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海西整合消化病论坛 中山医院广受好评
2017-06-01 11:30:30厦门日报陈培章查看次数:743
中山医院消化内镜专家在会场做手术直播。
海西整合消化病论坛吸引了众多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医界精英前来参会。
为进一步促进海峡西岸地区消化病和消化内镜学界的学术繁荣,增进海峡西岸地区消化专业医师的相互了解,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六届海西整合消化病论坛、第三届海峡两岸暨世界华人微生态高峰论坛”日前在厦举办。
首届“海西消化论坛”于2010年5月在厦门开幕,并成为海西消化同道联谊和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近6年来,第二届至五届海西消化论坛先后在温州、厦门隆重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结合整合医学发展潮流,应海西地区及海内外消化界精英倡议,本届海西消化论坛更名为海西整合消化病论坛,并同时举办海峡两岸暨世界华人微生态高峰论坛,邀请来自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及海内外消化病、消化内镜和微生态领域权威专家带来精彩的演讲和内镜演示,促进了海西地区消化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芳 石青青
早癌诊治水平快速提升
今年3月底,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最新报告,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癌症。尽管男女高发的癌有不同之处,但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仍稳居发病率最高的前5位之列,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为什么人们谈癌色变?因为80%的肿瘤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治愈率可提升到80%以上。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任建林教授介绍,该科于2013年推动把临床问题变成临床科学问题,并提出科室发展的核心,即“两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两个中心为微生态和消化系统重大疾病、分子影像和消化内镜研发应用;四个基本点为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炎症性肠病综合诊治、胆胰疾病综合诊治、肝病的综合诊治。随着临床水平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已发展为海西地区消化病和消化内镜专业的领军学科,其中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技术更是走在前列,造福了广大患者。
吃饭梗阻,内镜切除早癌
60多岁的杨先生因吃饭时感到胸口处哽噎感,特别是在进食干饭时,症状更加明显。注重健康的他及时到医院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怎么也没想到食管癌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在当地医院初步检查后,他被告知需进行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打听到离家较近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已为数千例胃肠道早期癌患者实施了内镜下微创治疗,对外科开刀手术恐惧的他便决定到中山医院治疗。
消化内科早癌组给杨先生完善了超声内镜、PET-CT等评估,结果显示其食管癌尚属于早期,肺部虽发现病变,但考虑是炎症的可能性大。于是,消化内科早癌组陈建民教授为杨先生实施了食管早期癌内镜下微创手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很快就完整切除了早期肿瘤。
精准的内镜下微创切除肿瘤术让杨先生避免了外科开刀治疗,术后恢复快,也避免了外科开刀后可能出现的吻合口狭窄。通过一条胃镜,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食管癌就被消灭了,“就像做了一个时间比较长的胃镜,感谢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以最小的创伤治好我的病。”杨先生很开心,2年来定期复查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培训基层医生造福百姓
任建林主任说,近年来,该科发现的消化道早期癌患者越来越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的癌症早筛意识增强了,对内镜的认知度也提高了,加上新型高清内镜系统对早期癌的识别能力也明显增强,内镜医师对早癌的诊断意识和识别能力也大大增强。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建民教授介绍,目前,食管早期癌治疗有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外科根治术,如果肿瘤没有突破黏膜下,内镜下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早期食管癌在没有转移、浸润程度不深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内镜下进行微创治疗,关键是要能及时、早期发现。
据悉,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每年都要组织海西、闽南地区基层内镜医师培训,邀请国内外消化道早期癌专家讲学、演示,促进诊断水平共同进步,目前厦门地区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治疗水平已经跃居国内先进行列。
链接1
中山医院
消化内科早癌组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是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骨干学科。2007年获批组建“厦门市消化系疾病实验室”;2008年成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厦门培训地”;2009年牵头联合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成立“海峡两岸消化疑难病会诊基地”;2010年晋级首批“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牵头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成立“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2013年成为“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挂靠单位;2014年成为厦门市医学院士指导中心消化病方向牵头单位,并成为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京医院、长海医院、友谊医院)核心协作中心;2015年成为“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医学领先学科”,并获批筹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病医院和组建“厦门市胃肠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重点实验室”,同年成立海峡首个“消化病学研究海峡联合实验室”;2016年成为“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基地”和获批组建“厦门大学医学院微生态研究院”;2017创建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海峡医学发展专项基金”,“海峡医学多中心研究平台”。
消化内科早癌组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消化内镜早癌筛查和诊疗技术,是省内早癌诊疗技术开展最早的科室之一。2002年,随着陈建民主任的引进,快速推进了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建设和发展,现每年可通过胃肠镜筛查发现200余例早癌患者,早癌内镜技术的治疗量和疑难程度稳居福建省前列。
消化内科早癌组将努力承担起推动提高海西地区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和诊疗水平的责任,通过“海西行”、“八闽行”活动,将中山消化道早期肿瘤筛查协作组推广的消化道早期肿瘤诊疗技术落到实处,并借海医会消化专委会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协作组、海西地区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协作组和海峡两岸消化系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基地等3个平台,有效提升中山消化道早期肿瘤筛查协作组成员单位的诊疗水平。目前,消化内科早癌组在消化道早癌EMR/ESD/EFR术、贲门失弛缓POEM术、黏膜下肿瘤STER术等尖端消化内镜技术工作量均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链接2
跻身国家队
彰显过硬实力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近年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术组织中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彰显了其过硬的综合实力。
目前,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分会,拥有常委(任建林)1人、青委会副主委(巴亚斯古楞)1人、学组委员13人次;在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拥有双常委(任建林)1人、委员(陈建民)1人、学组委员3人;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拥有委员(陈建民) 1人;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拥有常务理事(任建林) 1人;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拥有常务副主委(任建林)1人、常委(陈建民)1人、青委会副主委(巴亚斯古楞)1人、青委会常委(许鸿志)1人、委员/秘书6人; 在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肝病学分会,拥有副主委(任建林、陈建民)2人、常委(司丽娟)1人、青委会副主委(施华秀、许鸿志)2人、学组组长/副组长/委员1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