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浙江警方查获亿粒“毒胶囊” 暗中生产17年去向不明

2016-06-16 09:15:20北京青年报邢颖查看次数:387
  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再次被卷进“毒胶囊”事件。
  被称为“中国胶囊之乡”的儒岙镇曾数次陷入“毒胶囊”风波,最近浙江警方通过异地用警,再次在这里查获了一个毒胶囊生产窝点。根据警方披露的案情,位于新昌县儒岙镇的这个“毒胶囊”的小作坊及其黑色产业链已经存在了17年之久。
  目前查获的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其中大多数胶囊销售去向不明,而17年间“毒胶囊”生产了多少,销往何处更是不得而知。

  异地用警
  上亿粒无资质胶囊被查
  据天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王明杰介绍,这起案件主要源于一年多前,义乌警方在查处一起案件时,发现陕西人王某有销售不合格药用胶囊的嫌疑。陕西省警方调查后发现,王某的货物来自浙江,他们将情况向公安部汇报,公安部将线索转给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公安厅指定将此案交给天台县公安局异地侦办。2015年6月开始,天台县公安局专门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专案组通过调查发现,王某的上家是浙江新昌县儒岙镇的石某,石某的父母开办了生产胶囊的小作坊。石某不但销售自家生产的无资质胶囊,同时还销售新昌人潘某在江西省抚州生产的无资质胶囊,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随后,办案民警分赴新昌、抚州和西安三地调查取证。经过半年侦查后,今年1月7日,专案组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以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员50多人分赴新昌、抚州和西安进行集中收网。民警在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
  警方在办案现场查获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经过台州市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检测,在郑某、石某夫妇家中扣押的6批次空心胶囊的铬含量超标,共178万粒;在江西玲珑胶囊厂潘某的仓库扣押的1个批次24箱空心胶囊的铬含量超标,共240万粒。
  天台县公安局宣教科科长陈强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犯罪嫌疑人团伙在生产胶囊时使用了工业明胶,该工业明胶的铬含量超标,犯罪嫌疑人将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起诉。

  胶囊之乡
  小作坊制售毒胶囊17年
  虽然这起案件涉及人数较多,涉案地点也分别在浙江、江西和陕西三省,但“毒胶囊”的核心生产地点和销售成员都在浙江省新昌县的儒岙镇。
  儒岙镇生产胶囊的历史已经超过50年,儒岙镇也被称为“中国胶囊之乡”。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全镇年产胶囊占全国40%,全镇工业增加值的70%、税收的65%、职工数的60%都来自于胶囊及胶囊相关产业。在最高的时候,全国60%以上的胶囊都来自儒岙及其周边产业带。
  此后,儒岙镇数次卷入“毒胶囊”风波。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次年,当地多名药监局官员包括新昌县药监局原副局长在内的6人因玩忽职守被判刑。
  2014年,新昌县再度成为“毒胶囊”事件的源头,2014年10月10日,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生产、储存、销售假药案件,查扣500余万粒“毒胶囊”,2015年警方在新昌县将犯罪嫌疑人盛某抓获,现场查扣涉嫌“毒胶囊”50万粒。
  在胶囊之乡的名声每况愈下的情形下,新昌县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空心胶囊产业的监管,甚至在当地政府的文件中提出了“新昌县内不出事,新昌人在外不惹事”目标。
  然而,最新被查处的这个“毒胶囊”黑色产业链却在儒岙镇存在了17年。
  1999年,石家在儒岙镇老家开办胶囊厂生产胶囊,2005年因为手续审批问题停产,剩下2000余万粒空心胶囊未出售。2012年起,石家人把这些剩下的空心胶囊中卖相好的挑出来,要求做销售胶囊生意的儿子石某帮助找买家进行销售。
  给石某供货的新昌人潘某的生产方式更为“聪明”,他没有将生产线设在高压之下的新昌县,而是和江西抚州的一个公司合作。潘某以挂靠的形式,在这家公司建设空心胶囊生产线,非法生产、销售空心胶囊。为了逃避监管部门检查,潘某等人违反规定将生产出来的无生产批号的空心胶囊藏匿于公司外的两个隐蔽的仓库内。

  去向不明
  通过各地的“下线”销售
  根据警方披露的案情,来自潘某和石家生产的“毒胶囊”均由石某对外进行销售。
  目前已知石某的下线为西安市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王某,石某通过物流公司,共计销售给王某144万粒全绿空心胶囊,786万粒紫奶黄空心胶囊,总价值97650元。
  此外,来自河南夏邑的一名生产假药者和河南郑州的一名经销商也是石某的客户。
  警方表示,该案整个制售链条都十分隐蔽,层层转销,但不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均不具备合法资质。
  2012年,新昌“毒胶囊”事件中,产品流向了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2014年,新昌“毒胶囊”事件中,警方查扣了数百万粒由“毒胶囊”制造的假药,其中100多万粒“毒胶囊”销往北京、重庆、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
  最新查处的“毒胶囊”黑色产业链形成多年来生产的毒胶囊总共有多少粒?它们又被销售到全国哪些地方?天台县公安局宣教科科长陈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尚不掌握毒胶囊的总数和去向。
  “警方还在侦查中,目前没有发现受害者。”陈强说。

  多头管理
  “毒胶囊”凸显监管难题
  此次空心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事件并非首例。几年来,轰动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均因铬超标而引发。
  根据多次“毒胶囊”事件披露的信息,“毒胶囊”的诞生大概经历这样的流程:以废皮革制成工业明胶,工业明胶被药用,制成空心胶囊,药企采购这样的胶囊,带“毒”药品就产生了。
  北青报记者以“空心胶囊”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店在出售此类商品,这些网络销售的胶囊售价和规格也相差甚远,价格贵的有一瓶150粒售价为68元的,但最便宜的1万粒才190元。
  北青报记者以想要购买空心胶囊为由向一家空心胶囊网店的客服咨询。据该客服介绍,该店铺的食用胶囊“可提供质检报告,正规公司生产,质量保证,合格产品,放心食用”。
  按照胶囊包装瓶上显示的制造公司名称“宁波市江南胶囊有限公司”,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系统,该公司拥有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F20020038的明胶空心胶囊。但卖家胶囊的批号却是“国药准字F80080038”,无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到。
  北青报记者随后又咨询了另外两家售卖空心胶囊的客服,他们均称商品由正规厂家生产,但却无法提供药品批准文号。
  在数次“毒胶囊”事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对明胶空心胶囊的质量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国家食药监局2012年发布的《药用空心胶囊的管理规定》,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采购的明胶应符合药用要求。企业生产的空心胶囊应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销售,而空心胶囊用作药品的包装,药品又由药监部门管理。
  一个小小的胶囊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监管难以无缝对接。众多网上销售的“空心胶囊”身份不明,非法生产的无资质空心胶囊通过物流等方式隐秘进行销售,监管、查处难度更大。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