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江苏多家医院“健康烟火气”圈粉年轻人

2025-10-22 09:58:25人民网佚名查看次数:7

原题:医院“健康烟火气”圈粉年轻人

“医院里的治愈系美食,在消毒水味里撕开一道烟火气的口子,用黄油香告诉每个疲惫的人:生活还在继续。”近日,《卷疯了!南京吃货攻陷三甲医院!就为那口续命的吐司?》一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转发,消毒水味和烟火气的碰撞,戳中了很多人。

这不是医院网红食品第一次“出圈”。从奶皮子酸奶到吐司,从八珍司康到五行面包,医院的“健康烟火气”,圈粉了不少年轻人。

南京鼓楼医院后勤比武,食堂菜品“内测”。

南京鼓楼医院后勤比武,食堂菜品“内测”。

打开医院“隐藏菜单”,“治愈系美食”走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医院里的饮食离不开“难吃、单调”等标签。但在如今的社交平台上,医院的“治愈系美食”也成了流量密码。凭借独特的口感与健康属性,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甚至有人为了某款网红美食,专程前往医院“打卡”。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食堂的北海道吐司,就是不少患者和家属心中的“治愈神器”。“空腹做了一上午检查,饿得头晕,咬下第一口吐司时,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曾在该院住院的市民李女士回忆,这款吐司口感松软绵密,带着淡淡的奶香,吃起来没有“科技与狠活”的味道。除了吐司,该院食堂的奶皮子酸奶也圈粉无数。酸奶在住院部有供应点,包装简朴,盖子上简单印着医院的Logo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膳食科”的字样,6元一杯的价格亲民。酸奶表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入口丝滑,酸度适中,十分美味。

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务处(基建处)处长、肿瘤康复中心副主任李勇强告诉记者,医院的吐司、奶皮子都是自行研发,配方也是经过反复试验调配。以奶皮子为例,很多酸奶都是冷加工为主,而医院的奶皮子用的是热加工的工艺,在食品安全上会更有保障。8小时发酵,乳酸菌充分作用,4小时的冷藏,可以让酸奶的质地更加稳定。医院的奶皮子酸奶、吐司,还有各种小饼干、糕点都不加防腐剂,所以保质期也比普通市售产品更短,酸奶保质期四天,吐司保质期仅有两天。

南京鼓楼医院的手工酸奶,也有着“网红体质”。这款被网友称为“甜蜜的白色小药瓶”的酸奶,装在简约的白色方盒里,口感醇厚,带着浓郁的奶香。不过,酸奶仅在食堂推车上出现,全靠“偶遇”,不少人为了这一口香醇,还特意提前打听推车阿姨的动线,甚至在食堂“蹲点”。

“除了酸奶之外,医院的古早味鸡蛋糕、豆沙包、大肉包、月饼等也受职工欢迎,慢慢在患者和家属中也出了圈。”南京鼓楼医院膳食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的“宝藏食品”有的已经在食堂稳定供应了很多年,用料都很讲究,豆沙是手工熬制的,月饼的饼皮也换成了全麦,并且都不添加防腐剂。

同样让大家惊喜“打卡”的,还有鼓楼医院旗下集团医院管理公司自营的“鼓小咖”门店。公司负责人张芙蓉老师告诉记者:“鼓小咖”的店名源于咖啡是医务工作者的“刚需”,同时也有医务“小咖”们在这所百年老院的培养下成为“大咖”的美好愿望。除了咖啡之外,小店还推出营养健康的茶饮和食品;另外,“鼓小咖”也在尝试一些文创产品的开发,比如拥有鼓医原创版权的卡通IP——“鼓小医”的钥匙扣、帆布包、笔记本等,这些文创产品很受学生、医院员工的欢迎,也逐渐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

面包也有“新中式”,药膳产品成健康新宠

如果说综合医院的美食赢在“口感与健康兼顾”,那么中医院的特色则在于将“药食同源”理念融入日常饮食,药膳面包、中药奶茶等“中西合璧”的跨界产品,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南京市中医院将“药食同源”玩出了更多花样。刚刚过去的中秋,该院推出的药膳月饼引发一波抢购热潮。南京市中医院体重管理示范中心主任医师张彦亮介绍,医院的月饼已连续生产5年,最初只是职工福利,因口感好、养生属性强,在员工和家属中口口相传,逐渐有了“求代购”的呼声。今年,医院首次将其对外销售,在门诊一楼“健康驿站”开放购买渠道,刚上线就被抢订一空。

南京市中医院的药膳月饼,馅料融入了莲子、百合、陈皮、赤小豆、栀子、茉莉、紫苏、白菊等多种药食同源食材,既有传统月饼的香甜,又带着淡淡的中药清香。考虑到秋季“燥”气重,易伤肺阴,研发团队特意选择了能理气健脾、养阴润肺的药材,同时降低糖油比例,让月饼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更友好,即便血糖偏高的人群也能适量食用。“不是药,却养生”,这是食客对这款月饼最朴素的评价,也契合了金陵医派“治未病”的理念,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新载体”。

除了月饼,南京市中医院还推出了多款药膳西点,比如柏子仁面包、红枣枸杞面包、五黑面包、黄芪法棍等。柏子仁能养心安神,红枣枸杞可补气养血,五黑食材有助于滋补肝肾。“手术室下台的医生、连轴转的护士、熬夜写论文的科研人,吃一块药膳西点,配一杯养生茶,就是便捷又健康的能量补给。”

早在今年5月份,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也出了圈。医院推出的药膳面包共有6款,名字就充满了“中药味”——七宝茯苓美髯包、五黑养生包、八珍司康、碱水四神膏等,每款面包都明确标注了所含药材,比如当归、茯苓、莲子、陈皮、党参、黄芪等,最多的一款面包包含6种药材,均价在10元左右。不少市民抱着“尝鲜”的心态购买,没想到味道意外不错。面包没有浓重的药苦味,反而带着淡淡的药香,口感松软,“既满足了想吃面包的欲望,又能顺便养生,一举两得。”

扬州市中医院6款药膳面包最高日销3000个的“战绩”,还让市场上出现了“李鬼”,医院被迫发出严正声明,指出仅有医院食堂窗口一处售卖药膳面包,提醒市民避免购买到仿冒产品。

“MDT”模式做食堂,营养、医疗双把关

记者采访中发现,医院食品能成网红,背后也有观念的变化。相比较老一辈对医院避之不及,很多年轻人不再介意食品包装盒上印着医院字样,更愿意为“安全、健康”买单。而和临床诊疗一样,医院食堂也有“MDT”(多学科团队协作),做菜的不仅是厨师,也有更多的专业力量加入其中。也正是因为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强化了医院网红食品“安全、健康”的标签。

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营养科、临床科室都参与到食堂菜品研发中。糖尿病餐、低蛋白餐、无油蛋白套餐等特医食品会有营养科医生来把关,配餐员也需要定期接受科室医生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今年“减重年”,医院营养科和膳食科共同推出了减脂餐,营养科制定食谱,厨师团队则根据营养师食谱,反复研究调味与调试烹饪方式。蒸、煮、快炒,吃得营养的同时不失美味,让减重方案真正能“落地”。

营养科的减重项目,也得到膳食科的鼎力支持。“只是一个杂粮馒头,我们就调整了不下十次配方。”李勇强告诉记者。成分配比和烹饪时间都要经过反复验证。杂粮添加比例低或是粗粮精做,馒头的升糖指数仍然会很高。但是杂粮添多了,成型、蒸熟的难度都提高了,为了配比出能稳住血糖的杂粮馒头,营养科医生根据患者动态血糖变化一次次试验,终于和膳食科一起,把真正能稳住血糖的杂粮馒头做了出来。

在南京鼓楼医院,营养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都是医院食堂和“鼓小咖”的强大后盾,参与茶方的制定和餐食的搭配。通过他们的“审方”,饮食更合理、营养更均衡,最终希望通过传播健康饮食理念的“火种”,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防病于未然。

在很多医院膳食科负责人看来,医院出了“网红食品”,是个“美丽的意外”。

李勇强告诉记者,医院的场景特殊,医院食堂的主要任务,还是为职工和患者及家属做好供餐,在基本的食品安全、营养基础上,医院还会供应绿豆汤、五红汤、雪梨汤等应季特色菜品和低热量套餐,净菜、手工面点、自制卤菜等为工作忙碌的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餐食选择。“我们从来都没有追求过‘网红’,我们只是在精益求精地做事情,把医学的科学严谨用到食品上来,自然就受到了认可。”李勇强说。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多数医院食堂产能有限,无法像社会餐饮企业那样进行大规模生产与推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网红食品的发展。但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健康饮食服务在目前已有的先行探索之外,也会有更多“出圈”的方式以及与外界合作的可能,来自医院的“健康烟火气”不仅能圈粉年轻人,还能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为推动全民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杨 彦)

来源:新华日报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37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