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肝炎危害 我国将重点加强规范检测治疗
2017-07-25 09:54:20新华网宫晓倩查看次数:359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刘映)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在7月28日第七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7月23日,来自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肝炎论坛暨2017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的消息显示,我国实施“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病毒性肝炎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重点加强病毒性肝炎的检测和治疗,减少由于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进而降低死亡率。
大会现场
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重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肝纤维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以及肝癌,导致死亡。
在2016年举行的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卫组织确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即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减少90%,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覆盖80%的患者,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数减少65%。
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760万例,约456万为慢性丙肝患者,每年约有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表示,基金会成立20年来,紧跟国家卫生战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推动国家肝炎防控事业深入发展;重视肝炎健康教育,大力普及肝炎防治科学知识;探索肝炎患者科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诊疗和服务质量;同时关注肝炎技术人才建设,不断提升肝炎学术技术水平。
乙肝疫苗接种工程:使乙肝病毒新感染者减少3000万
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人数仍然庞大,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研究员强调,达到并保持高水平乙肝疫苗接种率是我国乙肝防控重点。由于坚持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2014年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0.32%,5-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0.94%,使乙肝病毒新感染者减少了3000万。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疾病控制主管Fabio Scano指出,中国抗击乙肝最大的经验是乙肝疫苗接种工程,婴儿出生后第一针的乙肝疫苗在中国的覆盖率高达90%,中国经验值得推广。
杨希忠表示,为推动科研创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设立了四个科研基金,面向基层和中青年医生,提高基层医疗科研能力。还设立两个科研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肝炎患者登记管理数据库,实施对肝炎患者规范化诊治和随访流程管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2012年,建立首个全国统一的“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如今已成为我国参加单位数和录入人数最多、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注册平台;2017年,新启动了“丙肝注册登记平台项目”,首批参与医院达40家。
乙肝母婴阻断:高病毒量孕妇风险降低到1%以下
目前,我国人群乙肝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高危群体,如育龄妇女、静脉吸毒者、医疗相关感染等群体病毒携带率的降低仍需时日。针对我国常见的乙肝母婴传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开展“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在全国建立10家妊娠乙肝防治示范基地和106家“零传播”项目医院。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学院侯金林教授表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危害的重要举措,目前妊娠乙肝防治示范基地医院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可降到1%以下,但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还需要全社会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乙肝歧视现象:依然存在,重在加强科普教育
针对肝炎的歧视与偏见问题,2017年初,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乙肝患者社会歧视情况调查”项目。调查显示,91%的患者称他人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与乙肝相关歧视仍存在于工作场所、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乙肝歧视的可怕之处在于会危害患者的生命,患者因为歧视而拒绝检测,不了解自己的肝炎感染状态,最终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表示,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乙肝反歧视的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乙肝患者公平入学、就业、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另外,消除乙肝歧视,重在宣传教育,有了对乙肝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乙肝、消除歧视。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指出,乙肝患者应重视疾病危害,不要过分恐惧,也不要过分轻视。乙肝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多数患者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
丙肝防控:重在筛查和治疗
2017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开展“中国丙肝感染现状及对策”研究并发布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所报告的丙肝病例从2003年的2.1万例到2016年的23万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丙肝患者未接受合适的治疗措施,根据预测模型计算,今后15年间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病例数分别达42万例和25.4万例。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主委、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介绍,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但目前最新的丙肝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具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在2017年4月批准了第一个丙肝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之一,国产原研的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也将上市,这将彻底改变我国丙肝治疗现状。
魏来强调,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灭病毒性肝炎”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要加强丙肝高危人群的管理和筛查,同时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尽快推进丙肝治疗药物的上市和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大会现场
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重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肝纤维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以及肝癌,导致死亡。
在2016年举行的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卫组织确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即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减少90%,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覆盖80%的患者,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数减少65%。
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760万例,约456万为慢性丙肝患者,每年约有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表示,基金会成立20年来,紧跟国家卫生战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推动国家肝炎防控事业深入发展;重视肝炎健康教育,大力普及肝炎防治科学知识;探索肝炎患者科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诊疗和服务质量;同时关注肝炎技术人才建设,不断提升肝炎学术技术水平。
乙肝疫苗接种工程:使乙肝病毒新感染者减少3000万
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人数仍然庞大,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研究员强调,达到并保持高水平乙肝疫苗接种率是我国乙肝防控重点。由于坚持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2014年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0.32%,5-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0.94%,使乙肝病毒新感染者减少了3000万。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疾病控制主管Fabio Scano指出,中国抗击乙肝最大的经验是乙肝疫苗接种工程,婴儿出生后第一针的乙肝疫苗在中国的覆盖率高达90%,中国经验值得推广。
杨希忠表示,为推动科研创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设立了四个科研基金,面向基层和中青年医生,提高基层医疗科研能力。还设立两个科研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肝炎患者登记管理数据库,实施对肝炎患者规范化诊治和随访流程管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2012年,建立首个全国统一的“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如今已成为我国参加单位数和录入人数最多、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注册平台;2017年,新启动了“丙肝注册登记平台项目”,首批参与医院达40家。
乙肝母婴阻断:高病毒量孕妇风险降低到1%以下
目前,我国人群乙肝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高危群体,如育龄妇女、静脉吸毒者、医疗相关感染等群体病毒携带率的降低仍需时日。针对我国常见的乙肝母婴传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开展“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在全国建立10家妊娠乙肝防治示范基地和106家“零传播”项目医院。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学院侯金林教授表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危害的重要举措,目前妊娠乙肝防治示范基地医院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可降到1%以下,但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还需要全社会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乙肝歧视现象:依然存在,重在加强科普教育
针对肝炎的歧视与偏见问题,2017年初,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乙肝患者社会歧视情况调查”项目。调查显示,91%的患者称他人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与乙肝相关歧视仍存在于工作场所、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乙肝歧视的可怕之处在于会危害患者的生命,患者因为歧视而拒绝检测,不了解自己的肝炎感染状态,最终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表示,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乙肝反歧视的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乙肝患者公平入学、就业、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另外,消除乙肝歧视,重在宣传教育,有了对乙肝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乙肝、消除歧视。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指出,乙肝患者应重视疾病危害,不要过分恐惧,也不要过分轻视。乙肝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多数患者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
丙肝防控:重在筛查和治疗
2017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开展“中国丙肝感染现状及对策”研究并发布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所报告的丙肝病例从2003年的2.1万例到2016年的23万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丙肝患者未接受合适的治疗措施,根据预测模型计算,今后15年间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病例数分别达42万例和25.4万例。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主委、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介绍,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但目前最新的丙肝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具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在2017年4月批准了第一个丙肝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之一,国产原研的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也将上市,这将彻底改变我国丙肝治疗现状。
魏来强调,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灭病毒性肝炎”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要加强丙肝高危人群的管理和筛查,同时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尽快推进丙肝治疗药物的上市和纳入医保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