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大学生捐造血干细胞 成为厦门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8-05-29 10:48:04厦门网佚名查看次数:434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陈璐)昨日上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楼15楼的病房里,机械的嗡鸣声引导着小鹏(化名)的血液,完成一趟奇妙之旅———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缓缓集结,它们的使命是帮助一名未曾谋面的陌生人。
  小鹏,厦门大学研一在读生,是厦门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病房里,他时而闭目,时而轻声地与志愿者聊天,总是怕自己“打扰”了血液的这趟特殊旅行。
  2003年,福建省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至今共有197例捐献记录,其中厦门捐献记录占了69例,比例超过1/3。昨日,厦门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

  舍友号召之下
  6年前报名入库
  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小鹏并没有告诉父母,也没在时下流行的朋友圈中透露半点风声。没有告诉爸妈,是怕家里不理解。此外,小鹏想“低调一些”。
  不过,身边还是有人知道小鹏献造血干细胞去了。和小鹏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学以及导师,因为请假条,知晓了小鹏的决定,“他们为我鼓劲,让我多注意身体”。此外,只有一个人是小鹏主动告知的,他是小鹏本科时期的舍友;正是这名舍友,让小鹏有了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
  在西安读本科的时候,小鹏的舍友是公益协会的一名成员。2012年10月20日,舍友号召小鹏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小鹏便和班上30多名同学一起报名了。

  对于是否能真正捐献,小鹏心里完全没有预期。所以,去年底,小鹏在接到自己与他人配型成功的电话后,心情是有些复杂的,他说:“这很突然,但我还是要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采样、体检等等一系列工作,在3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完成,但小鹏内心并没有太大的波澜———这段时间里,他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信息。
  直到最后确定捐献时间后,小鹏给当初带自己成为捐献者的舍友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舍友语气里满是羡慕:“你真的好幸运!”“是呀,我很幸运。”小鹏自己也这么认为。

  捐献时很淡定
  身边还有陪护者
  作息饮食规律,这是小鹏捐献前的惟一“准备”。一直到5月24日入住病房,小鹏都很淡定。
  在病房里,等待捐献的时间是枯燥的,小鹏甚至没怎么上网,一切都只为了捐献前的“最后冲刺”———每天早上8点,注射让造血干细胞“繁殖”的动员剂;其他时间,小鹏尽量多睡觉,以保证精力充沛。
  动员剂唤起了小鹏体内造血干细胞的“激情”,让小鹏在捐献前夜,有些亢奋。第二天一早,小鹏5点多就醒了,6点开始注射最后一次动员剂,以迎接8点开始的捐献。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日一直在小鹏身边陪护的厦门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他们当中,还有5人也曾经有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
  志愿者陈普,就是厦门第68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他在今年4月3日完成捐献后,被志愿者的精神感染,也申请加入了这支队伍,“我给新的捐献者讲了自己的经历,也帮他们缓解紧张,把爱传递下去。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只是社会大众对它的了解太少”。经历过捐献,陈普还意外得知自己是“熊猫血”,之后,他特地加入了一个“熊猫血友群”,希望自己能再次帮助他人。
  历经近5个小时,昨日下午1点,小鹏完成了414毫升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而一袋存留着小鹏体温的造血干细胞,也即将开始自己神圣的使命。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80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