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科中心打造全国眼科改革创新典范侧记
2016-12-06 10:28:42福建日报佚名查看次数:462
今年8月,在第二届华厦论坛上,华厦眼科医院集团研发的“眼科通”平台正式上线。
推进社会资本办医,这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步骤,也是解决医疗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
作为福建眼科医改的先行者,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从改制之初就高举创新旗帜,如今更是走在全国“供给侧”改革的前端。
今年7月,厦门眼科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五缘院区落成,建成后将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眼科医疗中心之一。
今年8月,厦门眼科中心斥资近亿元打造的国内首个互联网眼科医疗服务平台——“眼科通”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9月,厦门眼科中心在苏州全国眼科年会上独树一帜推出十亿创业创新计划,吸引了众多眼科大咖和优秀医生加盟,推动创新发展。
对于曾获“医院改革创新奖”和“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的厦门眼科中心而言,改革没有终点,创新永不止步。
就医困局
医院亟待“供给侧改革”春风
排队2小时,看病就3分钟;“普通号”不敢看,“专家号”难挂;医院像菜市场,候诊只能站军姿……一个个场景,正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供给侧矛盾突出的真实写照。
在一项关于医患关系的调查问卷中,“医生看病不仔细”“挂号难”“专家号难求”等问题表现突出,位列患者“不满意”的前三名。
不可否认,这些情况都表明中国医疗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相比于广大患者刚性增长的医疗需求,医疗资源不但总量供给严重不足,而且供给结构扭曲。
如何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题,一张叫作“供给侧改革”的药方已握在政府和医院的手中。
先行改革
始终坚持创新
事实上,荣获一系列殊荣的厦门眼科中心,始终走在创新改革的前列。就在不久前,厦门眼科中心获得了“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改制之初,厦门眼科中心董事长苏庆灿就提出“精湛医术、合理收费、贴心服务、高尚医德、优雅环境、快捷方便”的经营理念。厦门眼科中心更是坚持“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承诺,引进国内高水平的医生组成专家组,购置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厦门眼科中心真正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2003年在厦门市率先成立客服中心,将对病人的服务延伸到院外。此后,该中心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率先推出了平价医院,首先降低挂号费、诊察费等费用,降低门槛,让利给患者,同时降低手术价格。
“所有的管理创新都是围绕着患者而定”,苏庆灿指出,“供给侧的改革变化将给社会办医机构带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更要发挥公立医院所没有的灵活机制,在人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采购等方面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变化,同时主动转变发展思路及服务方式,让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社会大众。”
而在此之前,厦门眼科中心还得到了眼科界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的加盟,指导成立厦门眼科中心院士工作站;引进眼科学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祖国,出任厦门眼科中心名誉院长。
同时,中心还通过“双主任”模式,引进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原院长、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葛坚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卢奕定期来厦门坐诊,并在眼科中心开展学术和临床交流。
技术
立足患者需求履行使命
除了在人才上下足了功夫,立足眼科的特殊性,铭记医院的责任,厦门眼科中心也承担着非凡的使命。
2008年,厦门眼科中心成立了福建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眼库,并与美国、斯里兰卡等国际眼库开展交流共享,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角膜移植手术与国际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角膜供体资源。
6名考生揉破角膜,在厦门眼科中心重见光明;耽误治疗,阿婆角膜感染真菌溃烂,在眼科中心移植角膜;苦等角膜一年多,20岁的姑娘经眼科中心重燃希望;晋江首例眼角膜捐献,眼科中心医师操刀,成功移植给一老一少……
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厦门眼科中心一组内部数据足以证明——通过角膜移植这一眼科最重要的复明术,厦门角膜临床应用率高达86.6%。近几年,眼科中心每年实施的角膜移植手术近千例,在国内位居前列;截至去年年底,厦门眼科中心已实施角膜移植近万例。
除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外,眼科中心还致力于公益事业,2007年,投入巨资成立“光明基金会”,为患者提供救助;播撒光明遍及福建、贵州、宁夏、成都等地;大爱远及柬埔寨、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帮助百万眼疾患者减免诊疗费超亿元。眼科中心实行差异化收费,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期望得到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患者,利用引进的飞秒超乳、全飞秒激光等,为患者提供量眼定制的医疗服务。而对于经济条件不佳的贫困患者,医院提供了便捷及时的基金申请途径,尽最大可能为患者减免手术费用。
互联网+
走在“智慧医疗”的改革前沿
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挂号、排队、叫号、咨询等复杂的就医环节。当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厦门眼科中心早已处在医疗互联网+这股浪潮的尖端。
2014年,厦门眼科中心先后推出“掌上医院APP”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打破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围墙,让患者可在平台上与医生“面对面”咨询。
同年,“中国眼表网”“中国眼底网”也相继上线,两个网站涵盖权威的眼病防治及专业学习知识,突出个性化的患者支持、互动化的疾病知识教育,以帮助国内眼科医生提升专业水平。
不仅如此,厦门眼科中心还把互联网+的高效思维运用到管理之中,住院一站式服务,让患者省去了“楼下交钱,楼上取单,再跑楼下取药”的烦琐程序,门诊挂号、问诊、检查都在同一楼层,实现了门诊一站式服务;各楼层病区均设有出入院收费窗口。眼科中心实行多种措施方便、简化患者就医流程。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医生检查时间短”这“三长两短”是就医痛点。如何方便百姓看眼病,如何看好百姓的疑难眼病,这是眼科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今年8月份,厦门眼科中心斥资近亿元打造的国内首个互联网眼科医疗服务平台——“眼科通”已正式投入使用。“眼科通”具有其他类似APP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即可与医院的HIS系统相连,使两者实现无缝对接。这也就意味着,医院的医生问诊、预约挂号、结算、开药、取药及支付等都可在线实现,不需要特意跑去医院排队了。
目前厦门眼科中心的所有眼科医生已全部入驻“眼科通”平台,福建地区已有近700名医生入驻,省外已有4000多名医生入驻该平台。
“眼科通”平台正是眼科中心在互联网+改革方面迈出的新步伐,真正实现了互联网问诊与线下就诊的无缝链接。
至此,厦门眼科中心在互联网+改革方面打出了四张漂亮的改革牌,把医院装进手机、把健康握在手里,用信息技术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化、医疗服务模式多元化,为医患有效沟通建立了崭新的平台。
服务
精细化管理保证质量和安全
不难看出,一系列的自我改革和创新,正是厦门眼科中心响应“供给侧改革”的主动作为。
医院改革与创新最终的落脚点是改善医院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保证患者就医的质量和安全。
本着如上宗旨,眼科中心一切从保障患者安全出发,精细化管理从科室设置开始,细分病种,下设八大学科,包括白内障、视光、眼表、小儿眼科、眼底、青光眼、眼外伤、眼整形等,年门诊量近50万人次,年手术量5万例,业务水平居国内前列。近几年来,眼科中心已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疑难眼病的诊疗中心,医院70%以上的患者来自于厦门以外地区,其中约有20%属于疑难眼病。
在厦门眼科中心的走廊和楼梯口可注意到很多小细节——楼梯门口设有沙发及书架,方便患者及家属在等电梯时休息或休闲时看书;在走廊处设置心愿树,病人及家属去看病有什么心愿、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还有医患交流区……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在2015年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开展的最有人情味的“医务工作者、临床科室、医院”评选中,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实至名归,获评“最有人情味的医院”。
虽然成绩斐然,但厦门眼科中心并未止步。医院最近更是增派人手,提升客服中心工作。初诊病人都有专人引导,并注重患者回访,每月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用黎晓新教授的话说,“厦门眼科中心是眼科行业的佼佼者”。作为一家成立近20年的眼科医院,厦门眼科中心具有夯实的专业基础、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但是眼科中心人依然坚持创新的脚步,自我改革紧跟“供给侧改革”热潮。
推进社会资本办医,这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步骤,也是解决医疗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
作为福建眼科医改的先行者,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从改制之初就高举创新旗帜,如今更是走在全国“供给侧”改革的前端。
今年7月,厦门眼科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五缘院区落成,建成后将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眼科医疗中心之一。
今年8月,厦门眼科中心斥资近亿元打造的国内首个互联网眼科医疗服务平台——“眼科通”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9月,厦门眼科中心在苏州全国眼科年会上独树一帜推出十亿创业创新计划,吸引了众多眼科大咖和优秀医生加盟,推动创新发展。
对于曾获“医院改革创新奖”和“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的厦门眼科中心而言,改革没有终点,创新永不止步。
就医困局
医院亟待“供给侧改革”春风
排队2小时,看病就3分钟;“普通号”不敢看,“专家号”难挂;医院像菜市场,候诊只能站军姿……一个个场景,正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供给侧矛盾突出的真实写照。
在一项关于医患关系的调查问卷中,“医生看病不仔细”“挂号难”“专家号难求”等问题表现突出,位列患者“不满意”的前三名。
不可否认,这些情况都表明中国医疗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相比于广大患者刚性增长的医疗需求,医疗资源不但总量供给严重不足,而且供给结构扭曲。
如何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题,一张叫作“供给侧改革”的药方已握在政府和医院的手中。
先行改革
始终坚持创新
事实上,荣获一系列殊荣的厦门眼科中心,始终走在创新改革的前列。就在不久前,厦门眼科中心获得了“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改制之初,厦门眼科中心董事长苏庆灿就提出“精湛医术、合理收费、贴心服务、高尚医德、优雅环境、快捷方便”的经营理念。厦门眼科中心更是坚持“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承诺,引进国内高水平的医生组成专家组,购置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厦门眼科中心真正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2003年在厦门市率先成立客服中心,将对病人的服务延伸到院外。此后,该中心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率先推出了平价医院,首先降低挂号费、诊察费等费用,降低门槛,让利给患者,同时降低手术价格。
“所有的管理创新都是围绕着患者而定”,苏庆灿指出,“供给侧的改革变化将给社会办医机构带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更要发挥公立医院所没有的灵活机制,在人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采购等方面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变化,同时主动转变发展思路及服务方式,让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社会大众。”
而在此之前,厦门眼科中心还得到了眼科界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的加盟,指导成立厦门眼科中心院士工作站;引进眼科学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祖国,出任厦门眼科中心名誉院长。
同时,中心还通过“双主任”模式,引进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原院长、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葛坚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卢奕定期来厦门坐诊,并在眼科中心开展学术和临床交流。
技术
立足患者需求履行使命
除了在人才上下足了功夫,立足眼科的特殊性,铭记医院的责任,厦门眼科中心也承担着非凡的使命。
2008年,厦门眼科中心成立了福建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眼库,并与美国、斯里兰卡等国际眼库开展交流共享,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角膜移植手术与国际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角膜供体资源。
6名考生揉破角膜,在厦门眼科中心重见光明;耽误治疗,阿婆角膜感染真菌溃烂,在眼科中心移植角膜;苦等角膜一年多,20岁的姑娘经眼科中心重燃希望;晋江首例眼角膜捐献,眼科中心医师操刀,成功移植给一老一少……
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厦门眼科中心一组内部数据足以证明——通过角膜移植这一眼科最重要的复明术,厦门角膜临床应用率高达86.6%。近几年,眼科中心每年实施的角膜移植手术近千例,在国内位居前列;截至去年年底,厦门眼科中心已实施角膜移植近万例。
除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外,眼科中心还致力于公益事业,2007年,投入巨资成立“光明基金会”,为患者提供救助;播撒光明遍及福建、贵州、宁夏、成都等地;大爱远及柬埔寨、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帮助百万眼疾患者减免诊疗费超亿元。眼科中心实行差异化收费,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期望得到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患者,利用引进的飞秒超乳、全飞秒激光等,为患者提供量眼定制的医疗服务。而对于经济条件不佳的贫困患者,医院提供了便捷及时的基金申请途径,尽最大可能为患者减免手术费用。
互联网+
走在“智慧医疗”的改革前沿
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挂号、排队、叫号、咨询等复杂的就医环节。当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厦门眼科中心早已处在医疗互联网+这股浪潮的尖端。
2014年,厦门眼科中心先后推出“掌上医院APP”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打破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围墙,让患者可在平台上与医生“面对面”咨询。
同年,“中国眼表网”“中国眼底网”也相继上线,两个网站涵盖权威的眼病防治及专业学习知识,突出个性化的患者支持、互动化的疾病知识教育,以帮助国内眼科医生提升专业水平。
不仅如此,厦门眼科中心还把互联网+的高效思维运用到管理之中,住院一站式服务,让患者省去了“楼下交钱,楼上取单,再跑楼下取药”的烦琐程序,门诊挂号、问诊、检查都在同一楼层,实现了门诊一站式服务;各楼层病区均设有出入院收费窗口。眼科中心实行多种措施方便、简化患者就医流程。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医生检查时间短”这“三长两短”是就医痛点。如何方便百姓看眼病,如何看好百姓的疑难眼病,这是眼科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今年8月份,厦门眼科中心斥资近亿元打造的国内首个互联网眼科医疗服务平台——“眼科通”已正式投入使用。“眼科通”具有其他类似APP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即可与医院的HIS系统相连,使两者实现无缝对接。这也就意味着,医院的医生问诊、预约挂号、结算、开药、取药及支付等都可在线实现,不需要特意跑去医院排队了。
目前厦门眼科中心的所有眼科医生已全部入驻“眼科通”平台,福建地区已有近700名医生入驻,省外已有4000多名医生入驻该平台。
“眼科通”平台正是眼科中心在互联网+改革方面迈出的新步伐,真正实现了互联网问诊与线下就诊的无缝链接。
至此,厦门眼科中心在互联网+改革方面打出了四张漂亮的改革牌,把医院装进手机、把健康握在手里,用信息技术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化、医疗服务模式多元化,为医患有效沟通建立了崭新的平台。
服务
精细化管理保证质量和安全
不难看出,一系列的自我改革和创新,正是厦门眼科中心响应“供给侧改革”的主动作为。
医院改革与创新最终的落脚点是改善医院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保证患者就医的质量和安全。
本着如上宗旨,眼科中心一切从保障患者安全出发,精细化管理从科室设置开始,细分病种,下设八大学科,包括白内障、视光、眼表、小儿眼科、眼底、青光眼、眼外伤、眼整形等,年门诊量近50万人次,年手术量5万例,业务水平居国内前列。近几年来,眼科中心已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疑难眼病的诊疗中心,医院70%以上的患者来自于厦门以外地区,其中约有20%属于疑难眼病。
在厦门眼科中心的走廊和楼梯口可注意到很多小细节——楼梯门口设有沙发及书架,方便患者及家属在等电梯时休息或休闲时看书;在走廊处设置心愿树,病人及家属去看病有什么心愿、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还有医患交流区……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在2015年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开展的最有人情味的“医务工作者、临床科室、医院”评选中,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实至名归,获评“最有人情味的医院”。
虽然成绩斐然,但厦门眼科中心并未止步。医院最近更是增派人手,提升客服中心工作。初诊病人都有专人引导,并注重患者回访,每月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用黎晓新教授的话说,“厦门眼科中心是眼科行业的佼佼者”。作为一家成立近20年的眼科医院,厦门眼科中心具有夯实的专业基础、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但是眼科中心人依然坚持创新的脚步,自我改革紧跟“供给侧改革”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