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共管” 迈向“健康中国”有效路径
2017-01-12 09:24:00厦门日报陈莼查看次数:646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工程厦门园区揭牌仪式。
同安区洪塘卫生院下村居组织家庭医生签约。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2015年的76.34岁继续增长,达到79岁。
《纲要》提出,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纲要》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王虎峰教授特意为此做了专业解读。
解读1
优化健康服务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王虎峰认为,《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纲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按照从内部到外部、从主体到环境的顺序,依次针对个人生活与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生产与生活环境等健康影响因素,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其中,优化健康服务战略任务指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落地
众所周知,当前,慢性病是城市居民健康大敌,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幸福安康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厦门户籍居民中慢性病死亡人数远高于其他疾病,慢性病死亡占全部死亡数的86%。
日前,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讲话中提到了近年来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266个地级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特别提到并向全国推广厦门“三师共管”健康管理模式。
厦门家庭医生签约坚持以“三师共管”团队服务为特色,以“慢病先行,长者优先”为原则,形成了居民主动踊跃签约、基层乐意服务的双赢局面。同时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契机,不断完善机制,进一步打通了分级诊疗的“任督二脉”:以“三师”签约团队组合打通了基层与大医院“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经脉”;以家庭医生“多快好省”精细化服务和诊疗预防一体化健康管理解决了“基层首诊、防治脱节”问题。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共完成签约479442人,签约覆盖率22.72%;覆盖家庭户26万,户覆盖率38.39%。签约重点突出“慢病先行,长者优先”的原则,已签约高血压病人125597人,覆盖率39.57%;签约糖尿病人57074人,覆盖率34.85%。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覆盖率51.90%。“三师共管”慢病病人续签率超过87.48%,高危病人签约率80.85%。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曾这样点评厦门“三师共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向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它更为贴近健康管理要素,签约对象的信任度更高,履行签约协议的可操作性也更强。也确实能起到让市民‘不生病、少生病、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效果,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医改的好处、健康的权利。”
为了更好地落实慢病“医防融合、预防为主”的策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市卫计委在去年年初就积极筹划,强力推进,筹建了融“防、治、康”为一体的市级慢性病防治管理专属机构——“厦门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并于2016年11月25日下午正式揭牌,新增的8个分级诊疗专病防治中心也在各家挂靠医院正式落户。这意味着以后包括冠心病、慢性前列腺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9种专病,都能由挂靠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市民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看好病。随着“市级慢性病防治中心”和新一批专病防治中心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厦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迈入新境界。
解读2
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运用
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纲要》提出,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国家、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工程技术能力,制定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应用政策规范,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术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落地
2016年10月23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召开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启动推进会,宣布福建省的福州、厦门和江苏省的南京、常州四个城市,共同入围国家首批试点。
国家卫计委表示,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创造性工作,必须坚持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据悉,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联盟已于日前成立,致力于构建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并将在顶层设计以及金融、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为国家试点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据悉,厦门试点工程选址在软件园三期起步区内,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于2016年11月29日正式揭牌。目前,我市初步制定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四个阶段工作思路和目标。第一阶段,要在今年2月底之前完成相关方案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完善工作,全面启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项目;第二阶段,到2017年底,要建成厦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并成为全省大数据中心;第三阶段,到2018年底,打造东南健康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大健康医疗产业体系,健康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第四阶段,到2020年底,力争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模式,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
随着建设试点工程的落地,一批“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将陆续服务市民。全域就诊预约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并逐步实现智能导诊;个人健康档案将上升为个人健康云,实现个人健康信息自主采集;电子医保卡和移动支付将成为现实;慢病管理大数据应用使慢病管理和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一卡通”和24小时免费热线;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分级诊疗服务平台;设立中国名医联盟分院,促进互联网医院更好地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