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医院动态 >> 查看内容

最高标准 最实举措 提升医疗保障能力

2017-09-18 10:47:02厦门网陈培章查看次数:727

  作为厦门会晤的安保维稳重点单位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后备医院,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承担了重要的保障工作。院党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举全院之力,全力以赴完成好会晤期间各项保障任务。其间,仙岳医院始终坚持“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严作风、最佳效果”,完善规章制度,改进救治流程,广泛摸底调查,提高收治能力,在圆满完成保障任务的同时,医院得到全方位的历练,医疗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进一步健全。




  仙岳医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的指示,认真总结厦门会晤保障经验,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精神心理健康,以实际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李灿瑜
  图/仙岳医院 提供
  全院凝心聚力
  全力做好保障
  面对千头万绪的医疗保障工作任务,医院党政“一把手”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会晤保障专题会,安排部署医疗保障、安保维稳、网络安全等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多次到医院督查指导,为做好保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医院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职工大会,对会晤保障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全院职工凝心聚力,全力做好各项会晤保障工作,得到带队巡查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和省卫计委疾控处领导的肯定和赞许。厦门会晤期间,院长、分管医疗工作副院长及各带班领导等带头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在全院形成“当好东道主 我为金砖忙”的良好氛围。

  充实技术力量
  提供周到服务
  医院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在医疗安全范围内,重新规整布局,加盖病房,作为会晤保障病区,在条件允许的病区增加床位,并及时与相关医院做好患者的收治对接工作。加强各病区技术力量,安排经验丰富的主任和护士长、骨干医护人员到会晤保障病区,合理调配新入职、转岗、规范化培训、省内支援人员到各病区增援,邀请北京大学附属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苏建民教授作为医院会晤期间“双主任”专家,以备遇到疑难杂症能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并根据实际收治人数,及时动态调配,确保技术力量。
  对前期完成执业加注、转岗培训的89名精神科医师、85名护士进行短期集中轮训,进一步充实基层精神卫生专业技术力量。
  9月1日-7日按照市卫计委的要求,除常规值班人员外,医院还安排了加强班,检验科、药学部、急诊一线二线班、护士长巡查班等保障岗位,全部执行双人值班,原医疗相关听班岗位全部调整为24小时值班。全院医护人员以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住院患者提供细微周到的医疗护理服务,在治病救人的同时,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广泛排查复核
  夯实精防网络
  仙岳医院根据我市数据库在档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于今年4月协助各区有关部门启动第一轮排查,核对数据库名单,开展疑似诊断复核。6月-8月陆续开展第二、第三轮排查,逐一核实数据库内的患者情况。
  在排查期间,医务人员联合社区精防人员,每天上午八点即进入社区开展访查定级工作,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科学规范地做好排查、诊断与危险性评估。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尽职尽责,常到晚上六七点才结束一天的访查。
  截至目前,仙岳医院累计派出医务人员188人次投入排查工作。此次排查复核范围广、遍布全市各街镇,前所未有;任务重,要求短时间内明确精神疾病诊断,同时对于确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及时提供专业诊疗指导,上门帮助患者办理精神残疾鉴定,便于他们申请救助。

  在配合市精神卫生中心入户排查的过程中,全市六个区38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及时掌握居家康复患者的情况,他们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前期摸底、随访建档、日常监护、定期回访、健康咨询……尽管一些患者和家属一开始并不理解他们的工作,他们依旧锲而不舍,尽职尽责。
  集美区某社区精防人员不仅指导康复患者按时服药,还帮助其争取到所服务单位的理解,重新接纳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真心换真心,精防人员的辛勤付出,赢得康复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一位患者得知思明区筼筜街道从事精防工作的苏医生怀孕了,买来营养品悄悄放在苏医生桌上。
  通过和基层社区人员联手排查,我市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情况有了更全面详细的了解,进一步夯实了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为接下来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做好应急演练  保障医疗安全
  为了确保医疗保障工作有效开展,仙岳医院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流程,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门门诊、收费窗口。患者入院严格实行“三先三后”原则,简化就诊流程,每日收治情况及数据按时上报。同时,医院还设立参会嘉宾绿色通道及门诊,安排精通外语的医生坐诊,全程提供专业服务。
  在制定医疗保障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医院多部门协作,开展多项模拟演练,包括患者大量集中救治、火灾后的心理救援演练等,并组建医院微型消防站,全院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组织消防演练。演练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注重流程衔接,针对暴露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总结完善,收到良好效果。
  医院通过加强门诊、住院医疗重点环节的质控,定期进行病区安全大检查;加强病区人员力量,开展不间断巡查;新购置空气消毒机25台,持续开展50天聚集性发热防控督导;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医疗垃圾、污水和食品卫生管理等措施,全力做好医疗安全保障工作。

  党员干部带头  投身志愿服务
  在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的同时,院党委广泛发动职工投身厦门会晤期间的“平安医院”“文明交通”“邻里守望”“垃圾分类倡导”等志愿服务,为保障任务添光彩。同时,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直属党委要求,医院迅速将凤凰花志愿者转换成平安志愿者,根据不同时段的安保维稳要求,先后成立5支志愿者小分队,配合医院安保部门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在做好繁忙日常工作的同时,党员干部带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早出晚归,认真细致完成安保巡查、督导等工作,共有196名志愿者、1962人次参与到各项服务中,为顺利完成会晤期间各项保障工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人物故事】
  会晤保障病区李均林医生:
  从细节入手
  规范病区管理
  仙岳医院于6月新成立2个会晤保障病区,李均林医生被调往保障病区担任主任。
  在保障病区,他坚持每天带领医生做好三级查房,及时指导下级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一名嗜酒10余年的病人,入院当天酒精浓度达299mg/100ml,有幻听妄想,血压高达155/96mmHg,肝功能、心功能异常,第二天突然心跳呼吸骤停。他接到报告后赶到病区指挥抢救,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病人心跳恢复才回家。
  病区管理绝不能含糊。两个月来,他从细节入手,将护士站与一级病房的窗户打开,便于观察患者情况;建立饮食上需要重点关注的患者名单;统一行为矫正的适应症;落实床边巡视制度;完善新患者保护隔离和解除保护的指征等等,通过一系列举措,规范了病区管理,使全体医务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

  保障部主任施文成:
  上午还在治疗
  下午赶回单位工作
  仙岳医院保障部承担着全院的安全生产、后勤保障、基建维修等任务。主任施文成面对繁重任务,不畏难,不退缩,带病坚持工作。
  进行病区改造时,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施文成常徒手攀爬4层楼,现场检查督导,并与施工人员探讨施工工艺和工序,防止和减少纰漏。今年4月,正是医院会晤保障病区改造建设招投标、组织施工和消防安全大检查的关键时期,他因腰椎管狭窄住院治疗,按医生要求,必须机械护腰、卧床休息,还要输液、做牵引治疗。但是,考虑到6月底必须完成病区改造,加上4、5月正值厦门雨季,他放心不下,人在住院、心在工地,上午治疗,下午赶回单位工作。医生发现后警告他说,若不好好治疗就要动手术了。可是,这次他选择当“叛逆”的患者,干脆出院了。回到单位后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由于病情未愈、走动频繁,他的腰部和下肢经常疼痛,步行艰难。同事多次劝他休息治疗,他仍坚持奋战、忘我工作。

  精神科医师游志毅:
  诊治有技术
  沟通有技巧
  游志毅是仙岳医院一名普通的精神科医师。厦门会晤保障期间,兼任医院社区精神卫生专员的他,除了管好患者、参加医学鉴定,他还要和同事、居委会工作人员下社区,对疑似患者进行诊断复核。
  不少患者及家属出于自身隐私考虑,不愿工作人员入户,他总是耐心解释,并应用自己的专业晤谈技巧,化解患者家庭对自己的猜疑和敌意,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有一次,他和社区民警去一名疑似患者家中,他心平气和地和家属沟通,取得家属信任,为患者仔细看诊后,排除了其精神障碍的诊断,离开时患者丈夫连连感谢。

  公共事业部主任温程和同事们:
  连续188天
  一户户上门走访
  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共事业部承担的保障工作紧张又充满挑战。主任温程带领团队奔赴基层一线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摸排工作,积极主动发现患者,及时建档救治救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保障期间,公共事业部的医务人员早出晚归,一周7天工作日是常态。刚生完孩子的黄婷婷是个细心的人,在她的考勤记录本上记录了同事们连续188天的工作行程。厦门7月、8月是最闷热的时候,温程带着团队走街串巷,一户一户上门了解患者的病情,有热情的家属感激他们的走访,也有家属不理解,他们都耐心地解释说明。
  一天晚上,温程正在同安莲花镇入户走访一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突然妻子打来电话说女儿发高烧,为了不影响当晚的走访进度,他只好让妻子独自一人先带着女儿去医院,当他赶到医院时已是凌晨1点多,妻子怀中抱着刚满4岁的女儿在打点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科室号称身体最好的“小胖”吴俊龙医生,在走访时中暑病倒,他乐观地说正好可以减减肥;科室的颜值担当张增长连续10多天顶着烈日奔赴在一线,原本白皙的他黑瘦了一圈,七夕也没能和女朋友见个面;纪淑娇医生和居委会人员完成对最后一位计划对象的走访已是夜里11点多,正准备回去时,一位老者突然拦住她们,恳求她们到2公里外的家中看看他的儿子。纪医生握住老人的手,独自前往其家中为患者办理精神残疾鉴定,事后老人专门写了感谢信:“要不是你上门来帮助,常年在家的儿子就无法办理精神残疾证,就无法申请相应的救助,太感谢了。”施维妙医生不论刮风下雨,即使生病也坚守一线,有一天到集美区的一个小山村,道路不通畅,施医生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来到患者张某家中,帮助其家属填写医疗补助申请,办理精神残疾证,并协助其送到医院治疗,目前张某病情稳定。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3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