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癌症治疗要有勇有谋,不过于迷信手术等
2016-07-01 10:13:30厦门晚报 何崇梅查看次数:544
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通常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发展到癌症,短则数年,长的甚至要数十年。只要能提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发生癌变。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曾将癌症防治归结为三个1/3: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可以治愈,1/3癌症可以延长生命。前两周,我们分别报道了几位肿瘤专家对于“晚期癌症,治还是不治?”以及“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观点,今天,我们继续报道专家们对于提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癌症的建议。
癌症治疗
别走极端
在癌症的治疗上,在普通老百姓当中,流行两个极端观点,一个极端认为癌症是治不好的,另一个极端则认为治疗癌症就是要想方设法把癌症弄掉。什么是对待癌症治疗正确的观点呢?癌症治疗既要积极,又要适度,也就是要“适度治疗”。
一是不能谈癌色变
不能逃避治疗,要积极面对,只要各方面的允许,还是要尊重科学,理性客观地看待,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合适、正规的治疗。
二是不能所有癌症一刀切
有的癌症不是技术上做不到切掉,而是不能去切。早期癌症当然以手术为主,但晚期癌症即便医生有那个能力将癌症切掉,也是白切,既给病人带来手术的创伤和后遗症,而且更重要的,会加速癌症的扩散。癌症是慢性病,治疗要适度,不可过度,过犹不及,既要治癌“祛邪”,也要呵护身体免疫力“扶正”,治癌也要“劳逸结合”,要看得长远一些。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要有“带瘤生存”的观念。
三是不要听信各种神刀
动不动就什么X刀、γ刀、光子刀,似乎是没有神刀搞不定的癌症,导致滥用和过度治疗。 (摘自潘战和微博)
【本期专家】
潘战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科普作者,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
戴明明 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擅长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的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专家观点】
治癌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根据癌症分期选择治疗手段
“谈癌色变”,这是肿瘤科的门诊里,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常见“脸谱”。肿瘤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从高危个体到癌前病变到占位病变。很多患者被诊断为癌症时总会问医生:“我为什么会得癌症呢?”“我这个癌症还有救吗?”“我还有多少存活的时间?”……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说:“许多患者和家属一进门诊,坐下来就问我这些问题。我通常会跟他们说,这个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是哪一种癌症,分清是早期还是晚期,这种癌症的治疗生物学特性怎么样,有哪些治疗手段和药物可供选择。”
“我不会盲目乐观直接告诉他们癌症肯定可以治愈。癌症治疗,不能走极端,既不要听信谣言,不管三七二十一轻言放弃治疗,或寻求所谓的偏方秘方,也不要过于迷信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要养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辩证思维。”
“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相当多的早期或中期癌症有可能治愈,当然多数癌症如果到了晚期,确实无法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一定程度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实现一定时间的带瘤生存,或者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他说。
【专家观点】
有勇有谋打好“综合战争” 术后化疗不能放弃
门诊见闻:80岁的张奶奶出现贫血,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原来张奶奶贫血的原因是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引起的,而后做了根治性手术,术后确诊为结肠癌3期。
手术切除肿瘤后,张奶奶和家人很纠结后面的治疗方案。因为张奶奶年龄大,加上手术的打击,身体已经很虚弱。如果再进行化疗,怕身体吃不消,得不偿失成为“陪疗”。
潘战和告诉他们:“癌症治疗,就像打仗,除了武器本身要有杀伤力,要够先进,更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要懂得如何有效使用武器,如何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进行最佳的优化组合,让各治疗手段优势互补,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武器,怎样综合使用各种武器。另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这仗该不该打,值不值得打,什么时候出什么拳,除了考虑前线(癌症分期、身体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后勤保障问题(家庭经济条件等)。”
他建议说,虽然张奶奶成功做了结肠癌手术,但手术只是其中的一场战斗,可以说是歼灭了敌人的“主力军”,但还会有一些“残兵残将的游击队”,考虑到张奶奶的肿瘤分期偏晚,接下来的化疗还是应该要做的。
“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来说,要有勇,更要有谋,这也就是所谓的综合作战方案,也就是治疗策略。”他说。
【专家观点】
癌症治疗要注重个体化 要为病人制定最佳方案
手术3-4周后,张奶奶准备开始“歼灭残兵残将的战役了”,选择单药化疗还是联合化疗?如果选择单药,哪一种最好?张奶奶和家人又纠结了。
潘战和说,药物本身没有所谓“最好”之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根据分期以及有无高危因素,结合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有无合并症等,既可选择联合化疗,也可以选择单药化疗,单药通常采用氟尿密啶类,包括静脉点滴的5-氟尿密啶、口服的卡培他滨等。
考虑到张奶奶的年纪大、体质偏弱、心理承受力也不够强大等实际情况,张奶奶的家属最后决定选择卡培他滨单药化疗。这样的话,张奶奶在家里服药就可以完成化疗,不必频繁住院,也可免受病房癌症患者的心情影响。
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戴明明认为,虽然术后辅助化方案都是有标准指南的,但肿瘤治疗还要讲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注重个体化治疗。要针对每一种癌症每一个病人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潘战和提醒张奶奶家属,“服药期间应该每3-5天到医院查血常规,最好每周查一次肝肾功能,监控化疗可能带来的血液和肝肾等方面的毒副反应,以便及时应对处理。如有什么不适,随时就诊”。
【链接】
易被忽视的16个癌症信号
1.不明原因消瘦。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
2.频繁发烧或感染。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
3.体虚乏力。多种癌症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
4.喘息或气短。剧烈、明显的气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盆腔剧烈胀痛也可能是纤维瘤、卵巢囊肿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另外,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7.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肠道问题。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多而发白、奇臭。
9.吞咽困难。多与食管癌和喉癌有关,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10.黄疸。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乳房、睾丸、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应当心皮肤癌。
13.指甲变化。指甲下出现褐色或黑色条纹或斑点,应当心皮肤癌。指端突然变大,指甲弯曲,可能是肺癌症状。指甲明显变白有时是肝癌征兆。
14.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
15.长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现莫名疼痛持续4周以上,应当心骨癌或睾丸癌。
16.异常出血。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便血可能是肠癌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曾将癌症防治归结为三个1/3: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可以治愈,1/3癌症可以延长生命。前两周,我们分别报道了几位肿瘤专家对于“晚期癌症,治还是不治?”以及“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观点,今天,我们继续报道专家们对于提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癌症的建议。
癌症治疗
别走极端
在癌症的治疗上,在普通老百姓当中,流行两个极端观点,一个极端认为癌症是治不好的,另一个极端则认为治疗癌症就是要想方设法把癌症弄掉。什么是对待癌症治疗正确的观点呢?癌症治疗既要积极,又要适度,也就是要“适度治疗”。
一是不能谈癌色变
不能逃避治疗,要积极面对,只要各方面的允许,还是要尊重科学,理性客观地看待,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合适、正规的治疗。
二是不能所有癌症一刀切
有的癌症不是技术上做不到切掉,而是不能去切。早期癌症当然以手术为主,但晚期癌症即便医生有那个能力将癌症切掉,也是白切,既给病人带来手术的创伤和后遗症,而且更重要的,会加速癌症的扩散。癌症是慢性病,治疗要适度,不可过度,过犹不及,既要治癌“祛邪”,也要呵护身体免疫力“扶正”,治癌也要“劳逸结合”,要看得长远一些。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要有“带瘤生存”的观念。
三是不要听信各种神刀
动不动就什么X刀、γ刀、光子刀,似乎是没有神刀搞不定的癌症,导致滥用和过度治疗。 (摘自潘战和微博)
【本期专家】
潘战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科普作者,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
戴明明 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擅长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的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专家观点】
治癌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根据癌症分期选择治疗手段
“谈癌色变”,这是肿瘤科的门诊里,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常见“脸谱”。肿瘤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从高危个体到癌前病变到占位病变。很多患者被诊断为癌症时总会问医生:“我为什么会得癌症呢?”“我这个癌症还有救吗?”“我还有多少存活的时间?”……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说:“许多患者和家属一进门诊,坐下来就问我这些问题。我通常会跟他们说,这个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是哪一种癌症,分清是早期还是晚期,这种癌症的治疗生物学特性怎么样,有哪些治疗手段和药物可供选择。”
“我不会盲目乐观直接告诉他们癌症肯定可以治愈。癌症治疗,不能走极端,既不要听信谣言,不管三七二十一轻言放弃治疗,或寻求所谓的偏方秘方,也不要过于迷信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要养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辩证思维。”
“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相当多的早期或中期癌症有可能治愈,当然多数癌症如果到了晚期,确实无法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一定程度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实现一定时间的带瘤生存,或者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他说。
【专家观点】
有勇有谋打好“综合战争” 术后化疗不能放弃
门诊见闻:80岁的张奶奶出现贫血,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原来张奶奶贫血的原因是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引起的,而后做了根治性手术,术后确诊为结肠癌3期。
手术切除肿瘤后,张奶奶和家人很纠结后面的治疗方案。因为张奶奶年龄大,加上手术的打击,身体已经很虚弱。如果再进行化疗,怕身体吃不消,得不偿失成为“陪疗”。
潘战和告诉他们:“癌症治疗,就像打仗,除了武器本身要有杀伤力,要够先进,更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要懂得如何有效使用武器,如何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进行最佳的优化组合,让各治疗手段优势互补,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武器,怎样综合使用各种武器。另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这仗该不该打,值不值得打,什么时候出什么拳,除了考虑前线(癌症分期、身体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后勤保障问题(家庭经济条件等)。”
他建议说,虽然张奶奶成功做了结肠癌手术,但手术只是其中的一场战斗,可以说是歼灭了敌人的“主力军”,但还会有一些“残兵残将的游击队”,考虑到张奶奶的肿瘤分期偏晚,接下来的化疗还是应该要做的。
“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来说,要有勇,更要有谋,这也就是所谓的综合作战方案,也就是治疗策略。”他说。
【专家观点】
癌症治疗要注重个体化 要为病人制定最佳方案
手术3-4周后,张奶奶准备开始“歼灭残兵残将的战役了”,选择单药化疗还是联合化疗?如果选择单药,哪一种最好?张奶奶和家人又纠结了。
潘战和说,药物本身没有所谓“最好”之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根据分期以及有无高危因素,结合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有无合并症等,既可选择联合化疗,也可以选择单药化疗,单药通常采用氟尿密啶类,包括静脉点滴的5-氟尿密啶、口服的卡培他滨等。
考虑到张奶奶的年纪大、体质偏弱、心理承受力也不够强大等实际情况,张奶奶的家属最后决定选择卡培他滨单药化疗。这样的话,张奶奶在家里服药就可以完成化疗,不必频繁住院,也可免受病房癌症患者的心情影响。
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戴明明认为,虽然术后辅助化方案都是有标准指南的,但肿瘤治疗还要讲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注重个体化治疗。要针对每一种癌症每一个病人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潘战和提醒张奶奶家属,“服药期间应该每3-5天到医院查血常规,最好每周查一次肝肾功能,监控化疗可能带来的血液和肝肾等方面的毒副反应,以便及时应对处理。如有什么不适,随时就诊”。
【链接】
易被忽视的16个癌症信号
1.不明原因消瘦。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
2.频繁发烧或感染。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
3.体虚乏力。多种癌症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
4.喘息或气短。剧烈、明显的气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盆腔剧烈胀痛也可能是纤维瘤、卵巢囊肿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另外,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7.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肠道问题。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多而发白、奇臭。
9.吞咽困难。多与食管癌和喉癌有关,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10.黄疸。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乳房、睾丸、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应当心皮肤癌。
13.指甲变化。指甲下出现褐色或黑色条纹或斑点,应当心皮肤癌。指端突然变大,指甲弯曲,可能是肺癌症状。指甲明显变白有时是肝癌征兆。
14.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
15.长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现莫名疼痛持续4周以上,应当心骨癌或睾丸癌。
16.异常出血。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便血可能是肠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