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总局辟谣塑料大米 为公众识破“塑料神话”支招
2017-05-09 11:44:43人民网权娟、许心怡查看次数:347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曾璇)近日,有关“塑料大米”的谣言在网络疯传,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方微信账号“中国食事药闻”以专题形式进行了辟谣,所谓的“塑料大米”事件其实是一个传了很久的谣言。
此次“塑料大米”事件,在网络疯传的是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该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其实,“塑料大米”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谣言。根据“中国食事药闻”消息,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曾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做食物。2015年,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会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2016年10月,“塑料大米”的谣言死灰复燃,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同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近日,“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过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很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那么在这段谣言视频中的男子操作的是什么机器?它生产出的状似米粒的白色颗粒物又是什么呢?“中国食事药闻”援引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调查结果给出了说明:视频中的内容不是在制造塑料大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使用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还要高。
另外,使用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比如同样是浸泡在水中,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商家如此造假只能是“引火上身”。
“中国食事药闻”同时也为公众识破类似“塑料大米”的谣言支了几招:首先,凶猛的“塑料神话”,仅出自短短几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伪打假真造谣”。其次,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比如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在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
此次“塑料大米”事件,在网络疯传的是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该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其实,“塑料大米”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谣言。根据“中国食事药闻”消息,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曾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做食物。2015年,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会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2016年10月,“塑料大米”的谣言死灰复燃,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同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近日,“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过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很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那么在这段谣言视频中的男子操作的是什么机器?它生产出的状似米粒的白色颗粒物又是什么呢?“中国食事药闻”援引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调查结果给出了说明:视频中的内容不是在制造塑料大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使用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还要高。
另外,使用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比如同样是浸泡在水中,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商家如此造假只能是“引火上身”。
“中国食事药闻”同时也为公众识破类似“塑料大米”的谣言支了几招:首先,凶猛的“塑料神话”,仅出自短短几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伪打假真造谣”。其次,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比如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在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