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市疾控专家提醒家长,大手拉小手,当心“牵拉肘”

2016-10-14 09:58:44厦门日报刘蓉查看次数:493
  前几天,市民王先生牵着儿子爬台阶,孩子胳膊出现了脱位。在医院,这样的病例很常见。关节脱位也称脱臼,4岁以下的宝宝由于桡骨头上端尚未发育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薄弱,稳定性和保护性都比较差。因此,肘关节的桡骨小头半脱位是1岁-4岁小孩肘关节脱臼中最常见的,又被称为“牵拉肘”。厦门市疾控专家提醒家长,日常生活中,要警惕易致脱臼的几个小动作:

  1.动作生硬为宝宝穿、脱衣服;2.拉着宝宝的手臂玩“荡秋千”“拔萝卜”“拉大锯”等游戏;3.走路时,家长不正确的牵手方式;4.孩子跌倒时本能地用手掌或肘部撑地。
  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涉及牵拉动作时,突然啼哭且告知疼痛,拒绝别人移动他的肘部或不肯用患侧手拿取物品时,那么家长就要想到有脱臼的可能。遇到脱臼时,应急处理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固定部位并及时送医:家长切忌反复乱动或试图弯曲肘关节,以免造成关节二次损伤。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固定方法是用绷带、围巾、小床单折成三角形将小孩患肢悬吊于胸前,并用冰袋冰敷,然后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请医生及时复位:家长切勿企图自己帮宝宝复位脱臼的关节,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注重复位后的护理:桡骨头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由于受伤的韧带或周围组织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家长要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在复健过程中避免宝宝频繁或大幅度活动受伤的关节,造成习惯性脱臼。
  功能锻炼:发生一次脱臼后容易反复发生,所以,在孩子脱臼康复后,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引导孩子多做前臂旋转动作,增加孩子上肢的肌肉功能和环状韧带的紧张度,这有利于防止关节再次脱位。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82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