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静脉置管给药手术直击:搭建静脉“一针治疗”全程

2014-09-05 09:46:04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21
    人体静脉血管约3万千米,静脉血是由全身各部位向心脏流向静脉由小至大逐级汇合。治病的药物就是通过静脉注射,完成输送,实现治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见识如何搭建静脉给药通道,实现一针治疗全程。
    解读
    1.一针治疗全程:PICC静脉输液治疗就是在人体里埋下一条通道,并在体内留置数个月至一年,这期间的静脉输液无需再扎针,实现“一针治疗全程”。对于需要长期反复输液的患者来说,PICC导管无异于生命通道,不但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由于输液而导致的活动不便,更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的损伤。
    2.PICC导管(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就是经外周静脉(双上臂)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这是一种安全的输液治疗方式,穿刺后定期导管维护可降低导管使用中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一针治疗全程的目的。
    数据
    我国目前约有73%-90%的住院患者均采用静脉给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一天就有超千例次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目前每年约1000多人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即PICC)治疗。针对三类人群:一是“扎针难”,二是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三是使用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直击
    A.选择,找准手臂上静脉通道的最佳位置
    周四下午,记者走进中山医院门诊PICC置管室,见证了为需长期输液的患者搭建生命线的过程。
    这是一台无菌手术,虽然只是在手臂上扎针,但因为要将一条30多厘米长、直径约1毫米粗细的PICC导管送进患者身体,无菌要求非常高。
    病床上,因胃癌切除需要化疗的患者有些紧张,不敢直视置管过程。蔡护士首先用专门的血管超声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中了右手臂上的贵要静脉作为穿刺血管。这是人体上肢静脉中一条较为粗直的血管,流速快且静脉瓣膜少,可以算得上是PICC置管过程中最常用到的“老大哥”型的血管。随后,助理护士对患者的臂围、置入长度进行了测量,这是为了在置管后的使用期间,如果置管侧手臂出现了肿胀,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对比,最后患者的置入长度为38厘米,加上导管外露6厘米,共计44厘米。
    B.置入,一条38厘米长的细导管游走在静脉
    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全面消毒后,先进行扎针,见到回血,说明这就找对“大本营”,正确找到静脉了。随后将与头发差不多细的导丝送入静脉(有点像先驱部队探路),接着进行局部麻醉,用小刀扩皮。我们在旁看得触目惊心,患者躺在床上却说没什么感觉。
    最关键的一步到了,蔡护士要将38厘米长的导管送入到患者靠近心脏的静脉位置。只见她小心翼翼,当她感觉导管快到脖子时,提醒助理护士让患者头部侧向一边。这个动作很重要,主要为了避免导管走错“路”,找错“家”,进入到别的静脉通路。她说,这里静脉血管丰富,就像一条路一样,路越长就越有可能出现岔道,这也是为什么选择贵要静脉的原因。
    C.使命,PICC置管患者没感觉,导管血管成“朋友”
    38厘米长的导管顺着正确方向停留在了预置点——上腔静脉,离心脏3厘米处左右。蔡护士告诉记者,上腔静脉是人体最粗的静脉,容量大,可以收集人体上半身的血液回流,而且每秒就有两升的血流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药物稀释。
    手术结束了,患者站起来走动,表示自己毫无感觉,也没感觉有管子快插到心脏。就这样,导管就和血管做起了“朋友”,这位“新朋友”保护了其他静脉血管,也减轻了病人面对千疮百孔扎针的痛苦。

    蔡护士说,经PICC导管提供的各种静脉治疗药物能直接进入中心静脉处,短时间内被迅速稀释,大大降低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发生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药物渗出、血栓、感染等的危险性也很低。

    本期专家
    蔡志云 郭琛 主管护师,获得省质控中心PICC专科认证。
    擅长:成人及幼儿PICC置管、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管理、外周静脉导管维护及管理、静脉输液并发症处理,同时负责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及置管。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0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