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儿童专用”只是玩概念?专家:勿盲目迷信

2014-01-11 14:27:13中国新闻周刊本站编辑查看次数:1044

        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宠爱万分,饮食也自然是保障的第一要务,不仅要吃饱,还得健康科学。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越来越 多打着“儿童专用”招牌的食品:饼干、榨菜,甚至味精等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儿童酱油、儿童味精、儿童大米……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打着“儿童专用”招牌的食品,且都售价不菲。不过,“儿童专用”食品在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却遭营养专家“炮轰”只是虚有其表。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儿童专用”,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不过是部分产品的宣传策略,面对众多的儿童专用食品,消费者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广告效果。

  今年儿童节前夕,有专项抽查显示,我省儿童食品及用品总体质量较好,但儿童方便食品及饮料相对问题较多。其中,一家企业生产的儿童营养麦片霉菌含量超标两千倍以上。省质监局抽查结果显示,86批次方便食品经检验,合格率为95.3%。被“点名”的问题食品多为霉菌含量、菌落总数超标。其中,泗阳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麦片霉菌含量超过标准规定2850倍,大肠菌、安赛蜜也存在严重问题。146批次饮料产品合格率为95.9%。

  “儿童专用”食品价格更高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大超市,了解“儿童专用”食品的销售情况,发现只要贴上“儿童专用”标签,价格明显高出一筹,但不少父母仍愿意埋单。

  如一款“儿童专用”酱油,醒目标注着“不含防腐剂、低盐、口味清淡”等字样,一瓶150ml的酱油动辄近20元,而瓶装500ml的普通酱油,价格只要3-15元。再如一袋70g“儿童专用”榨菜,外包装和普通榨菜差不多,成分含榨菜、辣椒、食用盐、香辛料和各类食品添加剂,售价3元,而普通榨菜每包最贵才2元多。

  尽管“儿童专用”食品价格不菲,但购买的市民仍络绎不绝。在永辉超市百盛店的挂面专区,孙女士正为孩子选购挂面,拿着一包包高钙面、胡萝卜面、小米面、菠菜面等比对成分,笑言挑花了眼:“孩子5岁了,我都会给他选用‘儿童专用’食品,虽然贵些,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多花点钱没关系。”她认为打上“儿童专用”标签的产品,应该比一般产品有保障。

  对于儿童专用食品高昂的售价,不少年轻的父母却认为是“物有所值”。“只要对孩子身体有益,多花点钱也没关系。”有消费者认为,儿童食品是给孩子“量身定做”的,即便价格较高,只要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价格高也值得。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质疑这些“儿童专用”食品的成分和功能。周先生就称,“我妻子常给孩子买这类食品,但我总觉得没什么区别。比如儿童肉松,含猪肉、白砂糖、食用盐、味精、添加剂等,仅从成分看,和普通肉松没啥区别。”

  采访中,记者也咨询了几位超市食品区的导购员,他们都表示“儿童专用”食品卖得很好,且回头客很多。问这类食品究竟好在哪里,他们都不大清楚。

       送玩具,儿童乳制品添加物五花八门

  相比“儿童挂面”、“儿童酱油”等产品,近10年来兴起的儿童牛奶似乎更专业。记者日前走访市场发现,多家乳业巨头均推出儿童系列产品,大多“看齐”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DHA、益生元、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但价格也颇为“辣手”。

  在一家大卖场,记者看到,酸奶、奶酪和常温奶产品中均有儿童系列。一款针对儿童的乳酪包装上有多种卡通形象,仔细一看其中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其中包括磷酸三钠、明胶、食用香料等。

  在常温奶产品中,儿童牛奶品种很多,国内乳业三巨头都推出多款儿童牛奶产品。记者看到,这些牛奶中大多添加了鱼油提取物(DHA)、益生元(低聚果糖)、叶黄素、水解蛋白粉、维生素D、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素,五花八门的营养物质,号称能增加儿童脑部发育、消化能力、骨骼成长等,功效让人眼花缭乱。整箱出售的儿童牛奶还附赠玩具,上面花哨的卡通图案也特别针对儿童设计,颇受孩子和家长青睐。

  和普通的常温牛奶相比,儿童牛奶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和普通牛奶相比,儿童牛奶更“金贵”。超市促销员告诉记者,购买这类牛奶的多是年轻父母。“儿童牛奶主要适合3到6岁的孩子,他们刚从婴幼儿配方奶粉断奶,儿童牛奶中添加的营养物质和奶粉类似,可以更好让儿童适

        儿童食品袋内装玩具 家长表示担忧

  记者在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里发现,不少儿童食品包装中夹杂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玩具:飞机、汽车、照相机、手机模型、各种卡通形象等等。商家就是抓住孩子们喜新、好奇、爱玩的心理,在销售儿童食品和用品时,投其所好地把塑料拼图、玩具、卡通人物等当作赠品,装在包装袋里,孩子竞相购买,目的不是为了吃里面的食品,而是看中了花里胡哨的包装。记者就看到一个孩子一下买了许多小食品,拆开包装后,迫不及待地取出袋里装的小玩具往兜里一塞,然后把剩下的统统扔进了垃圾箱。

  “食品和玩具的卫生要求大不一样,两种卫生要求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一位学生家长担心地表示。但是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当记者问道是否知道儿童食品袋中放置玩具和卡片可能带来的危险时,一些家长比较茫然。家长吴女士想法很有普遍性:“小孩子喜欢吃这些东西,就给他买,我们也不太注意安全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许多老师和家长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孩子们买食品、用品是为了赠品玩具、幸运卡,这种本末倒置的消费方式长久发展下去,势必影响他们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食品的卫生状况也不能让人放心。用这种方法去引导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分散儿童学习注意力,形成攀比心理。其危害性不可小视,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了解,早在2000年,卫生部就曾经发过《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物的通知》,要求定型包装的食品中,不得放置任何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非食用物品,除非该物品有独立的包装,且其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材料有关标准要求,与食品不直接接触。但是工商部门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这些小食品根本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并且许多甚至是“三无”产品。这些食品与玩具大多不是同一生产线或同一厂家生产的,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病菌容易带入袋中,污染食品。另外,这些玩具多由塑料或卡片制成,长期与食物混杂,极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在安全隐患方面,由于玩具大多细小,不小心就会被儿童误当作食品吃下去,造成机械性损伤等严重后果,非常危险。工商部门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对这些小食品的市场监管力度,对问题小食品严格查处。

  “儿童食品”没有专门标准

        从理论上说,“儿童专用”食品就如同中老年奶粉一样,是根据特定人群定制的。不少家长认为,如果标有“儿童专用”标签,选购就会优先考虑。这类产品是否更适合儿童食用?记者网上搜索后,发现“儿童食品”方面的规定目前还是空白。

  一般我们将0—3岁的小龄孩子称作婴幼儿,据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阅,目前我国现行有涉及婴幼儿奶粉的标准和针对婴幼儿断奶期的辅助食品标准。而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我国还没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食品生产厂家在生产这些食品时,执行的多是成人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很多食品都会标明“儿童”二字,其实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这两个字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所谓‘儿童酱油’,无非是瓶子小了点,仔细看看营养标签,钠含量一点都不低,没任何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虽然现在很多食品都会标明“儿童”二字,但其实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这两个字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

  业内人士称,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约束,因此不少厂家在生产儿童食品时包装上多一些可爱的图案,外包装更精小些,标注“儿童专用”字样,就成了儿童食品。这些食品和普通食品没多大本质区别,多数是商家的一种概念营销手段。

        专家建议:不要刻意选择“儿童专用”食品

  关于“儿童专用”食品是否更健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师顾红柳认为:如果食品添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含钙铁锌的儿童牛奶,确实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一定益处;但另一方面,类似于儿童榨菜、儿童酱油等,含盐量很高,如果儿童消化系统未发育健全,肾脏很难过滤盐分,人体水肿加重肾脏负担,反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牙齿发育完全、有咀嚼功能后,就可以依照成人口味进行配餐,但应以低盐、清淡为主。”

  有一些食品生产厂家为刺激儿童的消费欲望,在生产中添加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增鲜剂、香精香料等添加剂,给儿童食品“染”上特别漂亮诱人的颜色,“调”上特别甜、香、鲜的味道,有时甚至一些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超过了一般食品的添加剂含量。

  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提出,儿童每天允许摄入的添加剂的绝对值是成人的一半左右,儿童要特别小心添加剂。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适应排解能力差,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本应比一般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低,如果多了,则会对儿童身体发育造成危害。长期、大量摄入会加重肝、肾、脾的负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为儿童挑选食品呢?顾医生建议,家长们不要刻意选择“儿童专用”食品,尤其是经加工后,需放添加剂保鲜、含盐量高的食物,需谨慎选择;其次,要有针对性选择儿童食品,清楚缺什么补什么,比如缺钙就买高钙产品;最重要的是,应让儿童多吃蔬菜和水果,尽量食用纯天然食品补充所需营养。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陈津津博士建议,家长买儿童食品的时候,不光是看其品名,还要看其营养配比和成分来源,标识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家长要看清它是酿造酱油还是合成配制的酱油。所谓儿童“专属”食品其“专属”在哪儿,价格“贵”在哪儿,由此来判断是不是有选购的意义。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减少盐的摄入,家长不妨在烹饪时少放一点酱油,同样可起到低盐的效果。

  陈津津博士指出,以营养为名义给孩子盯着一样食物吃,容易在饮食结构上有所偏差,深海鱼不一定没有重金属污染,牛初乳、甲鱼、黄鳝等经常吃,可能出现促性早熟问题。建议儿童饮食谱还是广泛些,尽可能使摄入的品种丰富些,而不是光挑被认为是“高营养”的食物。

  此外,部分儿童食品还以添加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钙、锌等为“卖点”,儿保专家指出,长期过量摄入这些反而有害,可能导致中毒、性早熟或者对肝脏、肾脏造成损害,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90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