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十年胆结石加多种合并症 洪大妈的胆囊“爆炸”了

2016-10-11 09:51:30杭州网-每日商报 陈敏娜查看次数:432
  上个月初,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微创外科主任谭群亚教授接诊了一起罕见病例:胆囊卒中。患者有10年胆囊结石病史,当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突然诱发了胆囊卒中。
  “临床上来说,发生胆囊卒中的病例极少见,这个病例也是我从医30多年来首次碰见,然而患者身上反映的健康问题,其实很值得大家重视,”谭群亚教授还说,胆结石的发作非常痛苦,不少患者纠结于选择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如果患者是年龄较高,又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最好在病情发作前切除胆囊。

  穿刺引流前突然胆囊破裂
  洪女士今年虚岁60岁,个子不高但身材挺胖,体重将近200斤。今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因为右上腹疼痛被送进市红会医院急诊。她告诉值班医生,自己肚子疼了两天,实在熬不牢了才来到医院。医生询问下,得知洪女士之前有着10年的胆结石病史,其后的B超检查,发现胆囊里面有结石以及有别于胆汁的液体,推测这次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因此考虑先做穿刺引流,以缓解洪女士的疼痛。
  然而,就在B超定位好,准备下针时,B超影像上显示洪女士的胆囊破裂了,大量的液体流入腹腔。医生迅速行动,发现这是胆囊壁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胆囊,随后把胆囊给撑破了。幸好这么危险的情况发生在医院,不然患者很可能因为腹膜炎或是缺血休克而有性命之忧。洪女士也立刻接受手术,抽出了腹腔内的积血1000ml并切除了胆囊。
  在洪女士住院期间,谭群亚了解了一下她的既往病史,发现她不仅有着胆结石病史,还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一直靠口服药物来控制病情。其间,她的胆囊结石多次发作,接受过抗感染等治疗,不过始终没有把胆结石认真处理。
  “高血压和糖尿病非常容易发生血管意外,就好像大脑血管突然破裂引发脑卒中,胆囊卒中爆的这根血管在胆囊壁上。因为长期的结石影响,患者的胆囊壁比较薄弱,容易被撑破,胆囊卒中也由此而来。”谭群亚说,这不仅是他从医30年来第一次碰到,实际上他在翻查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和报道,这样的病例也寥寥无几。

  经常不吃早餐容易得胆结石
  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国内的发病率大约在4.42%-8.2%,其中有92.4%的患者在一生中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或是手术治疗。而胆结石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确实脱不了关系。
  谭群亚说,以下八种情况,容易得胆结石,包括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肠道疾病引起胆盐丧失,不按时进餐尤其不吃早餐,因胆囊炎使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由于怀孕导致胆汁淤积,长期禁食或静脉营养,胃大部分切除,遗传基因导致。
  为什么不吃早饭容易得胆囊结石?谭群亚说,胆囊内胆汁在晚饭后开始储存,若隔天不吃早餐,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如果正常吃早餐,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而不是淤积在胆囊内,不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高,不易形成结石。
  如果患有胆结石,到底是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呢?谭群亚说,之前就遇到过一位年轻的胆结石患者,术前沟通时明确表示:哪怕石头取不干净,就是原样缝回去,我也一定要保胆。实际上,虽然胆囊在人体的存在是必需的,能保则保,但适应人群也有一定要求。
  “我们建议,年龄在60岁以下的,病史较短的,且结石大、数量少、易取干净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首先考虑保胆取石。对于年纪较大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最好在还没有症状时就把胆囊切掉,因为合并症会成为胆结石后期治疗的风险因素。”谭群亚强调,结石较大的病史较长的,还会容易胆囊恶变而诱发胆囊癌。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9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