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如果能治百病 还要医生干吗?
2016-08-06 08:52:15厦门晚报苏奇查看次数:723
近日,武汉一名曾从事保健品销售的工作人员揭露“保健品骗局”,称“负责培训的核心人物告诉他们,只要吃不死人,就尽量把产品往夸张的地方去吹。”武汉市工商局突击检查了9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其中6家存在问题,两家被现场查封。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陈治卿提醒,老年人患病应该接受正规治疗,要吃正规的“准字号”的药,不可迷信那些夸大功效的“保健品”。
案例1
每月两三千元买保健品
吃来吃去没作用有风险
病症:高血脂
结果:不降反升
63岁的林女士是一名退休老人,她因为血脂高,人也偏胖,平常时不时会感到头晕。多年前,她就上医院看过,医生也开了药,并叮嘱她定期复查。可她不怎么想吃西药,总担心有副作用,反而喜欢吃那些所谓“安全无副作用”的保健品。近一两年来,林女士每个月花在保健品上的钱,都在两三千元左右。
最近,林女士体检时发现,血脂还是高,头晕也还是会。上周,她再次来到中山医院老年科看病。
接诊的老年科主任医师陈治卿说,林女士的报告单显示,她的胆固醇8+mmol/L(正常值应低于6.1mmol/L)上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mmol/L上下(正常值约3.1mmol/L)。陈治卿叮嘱她,应该接受正规治疗,要吃“准字号”的正规药物,而且这些药都可刷医保卡,不要再花冤枉钱买那些“保健品”。
医生提醒
可遵医嘱适当减量
千万不能随意停药
陈治卿说,血脂高是需要长期药物控制的,不能看到血脂正常后就不服药了。除了通过药物治疗,还需要饮食干预和适量运动,在维持正常后,可根据医生的安排,适当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但也要定期监测,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脂反弹升高,有可能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案例2
听信推销员的话
停药两月头晕了
病症:高血压
结果:血压又高了
受商家误导而迷信保健品的老人不在少数。前几天,陈治卿还接诊了一名60多岁的退休老人陈先生。
陈先生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人,但也盲目相信保健品。他患有高血压已经10多年了,前些年,他坚持规范服药,血压慢慢降到了正常范围。
这时,陈先生开始担心药物会有依赖,不愿意终身服药。“都说‘是药三分毒’,我血压不高了,就不用吃了吧?”抱着这样的心态,陈先生开始寻求替代的办法。他到处寻找可以不用一直吃、又没有副作用的药。结果,他听信保健品推销员的话,两个月没吃降压药,一直吃保健品。
不久后,陈先生又开始经常头晕,上医院一检查,血压高达170/100mmHg(正常值:收缩压<130,舒张压<85)。虽然医生反复提醒,可陈先生依然不愿相信保健品对控制血压没有效果。
医生提醒
停药致血压波动大
可能严重损害脏器
陈治卿说,高血压需长期服药,保健品、降压仪等不可替代药物。患者应对血压持续有效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若血压降下来就马上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对心、脑、肾等多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等,危及生命。
案例3
停药只吃保健品
进了重症监护室
病症:糖尿病、高血压
结果:生命垂危
今年3月29日,本报报道了一名老人迷信保健品,停药一年导致生命垂危。
80多岁的苏女士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以往,老人都会定期去医院检查、开药、吃药。依靠药物控制,她平时还经常外出旅游。可前些年,老人开始热衷于购买保健品,每天一吃完早饭,她就出门去“开会”,每次都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去买保健品,她还成一些保健品公司的“金牌会员”,整个房间里都是吃完的保健品瓶子。
家人把部分发票收拾出来发现,仅5张有注明价格的发票就高达17799元。不少保健品价格不菲,一盒就要近5000元,一个随身携带的饮水机竟要6777元。此外,家里的阳台上也摆满了各种号称有保健功能的锅碗瓢盆、按摩机、饮水机、床垫、“玉石长寿枕”、“健康磁疗席”等,堆得像座小山。
今年3月,她感觉浑身没力气,被家人送到医院,结果马上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原来,老人很长时间没吃药、检查,导致病情加重。
医生提醒
糖尿病尚无法治愈
应坚持用药和复查
陈治卿说,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一些保健品打着“治愈糖尿病”的旗号,肯定是骗人的。此外,一些保健品成分不明,患者应谨慎服用。老年患者平时应注意密切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坚持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温馨提醒】
有事多跟儿女沟通
生病应到医院治疗
老人首先应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减少孤独感和空虚感,多与人交往,提升自我价值感;其次,多了解社会上的新事物,多跟儿女沟通,用真正的亲情压住骗子制造的虚假亲情;再次,不要相信免费的“午餐”,多参加街道、社团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老年活动,发挥余热,使生活更充实;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多参加医院举办的正规健康讲座,提高医学常识,识破不良商家的骗局,一旦有病痛,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检查、治疗。
【市民投诉记录】
以团购大米为幌子 忽悠老人买保健品
周先生(7月19日来电):莲坂国贸国仁大厦14楼有一处搞保健品推销的。今天早上我接了一个电话,对方说可以免费送大米,我也就去了。里面有非常多的老人家,还有很多销售人员在现场给老人家推销保健品。他们以团购大米为幌子,很多老人家过去后,他们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保健知识,然后一对一地跟老人家介绍产品。销售人员给老人办理会员,充值一定的金额后,就可以买一套冰凉的床单和一盒保健胶囊。(热线员:你自己买了什么吗?)我没有买,就只是过去看看。那些老人家有买产品的都有赠送一袋五斤的大米,没有买的就没有大米送。
(庄凡 整理)
如果真是好东西 为什么不到医院宣传
陈先生(7月30日来电):我有个事情跟你们反映一下,是关于医疗器械的。我住前埔,我家对面有个店面在卖高定位治疗仪,我觉得他们在虚假宣传。明明生产厂家只提到有治疗便秘、神经衰弱的功能,对失眠有辅助治疗作用,但在现场,他们把这个机器夸上了天,说包治百病,而且不知道从哪里请了很多人,每天都上去讲,说自己得什么病,用了治疗仪以后都好了。老人家一听就都想买。
关键这东西也不便宜,一台都要一万多元,还说在做特价只要一万,而且只有三天。没那么好的功效,还卖那么贵,那不是坑老百姓的钱吗?老人家该吃的药不吃,买那个仪器,把病情都耽误了。(热线员:你家老人有买吗?)我家老人现在已经打算去买了,而且这段时间一直闹,因为那家店说这三天不买就没了。
我也去这个店里看过,他们拿不出产品说明书,现场挂着很多“华佗再世”“包治百病”之类的锦旗,我要拍照他们还不让。
如果真是好东西,是国家批准而且疗效经过国家验证的,那为什么不到医院去宣传?哪里还需要排队看病?这不明摆着就是坑人吗? (李淑琳 整理)
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人家怎么都不听
一女士(8月3日来电):我想问一下你们能不能曝光卖保健品给老人的那种事情?身边很多老人家一直买,还特别相信。我们跟他们讲是骗人的,他们还是相信(保健品),花了上万元去买那些没什么用的东西。从包装上,就觉得很廉价,还是三无产品。我妈就买了一二十种,最近一次好像是在邮电广通大厦那边,不知道是临时的还是有固定的店。上周是在华侨大厦那边,办类似健康讲座、体检之类的,还赠送小礼品,让老人家去买东西。我听说的就有两场,一场有500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老人家怎么都不听。 (李淑琳 整理)
【专家分析】
老人为何会上当?
喜欢免费赠品 爱热闹易从众
陈治卿认为,很多老人早年生活艰苦,因而热衷于“免费”“赠品”之类的活动。有的老人内心常感孤独,有讲座、推介会、旅游等集体活动,就想凑“热闹”。去之前还提醒自己“别掏钱”,但一到现场就忍不住,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跟着掏钱。
希望健康长寿 难耐病痛折磨
陈治卿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大脑功能逐渐退化,思考、判断等能力会下降。同时老年人疾病较多,对病痛的耐受力也在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健康长寿,容易轻信无良商家口中的“神奇疗效”,因而掏钱购买各种保健品、器材。
社会交往减少 情感无所依托
此外,老年人社会交往减少,尤其是独居老人,情感无所依托。不良商家大打“亲情牌”,满脸笑容地嘘寒问暖,有的还经常组织老人参加茶话会,这让精神空虚的老人对其认同感增加,对骗局的抵抗力下降,最后心甘情愿地掏钱给这些“比儿女更贴心”的商家。
【链接】
购买保健品 请注意辨别
要有专用标志
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业内俗称“小蓝帽”或“淡蓝色牛头”标志和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正确对待广告宣传
为了安全可靠,购买保健品之前一定要看好是哪些厂家出厂的,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完全轻信广告,盲目购买。
不得涉及治疗功能
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并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不能含“禁忌语”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保健食品的包装上若含有“祖传秘方”“安全、无毒副作用”“治愈”“最高科学”等“禁忌语”,则很可能是问题产品。
应标明忠告语
保健食品的包装和相关广告上应标明以下忠告语:“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陈治卿提醒,老年人患病应该接受正规治疗,要吃正规的“准字号”的药,不可迷信那些夸大功效的“保健品”。
案例1
每月两三千元买保健品
吃来吃去没作用有风险
病症:高血脂
结果:不降反升
63岁的林女士是一名退休老人,她因为血脂高,人也偏胖,平常时不时会感到头晕。多年前,她就上医院看过,医生也开了药,并叮嘱她定期复查。可她不怎么想吃西药,总担心有副作用,反而喜欢吃那些所谓“安全无副作用”的保健品。近一两年来,林女士每个月花在保健品上的钱,都在两三千元左右。
最近,林女士体检时发现,血脂还是高,头晕也还是会。上周,她再次来到中山医院老年科看病。
接诊的老年科主任医师陈治卿说,林女士的报告单显示,她的胆固醇8+mmol/L(正常值应低于6.1mmol/L)上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mmol/L上下(正常值约3.1mmol/L)。陈治卿叮嘱她,应该接受正规治疗,要吃“准字号”的正规药物,而且这些药都可刷医保卡,不要再花冤枉钱买那些“保健品”。
医生提醒
可遵医嘱适当减量
千万不能随意停药
陈治卿说,血脂高是需要长期药物控制的,不能看到血脂正常后就不服药了。除了通过药物治疗,还需要饮食干预和适量运动,在维持正常后,可根据医生的安排,适当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但也要定期监测,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脂反弹升高,有可能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案例2
听信推销员的话
停药两月头晕了
病症:高血压
结果:血压又高了
受商家误导而迷信保健品的老人不在少数。前几天,陈治卿还接诊了一名60多岁的退休老人陈先生。
陈先生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人,但也盲目相信保健品。他患有高血压已经10多年了,前些年,他坚持规范服药,血压慢慢降到了正常范围。
这时,陈先生开始担心药物会有依赖,不愿意终身服药。“都说‘是药三分毒’,我血压不高了,就不用吃了吧?”抱着这样的心态,陈先生开始寻求替代的办法。他到处寻找可以不用一直吃、又没有副作用的药。结果,他听信保健品推销员的话,两个月没吃降压药,一直吃保健品。
不久后,陈先生又开始经常头晕,上医院一检查,血压高达170/100mmHg(正常值:收缩压<130,舒张压<85)。虽然医生反复提醒,可陈先生依然不愿相信保健品对控制血压没有效果。
医生提醒
停药致血压波动大
可能严重损害脏器
陈治卿说,高血压需长期服药,保健品、降压仪等不可替代药物。患者应对血压持续有效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若血压降下来就马上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对心、脑、肾等多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等,危及生命。
案例3
停药只吃保健品
进了重症监护室
病症:糖尿病、高血压
结果:生命垂危
今年3月29日,本报报道了一名老人迷信保健品,停药一年导致生命垂危。
80多岁的苏女士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以往,老人都会定期去医院检查、开药、吃药。依靠药物控制,她平时还经常外出旅游。可前些年,老人开始热衷于购买保健品,每天一吃完早饭,她就出门去“开会”,每次都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去买保健品,她还成一些保健品公司的“金牌会员”,整个房间里都是吃完的保健品瓶子。
家人把部分发票收拾出来发现,仅5张有注明价格的发票就高达17799元。不少保健品价格不菲,一盒就要近5000元,一个随身携带的饮水机竟要6777元。此外,家里的阳台上也摆满了各种号称有保健功能的锅碗瓢盆、按摩机、饮水机、床垫、“玉石长寿枕”、“健康磁疗席”等,堆得像座小山。
今年3月,她感觉浑身没力气,被家人送到医院,结果马上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原来,老人很长时间没吃药、检查,导致病情加重。
医生提醒
糖尿病尚无法治愈
应坚持用药和复查
陈治卿说,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一些保健品打着“治愈糖尿病”的旗号,肯定是骗人的。此外,一些保健品成分不明,患者应谨慎服用。老年患者平时应注意密切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坚持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温馨提醒】
有事多跟儿女沟通
生病应到医院治疗
老人首先应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减少孤独感和空虚感,多与人交往,提升自我价值感;其次,多了解社会上的新事物,多跟儿女沟通,用真正的亲情压住骗子制造的虚假亲情;再次,不要相信免费的“午餐”,多参加街道、社团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老年活动,发挥余热,使生活更充实;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多参加医院举办的正规健康讲座,提高医学常识,识破不良商家的骗局,一旦有病痛,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检查、治疗。
【市民投诉记录】
以团购大米为幌子 忽悠老人买保健品
周先生(7月19日来电):莲坂国贸国仁大厦14楼有一处搞保健品推销的。今天早上我接了一个电话,对方说可以免费送大米,我也就去了。里面有非常多的老人家,还有很多销售人员在现场给老人家推销保健品。他们以团购大米为幌子,很多老人家过去后,他们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保健知识,然后一对一地跟老人家介绍产品。销售人员给老人办理会员,充值一定的金额后,就可以买一套冰凉的床单和一盒保健胶囊。(热线员:你自己买了什么吗?)我没有买,就只是过去看看。那些老人家有买产品的都有赠送一袋五斤的大米,没有买的就没有大米送。
(庄凡 整理)
如果真是好东西 为什么不到医院宣传
陈先生(7月30日来电):我有个事情跟你们反映一下,是关于医疗器械的。我住前埔,我家对面有个店面在卖高定位治疗仪,我觉得他们在虚假宣传。明明生产厂家只提到有治疗便秘、神经衰弱的功能,对失眠有辅助治疗作用,但在现场,他们把这个机器夸上了天,说包治百病,而且不知道从哪里请了很多人,每天都上去讲,说自己得什么病,用了治疗仪以后都好了。老人家一听就都想买。
关键这东西也不便宜,一台都要一万多元,还说在做特价只要一万,而且只有三天。没那么好的功效,还卖那么贵,那不是坑老百姓的钱吗?老人家该吃的药不吃,买那个仪器,把病情都耽误了。(热线员:你家老人有买吗?)我家老人现在已经打算去买了,而且这段时间一直闹,因为那家店说这三天不买就没了。
我也去这个店里看过,他们拿不出产品说明书,现场挂着很多“华佗再世”“包治百病”之类的锦旗,我要拍照他们还不让。
如果真是好东西,是国家批准而且疗效经过国家验证的,那为什么不到医院去宣传?哪里还需要排队看病?这不明摆着就是坑人吗? (李淑琳 整理)
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人家怎么都不听
一女士(8月3日来电):我想问一下你们能不能曝光卖保健品给老人的那种事情?身边很多老人家一直买,还特别相信。我们跟他们讲是骗人的,他们还是相信(保健品),花了上万元去买那些没什么用的东西。从包装上,就觉得很廉价,还是三无产品。我妈就买了一二十种,最近一次好像是在邮电广通大厦那边,不知道是临时的还是有固定的店。上周是在华侨大厦那边,办类似健康讲座、体检之类的,还赠送小礼品,让老人家去买东西。我听说的就有两场,一场有500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老人家怎么都不听。 (李淑琳 整理)
【专家分析】
老人为何会上当?
喜欢免费赠品 爱热闹易从众
陈治卿认为,很多老人早年生活艰苦,因而热衷于“免费”“赠品”之类的活动。有的老人内心常感孤独,有讲座、推介会、旅游等集体活动,就想凑“热闹”。去之前还提醒自己“别掏钱”,但一到现场就忍不住,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跟着掏钱。
希望健康长寿 难耐病痛折磨
陈治卿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大脑功能逐渐退化,思考、判断等能力会下降。同时老年人疾病较多,对病痛的耐受力也在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健康长寿,容易轻信无良商家口中的“神奇疗效”,因而掏钱购买各种保健品、器材。
社会交往减少 情感无所依托
此外,老年人社会交往减少,尤其是独居老人,情感无所依托。不良商家大打“亲情牌”,满脸笑容地嘘寒问暖,有的还经常组织老人参加茶话会,这让精神空虚的老人对其认同感增加,对骗局的抵抗力下降,最后心甘情愿地掏钱给这些“比儿女更贴心”的商家。
【链接】
购买保健品 请注意辨别
要有专用标志
正确对待广告宣传
为了安全可靠,购买保健品之前一定要看好是哪些厂家出厂的,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完全轻信广告,盲目购买。
不得涉及治疗功能
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并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不能含“禁忌语”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保健食品的包装上若含有“祖传秘方”“安全、无毒副作用”“治愈”“最高科学”等“禁忌语”,则很可能是问题产品。
应标明忠告语
保健食品的包装和相关广告上应标明以下忠告语:“本品不能代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