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糖友必须掌握糖尿病治疗的10个“度”

2014-01-11 10:21:58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67

   ■糖友们认真听讲座。


   ■杨叔禹教授(右)耐心为糖友答疑解惑。

   1月4日上午9点半,专家与糖友见面会——2014糖尿病科普讲座开讲。这是厦门晚报《老年周报》创办后的首场活动,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杨叔禹教授等专家,与近500名糖友面对面。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蔡廷谦出席并致敬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医师李学军教授开的讲座,教糖友掌握糖尿病治疗的十个“度”。  
 

  第一个度  血脂管理
   降多少要和降脂前相比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应严格设定血脂该降到什么标准,而是要比降脂前低30%到50%左右,这样不容易患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

   第二个度  血糖管理
   血糖浓度控制越严死亡率越高


   实验表明,血糖浓度控制的越严格,死亡率越高。
   有心脏病等高危疾病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会导致死亡率升高。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血糖浓度也不能控制过于严格。
 

   第三个度  合理用药
   不必过度担心副作用


   有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害怕副作用迟迟不肯用药。实际上,高血糖的危害远远超过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有的患者则急于快速降糖,多种药物联合或超剂量用药。
   过度关注药物副作用是“因噎废食”,但同时也要注意多种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用药时应遵医嘱。

   第四个度  血压管理
   血压高往往血糖也高


   血糖高往往伴随着血压高,在糖尿病患者中60%有高血压,在老年人中这一比例达到了近80%。
   研究证明,血压控制对血糖是有益的。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血压应低于150/90mmHg,小于60岁的患者,血压要低于140/90 mmHg。如果血压降得太低,会出现头晕症状。


   第五个度  心理健康
   维持良性情况影响就较小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两种心理极端,一种是焦虑恐惧,认为自己的病情会对生活、家人产生影响;还有一种是破罐子破摔。
   对于前者,应该积极保持正常的血糖、血压值,只要维持在一个良性的情况,恶化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小。而对后者来说,如果觉得治愈无望不如及时行乐,则可能导致极恶劣的后果。


   第六个度  体重管理
   消瘦患者血糖易忽高忽低


   体重的下降会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减肥过度会导致不良影响甚至形成脂肪肝。消瘦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
   标准体重(kg)应该是身高(cm)-105,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10%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为消瘦。在现实案例中,往往是越胖的人越容易得糖尿病。


   第七个度  胰岛素使用
   不同时期对症下药效果不同


   有些人存在着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认为使用胰岛素就意味着病情加重,意味着自我管理的失败。但胰岛素的使用,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的选择。
   胰岛素在病情的前期、中期、晚期的使用,有着不同的作用。初次患病,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14天就能取得三五年不需要治疗的效果;中期患者进行胰岛素补充,能够使药物的效用更好,从而控制血糖;20年以上的晚期患者,药物对血糖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胰岛素的使用可以替代药物作用。
   不过,对肥胖患者则不提倡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第八个度  血糖监测
   每天测血糖,测点有区别


   有调查显示,仅10%的患者每天测一次或多次血糖。也就是说,90%的患者测血糖是不科学的。当然,一天测太多次也可能会影响情绪。
   打了胰岛素的患者,一般每周选一天检测三个点的血糖。注射基础胰岛素的,早餐前后和晚餐后检测;注射预混胰岛素的,可选择早餐前和晚餐前后测。根据检测判断一天血糖的波动幅度。此外,每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检查前一天测好早餐前、三餐饭后以及睡前的血糖,并将数据提供给医生。
   对于非胰岛素使用者,先连续三天监测5-7点血糖值,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在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一周七天交替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或晚餐前后血糖值。


   第九个度  饮食控制
   什么都能吃但都不能多吃


   50岁的张女士身高不到1.6米,体重只有42公斤。患病后,她对饮食的控制特别严,有一天突然头晕、恶心,甚至昏迷。医生说,这是因为她出现了低血糖。病友周先生和张女士正相反,管不住自己的嘴,大鱼大肉地吃,导致血糖持续性升高出现并发症。
   饮食控制首先就是每天主食的摄取要量化,不能多不能少;其次营养搭配要合理,有的人主食吃得很少,但油、高蛋白的食物吃多了,所以糖尿病相对以前也发病较多。此外,食物种类要丰富,种类越杂,营养越丰富,烹调时宜清淡,最好先用热水焯至半熟,再用少量油烹饪,盐的摄入也要注意,不建议超过三小时不进食。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平衡饮食,什么都能吃,但都不能多吃。控制的不是品种,而是食用量和时间。比如,水果最好不要饭后就吃,而应该在两餐之间吃。


   第十个度  合理运动
   过度运动反而会升高血糖


   对于不运动的人,血糖不好控制,但运动过度则会导致低血糖。糖友要注意的是,运动只是降糖的辅助措施,适度运动有利于血糖降低,但过度运动反而会升高血糖。
   对于血糖>14mmol/L或血糖波动较大、明显的低血糖症、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都不适合运动。
   运动时要由少到多,从每次10分钟到每次30分钟,由轻到重,从低强度到高强度运动,从每周3次到每天1次。运动时,如感到疲劳、肌肉酸痛,应适当休息。
   合理运动有个“一、三、五、七”的口诀。“一”即饭后一小时再运动,“三”即整个活动持续约30分钟,“五”即每周运动五次,“七”即运动后脉搏每分钟次数不超过“170-年龄”。
   运动后周身微微发热、出汗,略感疲乏,就表明运动的度把握较好。

   【指导】


   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杨叔禹:
   临床治疗“三要”“三不要”


   厦门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教授说:今天来了很多糖尿病患者朋友,我讲一下在糖尿病临床治疗时的体会,就是“三要,三不要”。
   第一,不要只关注空腹血糖和饭后血糖,还需要关注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脂有四个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高密度)。
   第二,不要只关注这些指标,还要关注生活质量,心态,心情,睡眠,消化功能,感觉功能等。
   第三,不要只关注我们自己,还要关注亲人。糖尿病有遗传史,是祖先遗传给我们的,也有可能遗传给你的子女,虽然遗传几率不高,但是要关注子女的体重。


   【声音】


   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蔡廷谦:
   为糖友提供更好的服务


   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蔡廷谦说,去年10月,市糖尿病研究所与厦门晚报共同倡议成立了厦门糖友会。成立两个多月来,已举办多场活动,受到大家欢迎。
   在新的一年,我相信,有了杨叔禹教授率领的专业的、敬业的优秀专家团队,有了厦门晚报这个权威的平台,一定能为糖友提供更好的服务。

   【福利】


   报糖友卡号
   就能安排专家号


   杨叔禹说,如果糖友想要预约他的专家门诊,只要报出糖友会卡号,他就能确保近期安排门诊。这也是回馈给厦门晚报糖友会会员的“特别福利”。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