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嶝岛最低温降至1.5℃
四周一片漆黑,站在海边却听不到海浪声,有的只是不断呼啸的海风。强劲的海风像一条条鞭子,不断抽打在脸上,鼻涕也不自觉地流了出来。这是昨日清晨5点,记者在大嶝岛海边的直观感受。
文/本报记者 何炳进 廖闽玮
图/本报记者 黄嵘
05:00 渔民照常去滩涂捞虾捕鱼
昨日清晨4点多,记者驱车前往大嶝岛海边,感受寒潮带来的气温变化。“比平时冷多了,今天特意多穿了几件,全副武装出门。”60岁的大嶝岛渔民郑先生说。
郑先生是记者在前往海边的路上偶遇的。郑先生告诉记者,要趁海水还没涨起来,去滩涂捞虾捕鱼。郑先生每天都会在4点多出门,到大嶝岛海边捕鱼,然后将捕获的鱼虾带到岛上的菜市场卖掉,他已经坚持如此数年。“海边肯定比大嶝岛内冷,更难受的是海风,吹得脸疼。”
正如郑先生所说,记者一出车门,站在海滩上,寒风吹来,瑟瑟发抖,围巾也跟着风肆意飘摇。拿出温度计一测,1.5℃。昨天的日出时间大概是6点52分,5点的大嶝岛海边漆黑一片。
06:00 船只都搁浅在滩涂上
6点,记者又来到大嶝码头。这里有前往小嶝岛的船,但海水还未涨起,船只都搁浅在滩涂上,任凭海风吹也不摇曳。
码头较为空旷,远远还能看到对岸村民家的灯火。海风再大,也吹不散乌云密布。天渐亮,寒风中,码头也仅有3℃。
07:00 菜市场的顾客少了些
大嶝岛有一个小规模的菜市场,一百多米长的走道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贩,从果蔬到鱼肉,从自家包的粽子到油炸熟食,应有尽有。
7时许,记者到这个菜市场,摊主们已经准备就绪,准备迎接着顾客光临。
“天冷了,出海的人少,海鲜价格就上涨了。”张女士卖的是海蛎,天未亮,她就戴着手套,穿着雨靴去滩涂收集海蛎来卖。
“来买蔬菜的顾客也少了一些。”卖蔬菜的老板介绍,可能天太冷了,部分居民不愿早起来市场买菜,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两天蔬菜涨价的原因。“冻坏了不少蔬菜,批发价都上涨了。涨得厉害的是菠菜和荷兰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