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安徽医保部门把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作为“民生一号工程”,主动服务困难群众

2025-09-05 10:44:15人民网佚名查看次数:11

“以前怕生病、更怕看病,现在心里总算有底了!”8月28日,正在做血透的金寨县吴家店镇松子关村村民徐生贵说。自2016年5月确诊尿毒症后,他一直在进行血透治疗。因属于医保参保资助对象,2025年个人缴费部分政府给予了90%的定额资助,个人仅缴费40元。徐生贵坦言:“是医保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

徐生贵的这份安心,源于安徽省医保局实施的医疗救助惠民政策,织密织牢了困难群众民生保障网。今年以来,安徽医保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作为“民生一号工程”,通过“政策找人、待遇找人”的主动服务,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安全感”。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分类资助阶梯减负

为破解“群众不了解政策、政策找不到人”的难题,安徽省医保部门主动对接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定期比对低收入人口信息,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纳入救助范围,实现“身份精准标识、待遇精准兑现”。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省推送预警信息18.23万人,推送人员中经相关部门核准认定为困难群众身份0.93万人,待遇享受涉及医疗救助资金支出4932.85万元。

政策“量身定制”,救助方能精准。据悉,安徽省统一实施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根据困难群体身份实行差异化资助: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低保对象给予80%至90%的定额资助、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给予50%定额资助……个人缴费从“全额免单”到“减半承担”,每一项都落在民生福祉上。

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梯次减负作用,在享受基本医保普惠待遇的基础上,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实施待遇倾斜政策,叠加医疗救助托底政策,安徽省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93.47%、85.69%、79.01%。

据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保239.47万人,资助参保支出达7.41亿元,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99%以上。

从“服务下沉”到“群众少跑”,“一站式结算”暖民心

8月29日,记者随黄山市屯溪区医保局工作人员一行来到一家当地企业,回访病愈后重返岗位的汪新建。

从遭遇疾病陷入困境,到再就业重拾信心,汪新建身后有一套高效运转的“一站式”医疗救助体系在默默支撑。“现在看病报销不用跑腿了,在医院结算窗口就直接免掉了救助部分,真是省心又省力!”汪新建感慨道。

今年31岁的汪新建是屯溪区阳湖镇紫阜村村民。2022年一场意外伤害导致他颅脑损伤,先后在黄山市人民医院、黄山首康医院及省外医院治疗。由于无法工作,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当时真觉得天塌下来了!”他回忆道,“手术做完,康复还要持续花钱,我们哪里垫付得起?”就在一家人发愁之际,阳湖镇迅速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并通过医保“一站式”结算机制,大大减轻了他的医疗负担。

所谓“一站式”直接结算,是指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就诊时,系统自动识别身份,出院时医疗救助部分直接报销,患者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屯溪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叶永强向记者介绍:“过去医疗救助要患者先垫钱、再跑腿交材料申请报销,如今我们通过系统联动、数据跑路,实现救助即时结算。”

叶永强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8月,该区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接结算达13290人次,占救助总人次的99.27%,成为医疗救助的主要形式。

汪新建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2024年至今,他的术后康复总费用5万余元,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报销,个人实际支出仅5000多元。“医保救的不仅是命,也是一个家的希望。”汪新建说,“有了政策托底,我才能安心康复、重新工作。”

近年来,安徽省医保部门积极推进医保便民服务,简化优化医疗救助办理流程,推进经办服务下沉,将居民参保登记、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等8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村(社区)办理,将全省1.5万家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报销。异地就医的,只需在户籍地村(社区)提交一次材料,医疗救助即可“一站式”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优化动态监测机制,扩大惠民政策宣传,守好困难群众救命钱、保命钱,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陶妍妍 李丹青)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8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