验数据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杨巍威 林彬彬 黄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厦门投放猪肉超过2000吨。如何储存猪肉最保鲜、如何解冻猪肉最科学,也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问题。近期,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猪肉新鲜程度变化”专项研究性抽检,探索以不同方式保存猪肉,其新鲜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解冻猪肉,其新鲜度的变化趋势,回应市民关注。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GB 2707-2016)规定,猪肉等鲜(冻)畜产品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应不高于15mg/100g。除此之外,气味、状态以及色泽等感官评价,也是衡量猪肉新鲜度的指标。据此,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三个研究主题设计了实验。
实验1
不同方式保存猪肉 其新鲜度有何不同?
将猪肉样品按“密封包装”和“敞开放置”两种方式,分别在冷藏(2℃-8℃)、室温(20℃、35℃)三种温度下进行储存,共计6个实验组,每四小时采样检测一次。
●结论:
1.冷藏保存优于室温;室温35℃变质速度较20℃更快。
冷藏时,敞开或密封对肉的保鲜效果相当。室温35℃时,不论是密封还是敞开保存,放置期间猪肉产生的挥发性盐基氮增长量均最高。
分析:在微生物及内源酶的作用下,猪肉中的蛋白质腐败降解而产生挥发性盐基氮。随着保存温度的提升,微生物、内源酶的活性越强,分解蛋白质的效率越高,挥发性盐基氮增长速率越快。
2.无论是密封保存还是敞开保存,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
将猪肉置于自封袋中密封放置,在35℃下保存16小时、20℃下保存48小时,挥发性盐基氮均超标,此时猪肉略有腐臭气味。冷藏保存48小时,挥发性盐基氮未超标,猪肉的气味、状态、色泽均正常。
将猪肉敞开放置,在35℃下保存48小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达15.9mg/100g,超过限量值。此时猪肉颜色暗红,无光泽,略有异味,外观呈肉干状态。20℃以及低温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挥发性盐基氮均未发现超标,气味、状态、色泽也符合要求。
3.室温(20℃、35℃)下,猪肉敞开保存相对密封更保鲜。
分析:猪肉在储存过程中,会经历“脱水、酸腐”的变质过程,猪肉逐渐呈现颜色暗淡、表面干燥的变化趋势。而在敞开环境下,猪肉表层水分蒸发速度较密封状态更快,形成干燥硬膜,阻碍内部蛋白质分解酶和微生物的活性,因此挥发性盐基氮的增长速率出现停滞。
实验2
不同温度解冻猪肉 多长时间内可食用?
将猪肉样品充分冷冻后,分别在冷藏(2℃-8℃)、20℃、35℃三种温度下进行解冻,每四小时采样检测一次,持续观测48小时。以挥发性盐基氮结合感官评价为判断指标。
●结论:猪肉冷藏解冻,48小时内可安全食用。室温20℃下解冻,在48小时的时候检测,挥发性盐基氮(14.8 mg/100g)接近限量要求,并且猪肉散发轻微异味,质地略软,慎重食用。室温35℃下解冻,20小时后不可食用。
实验3
单闻气味 可能误判猪肉新鲜度吗?
实验结果显示,在室温35℃解冻的猪肉散发腐臭气味,在20℃时解冻的猪肉则气味不明显。
●分析:处于20℃或低温冷藏条件下的猪肉,挥发性气体的分子动能低,气体扩散速率慢,光靠闻不容易准确判断新鲜度。
这也说明,低温时借助感官(气味)评判猪肉品质更难。
实验结论
●冷藏保存的保鲜效果优于室温保存;室温35℃下猪肉变质速度较20℃更快。
●无论是密封保存还是敞开保存,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
●不同解冻方案的保鲜效果:冷藏解冻最好,室温20℃解冻次之,室温35℃解冻最差。
●低温时,借助单一感官(气味),难以评判猪肉品质。
小贴士
1.挑选新鲜猪肉“一看、二触、三嗅”。猪肉应鲜红有光泽,脂肪洁白,表面干湿适中。 猪肉不粘手,按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猪肉无异味。
2.储存猪肉别马虎。保存前建议吸干表面血水,减缓细菌滋生。可分切为单次用量,装袋排气后密封冷冻,避免反复解冻。
3.建议密封冷藏解冻。不仅可避免猪肉与冰箱交叉污染,而且有利于维持猪肉嫩度,保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