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范于未然:20%的尿毒症祸起糖尿病 应定期检查
2014-12-17 23:39:10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56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芳 石青青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在14日召开的全市血透质控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有9家医院能做血透,共1200多人正在接受血透治疗。
市卫生计生委医管处副处长巫斌介绍,随着慢性病的增加,尿毒症患者也在增多。目前我市共9家医院开展血透,共约300台血透仪。“血透操作不规范,容易发生丙肝、艾滋病感染等群体事件,因此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去年厦门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成立,挂靠在中山医院肾内科。这一年多来,质控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我市血透各项工作,得到省级表彰,进一步规范了我市血透标准化操作,保障了医疗安全。”
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关天俊教授介绍,日本人口1亿多,30多万在血透,中国十几亿人口,也只有30多万在血透,大量尿毒症患者没有治疗。从今年开始,厦门所有医院血透耗材全部换为一次性,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明年,我市将新增一家医院开展血透业务,全市有望新增100台血透仪。
关天俊表示,质控中心在检查中发现,血透操作欠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透析次数不足,国际标准是一周3次,低于3次洗不干净;营养不良,患者做完血透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其实只要规范血透,患者基本上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饮食;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没有及时纠正。“我国血透平均生存率仅3.5年。我们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制定国家标准的专家来厦授课,就是为了提升血透质量,让病人活得更好更久。”
关天俊特别提到,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尿毒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30%的糖尿病患者患病7年后会并发糖尿病肾病。在我国,20%的血透病人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是高达50%。对慢性病实行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尿毒症的发生。”他提醒,健康人群每年要查尿常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要按照医嘱规范治疗,同时每年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以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在14日召开的全市血透质控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有9家医院能做血透,共1200多人正在接受血透治疗。
市卫生计生委医管处副处长巫斌介绍,随着慢性病的增加,尿毒症患者也在增多。目前我市共9家医院开展血透,共约300台血透仪。“血透操作不规范,容易发生丙肝、艾滋病感染等群体事件,因此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去年厦门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成立,挂靠在中山医院肾内科。这一年多来,质控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我市血透各项工作,得到省级表彰,进一步规范了我市血透标准化操作,保障了医疗安全。”
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关天俊教授介绍,日本人口1亿多,30多万在血透,中国十几亿人口,也只有30多万在血透,大量尿毒症患者没有治疗。从今年开始,厦门所有医院血透耗材全部换为一次性,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明年,我市将新增一家医院开展血透业务,全市有望新增100台血透仪。
关天俊表示,质控中心在检查中发现,血透操作欠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透析次数不足,国际标准是一周3次,低于3次洗不干净;营养不良,患者做完血透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其实只要规范血透,患者基本上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饮食;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没有及时纠正。“我国血透平均生存率仅3.5年。我们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制定国家标准的专家来厦授课,就是为了提升血透质量,让病人活得更好更久。”
关天俊特别提到,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尿毒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30%的糖尿病患者患病7年后会并发糖尿病肾病。在我国,20%的血透病人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是高达50%。对慢性病实行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尿毒症的发生。”他提醒,健康人群每年要查尿常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要按照医嘱规范治疗,同时每年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以密切监测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