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第一医院院长姜杰:积极投身医改,我们责无旁贷

2015-04-17 00:05:49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745

  日前全市深化医改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召开,全市深化医改方案全面实施。谈及勇啃医改“硬骨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颇有感触,“福建省是全国医改试点省份,厦门是试点城市。眼下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作为厦门乃至闽西南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积极投身医改,我们责无旁贷,而且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

图为姜杰院长(右一)带领团队讨论疑难病例诊治方案。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罗超

  “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和市长裴金佳在全市医改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指示要求,学习医改政策,领会医改精神,按照我市医改方案和市卫生计生委的具体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医改工作。”姜杰说,今年第一医院的首要任务就是投身公立医院改革,无论从全市医改需求还是从医院自身发展需求来看,这都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投身医改 分级诊疗先行先试

  “这是一份期待,也是一份责任。以后,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14年,第一医院总的门诊量达到554万人次,出院12.5万人次,开展手术6万台。姜杰说,医院承担着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每天门庭若市,而在众多门诊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如何改善他们的就医感受,不必挤到大医院奔波排队,又能得到可靠有效的治疗,是医改破题的关键。

  要解决这个问题,缓解群众看病难,分级诊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让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集中精力解决急危重症。”姜杰说,在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第一医院全院上下对分级诊疗达成高度共识,先行先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医院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动分级诊疗,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并成立常设机构,安排专人来具体执行;陆续安排专家下社区,带动社区医疗水平提升;在考核机制上,取消对门诊工作量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并在市卫生计生委提出的降低普通门诊量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出5到10个百分点的降幅目标。

  姜杰介绍,从本月起,第一医院逐步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普通门诊下移到社区,积极打造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队伍。同时调整了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从第一医院分流一位慢性病患者到社区,并加入“糖友网”、“高友网”,按照在第一医院诊治一位出院病人的标准予以奖励。

  “通过全院共同努力,我们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在分级诊疗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比如,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友网’、‘高友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鼓浪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让姜杰自豪的是,在全市首轮两个慢病防控中心设立的激烈角逐中,第一医院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厦门市高血压慢病防控中心和厦门市糖尿病慢病防控中心全部落户该院。“这是一份期待,也是一份责任。以后,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第一医院将陆续出台新的举措,稳步推进分级诊疗,为我市的医改贡献力量。”

  提升医疗质量  确保病人就医安全           

  “我们现在要打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医院,一个能让厦门和周边老百姓真正放心的医院。”

  “今年我们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力争在JCI国际标准化医院管理认证领域实现突破。”业内人士都知道,JCI认证不是那么好通过的,许多医院都打了退堂鼓。全国2万多家医院,只有50多家通过了JCI认证。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姜杰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通过JCI认证究竟难在哪里?姜杰说,难就难在没有告诉你具体怎么做,而是提出16大章节总共1218条衡量要素,让你逐条对照,自己想办法改进,最终达到目标要求。“为此,我们重新制定了几百个配套的制度,包括十大安全目标、病人身份识别、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院内感染控制等等。有时候为了一项制度的改进,大家聚在一起吵得脸红脖子粗,在争执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反复修改,逐条落实。”

  “可以说,我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来,从未经历过如此艰难的时刻。回首几百个日日夜夜,真有点不堪回首。说‘呕心沥血’毫不夸张!”姜杰笑言,在一年半的创建过程中,全院职工全力以赴,经历了痛苦的蜕变过程,而整个医院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借此契机,我们完全再造了一个新的安全质量流程。JCI强调以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核心,这也是我们医院永远追求的目标。”

  令姜杰和他的同事们欣慰的是,在上个月的预评审中,国外的专家对第一医院的创建工作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肯定。“下半年就要正式评审了,我们严阵以待。”

  有人问姜杰,这么难啃的螃蟹你为什么要在全省第一个下口?“我们想打造一个精品,奉献给社会。”姜杰说,“将来我退休后,我去看病,最大的希望就是把健康和生命托付给一个让我放心的医院。而我们现在要打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医院,一个能让厦门和周边老百姓真正放心的医院。”

  提高医疗水平  打造人才技术高地           

  “第一医院的发展将由规模型朝着精细化、专业化、高品质的方向进行转型和提升。”

  随着医改逐步推进,分级诊疗日益完善,姜杰也更加坚定了第一医院今后要走的道路——作为本地区医疗机构金字塔顶层的龙头医院,第一医院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全力提升医疗水平,打造技术和人才高地。“这是我们作为核心医院应该做的事,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

  提升医疗水平,人才是关键。去年,随着院士平台的建立,第一医院作为院士平台牵头单位,已与于金明、吴以岭院士及其团队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医教研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第一医院积极推行“双主任制”取得累累硕果,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水平。“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医,德艺双馨,真正将这里的工作当作事业在打拼,扎扎实实地带动我们的学科发展。”姜杰告诉记者,现在第一医院共有7位“双主任制”外聘专家,包括内分泌糖尿病科李小英教授、内镜诊疗部姚礼庆教授、耳鼻喉头颈外科李华伟教授、血液科韩明哲教授、儿科陆国平教授、心内科钱菊英教授、泌尿外科李龙承教授。他们加盟第一医院后,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快速提升了厦门的医疗水平,尤其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诊治水平,许多原本要辗转外地求医的患者,现在不出厦门就能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除了引进人才,第一医院还十分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我们鼓励在职员工继续深造学习,不断自我提升。仅2014年,我们就有近20位医生出去攻读博士,今年会更多。”姜杰称,第一医院现已形成完善的人才梯队,全市卫生系统仅有的4位双百人才也全部在第一医院,这都为提高医疗水平提供了坚强保障。他特别提到,在去年的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第一医院的汤雅玲医生过关斩将,最终捧回妇女保健组第一名的桂冠。“这是继2012年席雅君在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创新技能竞赛中夺冠后,我院在全国专业技能竞赛中再次取得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临床诊治,同时,教学科研也不能松懈,医教研相辅相成,才能提升整体临床水平。”姜杰介绍,去年全院发表SCI论文数超过100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我们将围绕代谢疾病、脑科、心血管病、肿瘤、泌尿、儿科、急危重症七大学科集群,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

  医改对公立医院是挑战,也是机遇。站在转折点上,姜杰对第一医院未来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今后,第一医院的发展将由规模型朝着精细化、专业化、高品质的方向进行转型和提升,铭记区域核心医院应该担当的责任、应当承担的任务、应该做的事,切实造福广大百姓。”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2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