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超过30℃ 要防药品“中暑”
随着夏日的到来,家庭药品管理也要升级了。面对高温环境,很多药也会和我们一样热得“出汗”,即使擦了“汗”,它们仍有可能变味变质。中西医药学专家提醒,外用的搽剂、栓剂等药物以及含糖分高的药材、花类药材等容易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需要转移进冰箱。
记者 何崇梅 通讯员 陈芳
【外用药】
滴眼液、滴鼻液、红花油等要“防暑降温”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学部主任欧阳华说:“通常情况下,如果外界气温不超过30℃,药品不用特殊处理,但如果气温过高,有的药品是要躲进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的。”她提醒以下三大药品要进冰箱。
外用药品: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等,在夏季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以防液体受高温影响变质。
搽剂:红花油等搽剂含有酒精等挥发性物质,容易与外界气体混合影响药物疗效,因此在使用后应拧紧瓶盖,放置于冰箱中冷藏。
栓剂:阴道栓塞药品会因气温过高出现软化,夏季要放冰箱保存,等硬化后取出再使用。
欧阳华还特别提醒说,有些药品被焐热后药效减弱。比如,硝酸甘油是不少家庭的“救命药”,正因如此,有人喜欢贴身存放。其实,这是一种挥发性药品,受热后,有效成分会加速流失。速效救心丸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是其中冰片等有效成分的体现。如果贴身存放,也会加速变质。
【中药材】
党参、海马、燕窝等需要干燥、密封或低温
资深执业中药师、厦门瑞来春堂总经理周继政说,许多家庭都备有一些补药,但如果药材不干燥,不注意“防暑降温”,“中暑”后的中药材滋补功效会减弱。
他说:“一些含糖量和蛋白质高的滋补药材,如哈士蟆、党参、海马、燕窝、百合等对‘居住环境’要求高,需要夏天进冰箱低温储存。另外,一些花类药材比如菊花、金银花等含有花香气味,高温下特别容易变色甚至香味挥发。它们及时进冰箱后可确保色泽度和清香度。”
“蜂蜜不适合进冰箱。因为蜂蜜本身高糖,已经具有防腐功效,如果放冰箱反而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蜂蜜避光存放就好。”
他最后提醒:“防止补药‘中暑’,干燥、密封与低温很重要。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比如党参等补药如果保存不当就会生虫或变质,而其它如动物类的滋补药材需要常年放冰箱。”
【链接】
入夏家庭药箱大扫除
避免软膏、胶囊、颗粒“热出汗”
软膏:“出汗”后会变稀,水油分离(分层),药膏变质。
胶囊:“出汗”会粘手。服胶囊时,如果感觉胶囊捏起来明显变软、出油,或者特别粘手,可能是变质了。
颗粒剂:“出汗”有异味。例如感冒颗粒和各种冲剂出现酸味、发酵味,可能说明已变质,如果继续服用,不仅疗效得不到保障,还会加大对胃肠道的刺激。
药片:“出汗”变颜色。白色药片变黄、变黑或出现不明斑点,表明已变质。糖衣片变质时,糖衣会破裂,并出现斑点。
建议大家在入夏前检查一次药箱,对照以上的表现,清理出过期药。平时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药箱,如果变质药长期在药箱里存放,还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