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要警惕淋巴瘤 可通过“自摸”判断
■资料图
淋巴瘤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
近几年的临床情况表明,淋巴瘤目前是世界上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2分钟就有1名新发病人,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我国每年新发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
从市第一医院的统计数据看,情况也是如此,该院去年全院淋巴瘤确诊人数是2008年的近3倍,从50余人增至141人。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联合厦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举办“淋巴瘤康复课堂”,教市民认识淋巴瘤。
症状
早期淋巴瘤,容易与冬季感冒混淆
冬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类似,都有发烧、出汗、咳嗽等,很容易被混淆。
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执行主任王思力说,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颈部、腋下等处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正因为大多数淋巴瘤没有疼痛感觉,即使病人摸到脖子上肿大的淋巴结,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感染,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淋巴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基本上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它既可能表现为全身症状,也可能“伪装”成局部疾病,所以淋巴瘤极易被误诊或漏诊。
病例
父女俩得同种病,都是淋巴瘤
小琳(化名)今年20岁出头,半年前,她在洗澡时发现,乳腺长了个肿块,担心是乳腺癌,她赶紧到医院做检查。经细胞活检,排除乳腺癌,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且是晚期,侵犯到了乳腺淋巴组织。
半年前,小琳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恢复情况不错。
小琳的父亲今年50多岁,就在女儿确诊后,他也寝食难安,因为一个多月后,他发现自己的腋下也有一个肿块。担心也是淋巴瘤,他向医生求证。经过活检,其肿物果然也是淋巴瘤。不过,由于发现早,经过4个疗程的放化疗,目前基本治愈。
王思力说,淋巴瘤具有家族遗传性,直系亲属中有某种血液或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史者,患淋巴瘤风险也会增加,像小琳父女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病因
与染发剂等化学品有关,美发师属高危人群
王思力说,淋巴瘤除了具有家族遗传性,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都可能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非霍奇金淋巴瘤也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常见病之一;某些感染也会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比如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非霍奇金淋巴瘤还与化学品有关。比如有机溶剂涂料、除草剂、苯类、氯乙烯、橡胶、砷油等,尤其是永久性染发剂,可显著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美发师属于高危人群。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维生素和蔬菜摄入过少,也会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肉食者”们要警惕。
诊治
淋巴瘤可治愈,莫丧失信心
王思力说,淋巴瘤是治疗效果最好的癌之一,一般不称为“癌”。如果患上了淋巴瘤,也不要丧失信心,因为尽管其临床表现多样,诊疗过程复杂,但幸运的是,淋巴瘤已成为极少数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
王思力介绍,目前淋巴瘤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中医药等手段,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治愈或实现长期生存,甚至一些分期晚、症状重的病人,正确治疗后效果也不错。
提起造血干细胞移植,人们往往想起白血病治疗,其实,它也可以用于淋巴瘤治疗。一般年龄在60岁以下,身体情况尚好、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符合移植条件者即可。
提醒
淋巴瘤可“自摸”判断
王思力说,淋巴瘤最明显的症状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无痛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有时可通过“自摸”来发现淋巴瘤。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质韧、饱满、均匀,多为渐进性发生。病理学检查是恶性淋巴瘤确诊和病理分型的金标准,CT、核磁共振、PET-CT检查对发现其他隐匿部位的病变及临床分期也大有帮助。日常生活中若发现淋巴结肿大,也不要过于惊慌,因为很多淋巴结良性疾病也可以导致淋巴结肿大,比如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结节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她特别强调,无痛性肿块的肿瘤发生可能性更大,相反,具有明显症状的颈部肿块,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则较小。
此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多汗、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易疲劳、皮肤瘙痒等。有以上症状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淋巴瘤除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机体的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时治疗。今年,新浪微博大V、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发微博,证实自己患上淋巴瘤,据他反思,压力大、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他的应对方法是,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心态,适当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功能,及时清除外来因素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