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联盟 “三全”服务惠民
2017-08-25 10:27:29网易网佚名查看次数:474
23日,在省政府召开的《陕西省医联体意见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记者获悉,近几年,随着医联体在我省全面推开,截止到目前全省已经组建了57个医联体,覆盖到600多家二级医院和1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一步,我省将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能够参与到医联体中来,为老百姓提供全面、全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资源统筹“大联盟”
新医改已经进行8年之久了,卫生计生领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些问题没有效解决,比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那么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能否改变我们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
对此,省卫计委副主任孙振霖表示,陕西从2009年就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出来四种模式。在城市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医院若干二级医院甚至加上一级医院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组成一个医疗集团,这是在城市;在区县要组建医共体,由县级医院牵头,若干个乡镇医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医共体,在县域内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统筹,可以更好地使老百姓得到健康保障。
建立专科联盟,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主要是利用三级医院的专科优势和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委所在单位的专科优势,来建立专科联盟,主要是进行技术协作,像西安市儿童医院组建的儿科专科联盟,西安市四院组建的眼科联盟,省肿瘤医院组建的肿瘤专科联盟,结核病院组建结核病联盟,还有精神病的专科联盟等。另外,还有中日友好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我省的若干三级、二级医院组建的呼吸专科联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专科联盟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对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
分级诊疗真便民
目前西安市的医联体总共有36个,在城区区域性的综合性的医联体16个,专科医联体12个,同时基于县镇村一体化的医共体有7个,应该说从国家到省上目前来推荐的或者比较成熟的一种医联体的模式在我们西安市都有比较具体的一些实践案例。医联体在这两年的工作当中,通过专科帮扶、优质资源下沉,包括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工作,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西安市逐步建立起了符合西安实际的也符合西安特点的医联体+全科医生,在远郊区县、镇村一体化的分级诊疗的模式。
西安在医联体建设中做到时间早、特色全、种类多,但是目前还是能看到大医院依旧的门庭若市,但是小医院门前冷落的状况依旧是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为什么?依据新出台的意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西安市卫计委副主任王红艳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人员的技术水平诊断能力,相对来说,和大医院比还是比较薄弱的。基层能力的提升确实需要很系统和长期的努力。此外,西安市资源非常丰富,老百姓可以很近距离接触到很好的医疗资源的时候,他形成了一种就医习惯,这种就医习惯在短时期内转变下来还需要加大宣传,引导百姓按照分级诊疗工作的要求来进行就医的选择。
“紧密型”医联体更惠民
今年年底,我省要完成各种类型的医联体建设工作,要求每个地市都要组建一个紧密型的医联体。特别是对于发展比较好的、比较快的西安、宝鸡、延安多组建几个,要求组建两到三个紧密型的医联体。
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医联体的建设,完成医联体的政策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所有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都要参与到医联体的建设当中,也积极欢迎民营医院参与到医联体当中来,实现让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一个共同体,来推进分级诊疗的格局,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这样一个分级诊疗的新格局。
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会更加紧密,今后会有更多好的医生下沉到基层,老百姓看病会更加方便、更加便捷、更加省心,也会更加省力。在医联体内由于医疗人才的流动,有更多医生会下沉到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在家门口得到解决,所以使看病更加省力。
在医联体内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今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家庭医生团队,这个家庭医生团队,就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一个判断,会帮助患者预约专家,安排住院、安排检查,享受绿色通道,不用去挂号。在这个医联体内看病有人管,使患者看病更加省心。同时在医联体看病也会更加省钱,当需要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时候,在医联体内仅仅收取两级起付线的差额部分,如果需要下转到基层的医疗机构康复,不设起付线,减少了老百姓的负担,这样使看病更加省钱。随着医联体建设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老百姓看病会更加便捷、省心、省力。
资源统筹“大联盟”
新医改已经进行8年之久了,卫生计生领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些问题没有效解决,比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那么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能否改变我们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
对此,省卫计委副主任孙振霖表示,陕西从2009年就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出来四种模式。在城市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医院若干二级医院甚至加上一级医院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组成一个医疗集团,这是在城市;在区县要组建医共体,由县级医院牵头,若干个乡镇医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医共体,在县域内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统筹,可以更好地使老百姓得到健康保障。
建立专科联盟,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主要是利用三级医院的专科优势和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委所在单位的专科优势,来建立专科联盟,主要是进行技术协作,像西安市儿童医院组建的儿科专科联盟,西安市四院组建的眼科联盟,省肿瘤医院组建的肿瘤专科联盟,结核病院组建结核病联盟,还有精神病的专科联盟等。另外,还有中日友好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我省的若干三级、二级医院组建的呼吸专科联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专科联盟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对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
分级诊疗真便民
目前西安市的医联体总共有36个,在城区区域性的综合性的医联体16个,专科医联体12个,同时基于县镇村一体化的医共体有7个,应该说从国家到省上目前来推荐的或者比较成熟的一种医联体的模式在我们西安市都有比较具体的一些实践案例。医联体在这两年的工作当中,通过专科帮扶、优质资源下沉,包括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工作,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西安市逐步建立起了符合西安实际的也符合西安特点的医联体+全科医生,在远郊区县、镇村一体化的分级诊疗的模式。
西安在医联体建设中做到时间早、特色全、种类多,但是目前还是能看到大医院依旧的门庭若市,但是小医院门前冷落的状况依旧是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为什么?依据新出台的意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西安市卫计委副主任王红艳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人员的技术水平诊断能力,相对来说,和大医院比还是比较薄弱的。基层能力的提升确实需要很系统和长期的努力。此外,西安市资源非常丰富,老百姓可以很近距离接触到很好的医疗资源的时候,他形成了一种就医习惯,这种就医习惯在短时期内转变下来还需要加大宣传,引导百姓按照分级诊疗工作的要求来进行就医的选择。
“紧密型”医联体更惠民
今年年底,我省要完成各种类型的医联体建设工作,要求每个地市都要组建一个紧密型的医联体。特别是对于发展比较好的、比较快的西安、宝鸡、延安多组建几个,要求组建两到三个紧密型的医联体。
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医联体的建设,完成医联体的政策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所有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都要参与到医联体的建设当中,也积极欢迎民营医院参与到医联体当中来,实现让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一个共同体,来推进分级诊疗的格局,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这样一个分级诊疗的新格局。
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会更加紧密,今后会有更多好的医生下沉到基层,老百姓看病会更加方便、更加便捷、更加省心,也会更加省力。在医联体内由于医疗人才的流动,有更多医生会下沉到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在家门口得到解决,所以使看病更加省力。
在医联体内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今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家庭医生团队,这个家庭医生团队,就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一个判断,会帮助患者预约专家,安排住院、安排检查,享受绿色通道,不用去挂号。在这个医联体内看病有人管,使患者看病更加省心。同时在医联体看病也会更加省钱,当需要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时候,在医联体内仅仅收取两级起付线的差额部分,如果需要下转到基层的医疗机构康复,不设起付线,减少了老百姓的负担,这样使看病更加省钱。随着医联体建设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老百姓看病会更加便捷、省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