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权威发布 >> 查看内容

“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20-11-19 15:07:07海峡名医李明查看次数:387

由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论坛15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为目标,聚焦政策改革前沿,解读行业发展趋势,探讨“互联网+医疗健康”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支撑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疗在应对疫情、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互联网医疗能够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会上,专家们总结互联网医疗的好做法、好经验,探讨互联网医疗平台完善创新,探讨医疗服务体系转型升级之路,并为构建全民卫生健康体系,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建言献策。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实现全社会统筹享受医疗资源分配提供了有效的探索途径。”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认为,创新有风险,但改革需要创新。特别是对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应坚持解放思想、审慎包容的态度,在政府有效作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重塑现代医疗体系,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互联网医疗也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变化。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指出,在国家政策支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医院业务量增长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创新提供了策略,同时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对此,中医药要把握好机遇,在融合发展中出实招;加快中医药大数据标准制定,在融合发展中见实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融合发展中有作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慢病管理中的问题更加突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范利认为,慢病管理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是单位的事、国家的事,仅靠大医院医生下基层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她强调,让慢病防控机制覆盖基层、社区、家庭,建立起慢病防控标准,将慢病管理纳入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思考。

在疫情期间,医院的后勤管理是一大挑战,精细化管理程度也考验着各个医院的抗压能力。而这背后的逻辑便是“智慧医院”建设思维与管理的全新变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医疗体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改善它的效率和质量,就要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院应通力合作,在建立医疗服务监督平台、制定准入标准、推动远程医疗方面促进“智慧医院“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刘文先表示,“互联网+医疗”一定要把医疗质量的安全和数据信息的安全放在前提和首位,确保有序发展,既要鼓励创新,同时也要审慎。他说,只有统筹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强监管,规范服务,才能更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良性健康发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让传统医疗机构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契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嘉表示,宣武医院是北京首家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直接医保实时结算和居家取药的医疗机构,也是在全国首家成立线上智能前置处方审核系统的医疗机构。如此成就离不开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党委书记向平超表示,这段时间以来首钢医院无论是智能化医院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还是肺小结节人工智能多学科联合门诊,都是以医疗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不断提升医疗诊疗水平普惠百姓健康为目的,在医疗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为老百姓谋取更多福祉。

在“互联网+慢病管理”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环节中,专家们分享了对于“互联网+慢病管理”的见解,认为“互联网+慢病管理”具有较大前景,但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推进。互联网医疗应在慢病管理上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切实让基层受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以患者为最优先考量。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5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