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背后有一群“啄木鸟”,今年他们的“武器”又升级了
在常熟路280号的多功能厅内,电脑正在高速运转,大屏上国家会展中心的3d立体图形尤为突出。这里就是卫生监督重大活动保障指挥中心,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公共卫生监督保障的“大脑中枢”。
“巡查任务已经推送,监督员正在进行场馆巡查”“xx宾馆今天的保障督导已经完成,数据已经上传”…… 保障监控大屏上每一个代表国家会展中心、指定接待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点位的颜色发生变化,便标志着卫生监督员已经完成当天对这个点位的保障监督。相关监督结果和现场快检检测数据均在大屏上展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保障监控大屏实现了对进博会相关重点场所乃至整个社会门面卫生状况的全面掌握。
依托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卫生监督公共卫生保障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深化,保障监控平台持续升级迭代。
据悉,今年保障监控大屏上又增加了重点单位公共卫生管理每日自查上报结果,监督巡查和企业自查相结合使卫生监督保障网络更加立体和全面。例如,第五届进博会住宿服务保障工作开展以来,指挥中心通过智慧大屏累计收集青浦、长宁、闵行三个重点区的自查上报336次,15家指定接待场所的自查上报87次。通过分析这些自查上报数据,智慧大屏会将发现的各类风险推送至下一轮督查任务中,督促酒店及时进行整改,形成监督巡查与企业自查的无缝衔接。
今年风险处置模块也正式上线。通过预先设定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水质、督导检查、自查情况的风险规则,一旦触发预警,经过科学研判,精准推送到驻点保障人员或所属辖区。而经办人员,完成现场处置后,通过政务微信直接反馈处置情况到指挥中心。在此期间,指挥中心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实时跟踪风险事件处置进展,掌握处置进度。
除了“运筹帷幄”的卫生监督重大活动保障指挥中心,在进博会场馆内,也会看到这样一群蓝衣卫士,他们手提检测仪器,奔走在“四叶草”的每个角落,为保障场馆内的公共卫生安全,维护参展人群健康而努力工作。
实际上,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前,上海卫生健康监督进博驻点保障组早已进驻场馆内,如同啄木鸟般,对所有场馆空气质量和供水状况进行全面检视和核对。公共场所组对15个场馆进行了仔细的实地丈量,熟悉每日巡查路线,根据每个馆的面积形状标记开展空气检测的采样点位。队员们使用快检仪器对甲醛、co2、pm2.5等指标进行现场检测的操作,并将结果与在线监测设备数据进行了比对,检验了仪器和设备的数据准确性。
饮水组使用浊度仪、余氯测定仪对场馆水质指标进行快检,市所陈嘉现场讲解操作要点,当发现新成员在操作中,手指触碰到了水样比色瓶瓶身时,他立即予以纠正:“水质快检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比色瓶的瓶身透光度有极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操作中一定要养成不触碰瓶身的动作习惯。”
新成员乔世杰说:“看似简单的现场快检操作,但其实里面有许多要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都必须熟记于心才能有‘0瑕疵’的操作,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保障工作。”经过全覆盖排查和问题整改后复查,这群“啄木鸟”们排除了大大小小各种问题,日行超过两万步,也刷新了每个人近期步数的新高。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侍佳妮
题图来源:张海峰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