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扰民”事件多发 专家支招如此避开“蜂”芒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夏末秋初,厦门天气依然炎热,马蜂迎来活动与繁殖扩巢的高峰期。最近,不少市民反映在屋檐下、窗台上、大树上,甚至小区绿化带中发现了马蜂窝的踪迹,马蜂“扰民”事件也随之增多。遇到马蜂该如何避险?被马蜂蜇伤后又该如何科学处理?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为大家支招。
遇到马蜂时请原地蹲下
“马蜂攻击性强,尤其是当它们感觉巢穴或自身受到威胁时,会群起攻击。”厦门市绿化中心病虫害防治科高级工程师佘震加介绍,近期他们已接到多起摘除马蜂窝的求助电话,多集中在居民楼阳台、空调外机、楼道角落等区域。
佘震加提醒,市民若在户外遇到马蜂,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慌乱奔跑或挥手拍打——快速移动和挥舞动作会刺激马蜂,引发其攻击本能。正确的做法是原地站立,缓慢蹲下,用衣物或草帽遮挡头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待马蜂确认无威胁后自行离开。若马蜂已停落在身上,不要直接拍打,可轻轻抖动衣物将其驱离。
若发现马蜂窝,市民不要自行尝试摘除。“不少市民用火烧、水冲、喷洒杀虫剂等方式处理马蜂窝,不仅容易打草惊蛇,导致马蜂疯狂反扑,还可能引发火灾、高空坠物等安全事故。”佘震加说,正确做法是立即联系专业除虫机构,由专业人员穿戴防护装备,使用专用工具摘除蜂巢。
被蜇后避免抓挠伤口
“马蜂毒液呈碱性,被蜇后容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厦门市中医院皮肤/医疗美容科副主任医师叶佩真告诉记者,入夏以来,医院急诊科已接诊数十名马蜂蜇伤患者,其中不乏因自行处理不当导致症状加重的案例。
叶佩真介绍,被马蜂蜇伤后,首先要检查伤口处是否有残留的毒刺——马蜂蜇人后毒刺通常不会留在体内,若发现有残留,可用镊子或针尖轻轻挑出,切勿用手挤压,以免挤入更多毒液。随后,可用食醋、3%硼酸溶液等弱酸性溶液冲洗伤口,中和毒液,减轻疼痛。冲洗后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每次15分钟至20分钟,可缓解红肿和疼痛。
“被蜇后要避免抓挠伤口,以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叶佩真特别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伤口周围出现大面积红肿、水疱或化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胸闷、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有过敏史的人群被蜇后出现皮疹、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
【提醒】
如何减少马蜂侵扰?
佘震加建议,市民日常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及时清理阳台、窗台等处的杂物和食物残渣,避免吸引马蜂觅食;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戴帽子,避免穿鲜艳颜色的衣服(马蜂对红、黄等亮色敏感),不涂抹浓郁香味的化妆品;田间劳作或户外活动时,不要随意翻动石块、树枝,避免惊扰马蜂窝。夏秋马蜂活跃期,牢记“不招惹、不自行处理、被蜇后科学应对”的原则,就能有效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