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护士节 聚焦您身边的“南丁格尔”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于婧媛)今天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
厦门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58998人,其中注册护士21383人,同比增加1122人;2024年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6人、执业(助理)医师3.77人、注册护士4.0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45人、0.23人、0.20人(按照2024年常住人口535万计算)。
当南丁格尔的提灯遇见新时代的微光,护理工作正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用专业温暖生命”的护理人致敬。
厦门市爱心护理院护士长谭利:
“爷爷奶奶把我当亲孙女”
“作为家属,我们深知照顾百岁老人的不易。谭利和她的团队用专业和真诚,让父亲在这里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近日,厦门市爱心护理院护士长谭利和她的护理团队收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原来,去年12月,百岁老人陈爷爷出现血压不稳、食欲不振、作息紊乱等情况,然而,陈爷爷的家属也年事已高,无法长期在家照料陈爷爷。家人让陈爷爷入住厦门市爱心护理院,谭利为陈爷爷定制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几个月来,陈爷爷的大儿子见证了父亲身体状况的好转,他写下感谢信,为谭利和她的团队点赞。
“90后”重庆妹子谭利于2014年成为一名护士,2017年来到厦门,在爱心护理院养老护理一线工作至今。在同事眼中,谭利虽然年轻,但护理技术过硬,操作娴熟利落,还特别善于与家属沟通。
谭利告诉记者,刚入行时,她也曾感到害怕、迷茫。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脏活累活多,除了基础的护理,护士还要给老人喂饭、翻身,甚至徒手帮忙排便。但看到许多老人重获健康,谭利领悟了养老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说。
在谭利负责的楼层,不但老人之间相处融洽,就连家属和家属之间也处得像一家人。“爷爷奶奶把我当成亲孙女。”谭利说,每当有老人离世,看着空荡荡的床,她心里特别难过,这种失落感只有等下一名老人住进来以后才能缓解。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谭利不断学习护理知识,提升技能水平,成为高级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南丁格尔曾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谭利看来,在养老护理这个岗位上,不仅需要用手做好护理工作,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倾听、陪伴和温暖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李佳)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门诊部护士长王芬琴:
从临床护士到“发明达人”
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获得国家级实用型专利4项,参与眼科门诊技术革新7项……这耀眼的成绩,来自曾获评“厦门十大暖心人物”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门诊部护士长王芬琴。凭借一双慧眼和一颗惠心,她成为业界有名的“护士发明家”。
今年是王芬琴扎根眼科一线护理岗位的第34个年头。在她的专利发明中,临床使用最广泛、最引人瞩目的是“新型倒睫镊”和“改良小儿泪道冲洗”。据悉,睫毛倒长现象常见于中老年人和孩子,睫毛不断刺激眼角膜,导致眼痒、眼痛、流泪、畏光等,传统的圆头倒睫镊在拔除倒睫时效率低下且效果不佳。王芬琴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将报废的显微镊改良成“新型倒睫镊”,让拔除倒睫又快又准。目前,该发明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在国内多家眼科医院推广应用。
“改良小儿泪道冲洗”则是王芬琴在新生儿泪囊炎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她采用弯针头并加压推注,从而加大灌注水流的冲力,使先天残膜破裂,冲洗出泪囊区的黏液脓性分泌物。经临床验证,这一举措使小儿泪道冲洗通畅率提升至90%以上。
王芬琴发表于国际眼科杂志的论文,还引发海外同行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厦门眼科中心在眼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王芬琴还有许多小巧思藏着大智慧。比如,视力检查领域,她在遮眼勺上加个小钩子,就可以放置一次性纸巾,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注射器活塞放入不锈钢管两端,就能替代传统的视力检查木棍指示棒,易放置,还易清洁、更耐用。
“专利不是高墙里的成果,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王芬琴表示,她将继续在发明之路上不断前行,守护更多患者的“睛”彩视界。(晨报记者 马丽)
厦门医学院护理学院学子李毓锋:
书写“男丁格尔”修炼手册
生死时速中,他纵身跃上病床,以专业与本能守护生命;职业选择里,他用行动打破偏见,诠释“男丁格尔”的担当。厦门医学院护理学院学子李毓锋在实习第一天,就经历了一场生死救援,他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动人的实习答卷。
时间倒回3月12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迎来了一批实习护士,李毓锋便是其中一员。“快!门诊有人心跳骤停!”急促的呼救声划破医院的平静。李毓锋毫不犹豫跟随抢救室老师冲向现场。
此时,患者已失去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在转运患者至抢救室的危急时刻,李毓锋纵身跃上移动病床,双膝跪立,以标准手法持续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他和医生们轮流,始终保持着每分钟100次—120次的精准节奏,直到患者送入抢救室。
汗水浸透了衣衫,李毓锋说:“当时脑子里只想救人。”带教老师感慨道:“转运途中持续按压难度极大,小李不仅技术扎实,而且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责任感。”
据了解,2024年厦门医学院护理学院的男生比例首次突破了20%,李毓锋是全班34人中的6名男生之一。在李毓锋看来,男护士脑力体力兼备,胆大心细,和女护士一样,可以在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
厦门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学人才,这一理念对李毓锋影响很大。“学校倡导‘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倡导‘利他’的理念。”李毓锋铭记在心。
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需要大心脏。为了练习静脉穿刺,李毓锋和同学们互当“患者”。“只有自己被扎过,才能对患者感同身受。”他说。
从课堂到病房,从模型到生命,李毓锋所在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团队不负众望,在多次知识竞赛和演讲中斩获奖项,多名实习生获得带教老师的表扬与推荐。
临近毕业,李毓锋已经通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招聘考核。他将投身护理岗位,用青春书写“男丁格尔”修炼手册。(晨报记者 于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