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误食毒蘑菇的后果就像人一下子失去所有DNA

2016-07-01 10:22:08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章咪佳 张苗查看次数:413
  最近,毒蘑菇有点猖狂啊!
  上周末,来自贵州的三个大人、四个孩子因为毒蘑菇中毒被送到了重症病房;还没过两天,又有一对浙江浦江的夫妻,因为吃了毒蘑菇被送到了浙大一院,前天浦江县红十字专门组织了献血队伍,赶到杭州为他们献血救命。
  每年的5月到9月,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温度较高、雨量充沛,适宜野生菌生长,也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时期。根据浙江省疾控公布的数据,近3年来,浙江省11个地市均有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发生,其中温州永嘉、金华永康、杭州临安等都报告有死亡病例。
  省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切勿食用自行采摘、来历不明或未经驯化的野生菌;同时应谨慎食用市售的野生菌,因为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也可能存在未知的毒素。
  赶紧赶紧,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毒蘑菇。

  误食毒蘑菇的症状
  是典型的DNA损伤症状
  我省发生的几例中毒事件,主要由两类毒素引起:最致命的、能引起肝肾毒性的多肽类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以及能引起胃肠炎毒性的毒素。
  多肽类鹅膏和鬼笔毒肽等蘑菇毒素,主要存在于鹅膏菌、褐鳞伞和盔孢伞菌中,目前在杭州市区和周边的临安、温州的永嘉等地已发现此类剧毒蘑菇。
  曾有人问美国科普漫画家兰道尔·门罗:“如果一个人体内的DNA突然消失了,那么他还能活多久?”
  门罗从理论上给出了解读外,还特别说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蘑菇中毒,来对失去DNA的后果有一些比较准确认识。”
  去年,造成温州永嘉一家六口死亡悲剧的毒蘑菇鹅膏菌,也是杭州市区常见的毒菇。
  这是一种低调的白色小型蘑菇,看起来低调无邪,但它却有“死亡之帽”的称号。如果我们被告知不要吃野外找到的蘑菇,剧毒鹅膏菌的存在,就是原因之一。
  如果你吃了几个甚至一个剧毒鹅膏菌,可能起先的24小时里毫无感觉。到了夜里或者第二天早上,你会出现类似肠胃炎的病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鹅膏菌中毒最吓人的是病程进入“行尸走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毒者感到症状缓解,似乎感觉不错,但此时你身体中的细胞正在累积不可逆的致命损害。
  鹅膏菌含有多肽类鹅膏和鬼笔毒肽等蘑菇毒素,会侵入用来从DNA读取信息的酶,扰乱酶的正常活动,使得细胞无法按照DNA信息进行活动。
  多肽类鹅膏和鬼笔毒肽会对任何吸收它的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这种毒素的致死原因一般是肝衰竭或肾衰竭,因为这些敏感的器官是毒素最先聚集的地方,致死率基本上是100%。
  这正是典型的DNA损伤症状。

  毒蘑菇会变异
  美味牛肝菌也可能有毒
  “事实上,蘑菇中的毒派,只是菌类中的一小部分。”昨天,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大型真菌标本实验室)的林文飞老师告诉钱报记者。
  有一种理论认为,毒性是蘑菇进化的结果,有毒是为了阻止天敌捕食。
  但英国生物学家帕特里克·希基教授用挑选出的蘑菇(其中有一个是有毒的),“请”一只鼻涕虫前来,做了一个小实验。
  鼻涕虫观望、尝了一圈后,停留在黄金菇上——这是人类出了名的毒蘑菇。但是鼻涕虫看起来并不在意,它把菌褶当成了美餐。“所以这证明了,毒蘑菇恰恰愿意被吃掉。”帕特里克说。
  林文飞也赞同,毒蘑菇的概念,是会变化的。“蘑菇的生境(生长环境)发生变化,它体内的化合物会变化。”
  省疾控总结了一些中毒的原因——像人一样,野生菌及所含毒素会变异,以往毒素含量较低的被认为可食用的野生菌,由于某个时间段因生长环境的差异,毒素含量突然增高而导致中毒。
  省疾控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吃了毒蘑菇鹅膏菌导致死亡的温州永嘉一家人,往年也有食用,并没有出现剧烈反应。
  人的个体差异,也会对毒蘑菇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已经驯化成为人工养殖且商品化的野生菌、或者被公认的可食用的野生菌,也可能含某种毒素。
  此类毒素存在个体差异,会导致部分不耐受人群中毒。如青头菌,肠胃不好的人群食用后容易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某些牛肝菌或者鸡纵菌,对部分人群会引起头痛、虚汗甚至幻觉等症状。
  人的饮食习惯也会有影响。如未炒熟或者没有焯水以减毒的牛肝菌引起的中毒;如喝酒加速毒素溶出与吸收导致中毒的毛头鬼笔和墨汁鬼笔等。

  毒蘑菇正在被“变好”虫草素也许能治疗癌症
  人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菌类对人类有如此强力的作用,这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但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利用毒蘑菇某些看似有害的性状,为自身造福。
  比如,在中国因为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而闻名的冬虫夏草。这种珍稀菌类,有一种奇怪的寄生生活方式,它们在昆虫体内生长,慢慢地杀死虫子,直到菌菇自己的子实体准备破壳而出。
  尽管虫草的生活习性很像异形,但是隐藏在冬虫夏草体内的化学物质,也许已经证明是一项重大医学突破的关键所在。
  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科妮莉亚·摩尔教授,正在将这种小菌类用在某种疾病的前沿治疗上,那就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癌症。
  摩尔团队在乳腺癌细胞上做了些研究,将癌细胞用虫草素处理,也许它不是杀死癌细胞,而是通过切断细胞生长必要的组织结构,阻断了癌细胞的增长。
  这是一种全新的抗癌药物作用机理,所有其他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不是抑制这种聚腺苷酸化,所以这将是一种新型药诞生的开端。
  这种药物不仅适用于癌症,也适用于炎症类疾病。这些研究表明,真菌细胞有能力,与人体细胞发生深层次的相互作用,改变细胞,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乃至生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