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外来“黑救护”被砸! 本地“黑救护”干的?

2013-12-25 09:59:16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21

  ■外地民间救护转运车玻璃被砸。

 


   ■家急送的“救护车”是外地牌,按规定不能在厦门运营。


   看着一辆好好的“救护车”数处玻璃被砸碎,司机小刘恨恨地说:“就是他们‘黑救护’干的!”本月中旬,小刘所在公司的救护车在中山医院的停车场被砸,该公司立即将矛头指向了作为竞争对手的厦门本地民间救护车行。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急救中心以及医院救护车的缺乏,院后救护市场缺口较大,致使“黑救护”问题长期存在。在厦门各医院的周边,每当有重症病人想要长途转院或回家时,“黑救护”总会恰逢其时地出现,报出高价,提供的“救护车”则大多是简易改装的面包车。
   尤其是上个月,北京一家所谓的院后服务公司的进驻,让厦门院后民间救护行业的混乱再一次浮出水面。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据说这家公司与厦门当地的民间救护已发生了三次冲突。


   三次交锋


   抢单
   双方僵持3小时,病人家属最终选择本地车

   11月初,北京“家急送”公司进入厦门。该公司接的第一单生意是转运一位住在第一医院的病人到河南信阳,公司从福州安排了一辆救护车到厦门来接送这位病人。
   杨先生是当时开着救护车到厦门的司机。他回忆道,当时他把车停在第一医院的停车场,下车去上了个洗手间。没想到回来的时候,看到救护车旁不仅站着联系他们的患者家属,还有其他六七个人在围着车争吵着什么。“他们就说这是他们的地盘,不能把病人拉走。要拉只能去岛外拉,岛内是他们的地盘。”杨先生所说的“他们”是驻守在医院附近的本地民间救护人员。
   杨先生说,在僵持过程中,对方的老板还打来电话,强调这是他们的地盘,不能拉走病人。“就算拉走了,到了服务区也过不去!”杨先生依然清晰记得对方说的话。
   这样的僵持急坏了病人的家属。一位家属出面,称愿意给本地民间救护3000元,算是“通关费”,以求得放行。眼看就能成行了,但不知怎么回事,本地民间救护却派人去找了“医护人员”沟通了一番。
   “他们用方言说话,我是外地人听不懂。”杨先生说,只知道在这番交谈之后,一名“医护人员”告诉病人家属最好拒绝“家急送”的转运。随即,病人家属就告诉杨先生不用他们的车了,让他们回去。
   对于杨先生所说,一位被称为本地民间救护车的负责人陈先生全然予以否认。“当时病人家属找了他们也找了我们,因为他们车上没什么设备,家属才没用他们的,而用我们的。”陈先生说,当时只是家属在选择用谁的车,因为“家急送”一方没有氧气,家属才选择了自己一方的车把老人拉回河南。
   “本来我都要走了,病人家属还把我喊回来,这事从2点一直折腾到5点。”然而在陈先生说这番话之前,他跟记者提及自己不做长途业务。

   谈判
   一方说被威胁滚出厦门,另一方则说纯属公平竞争

   据“家急送”公司称,12月12日晚,本地民间救护一方主动约了他们,说要谈谈,地点在滨北某茶馆门口。当5名“家急送”的工作人员到了地方之后发现,十几名本地民间救护的人正黑压压地站在茶馆门口等着他们。“当时我就觉得不对了,他们人来得也太多了,这哪是要谈谈啊。”当时在场的小刘说。
   “他们也没有怎么谈,开门见山就叫我们离开厦门,而且不要再过来。因为这是在和他们抢饭碗。”小刘说,在这番“交谈”中,对方话语中还夹杂着不少骂声。面对明显的人数差,小刘他们只能压着火,慢慢说出自己这方的意见。“我们就说要公平竞争嘛,大家正正规规地来。”小刘说,这些意见对方根本没听进去,就是打着圈地说让他们滚出厦门。
   对方还说他们的老板也要过来,等了2个小时,满面通红的老板才出现,带着浓重的酒意把自己这边的要求又说了一遍,就是让“家急送”滚出厦门,没有回旋的余地。小刘说,此次“交谈”并没有什么结果,只是本地民间救护向“家急送”摆明了立场。
   最后,对方告诉小刘他们:“不离开的话就走着瞧,你们小心着点!”
   对于“家急送”所说的受到本地民间救护打压、威胁,本地民间救护的一位负责人陈先生表示这是不存在的,“他是刚过来,我们没挡过他的生意,大家都在做,公平竞争嘛”。


   砸车
   “家急送”救护车被砸,停车场监控却坏了

   12月13日晚上大约10点,“家急送”的司机刘师傅把救护车停到了中山医院停车场。到了15日晚上6点左右,等他们过去取车的时候,却发现车子的玻璃被砸了。事发当晚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六个大洞,五块玻璃,地上到处散着玻璃渣,车内也有不少。“后窗碎了两块,侧窗碎了两块,车右边中间的大玻璃碎了一块,一共碎了五块。”刘师傅说。
   随后,刘师傅和其他工作人员找到医院保卫科,却发现停车场的监控坏了,无法提取监控资料。不过,他们通过向周围可能的目击人询问,了解到13日或者14日晚上有3名可疑的男子在停车场活动,但并不清楚他们是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就是他们砸的车。
   “就是那些黑救护干的!”刘师傅说,之前本地民间救护多次阻挠“家急送”的业务,还放过话要把车砸了,这么看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了。
   对此,本地民间救护的陈先生表示,说他们砸车是子虚乌有的事。
   目前警方还在调查中。


   双方质疑


   “家急送”
   他们乱喊价,设备那么简陋,当然会怕我们抢占他们的市场

   这家“北京家急送紧急救援咨询有限公司”厦门分站点的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公司的工商执照复印件。该公司2012年成立,注册于北京,业务范围是“汽车租赁和医疗信息咨询”。其主要业务是负责病人的院后转运,即治疗结束需要回家静养的病人以及选择放弃治疗的病人需要回家时,在急救中心以及医院本身无法抽调救护车的情况下,该公司会派车转运病人。
   该负责人说,由于救护车只能由急救中心以及医院拥有,所以该公司派出的救护车均是与医院合作的、有救护车行驶证的车辆。他们在全国设立分站点时会与地方医院进行合作,公司向医院支付管理费,医院则将有资质的救护车外包给该公司。
   “在现有的环境下,理论上来说,要做救护这一块,就只能用医院外包的救护车,因为其他人不能拥有。”该负责人向记者出示的在厦门运营的一辆救护车的行驶证上,注明此车是救护车,也注明这辆救护车是属于河南一家医院。以承包医院救护车的方式,“家急送”在全国各地经营非急救院后转运的业务。
   之所以会受到本地民间救护的冲击,这位负责人说是由于价格差的问题。“他们从中山医院把病人送到对面的希望大厦都要500元。”而他们“家急送”的价格则是每公里10元。“我们价格不高,又是有资质的单位,他们乱喊价,设备那么简陋,当然会怕我们抢占他们的市场。”

   本地民间救护
   这一块没有开放,大家都不正规,“家急送”也是黑救护

   在“家急送”厦门分站点负责人的口中,本地民间救护被称为“黑救护”。“他们没有营运资质,没有公司,还非法改装车辆。”该负责人说,现在厦门的院后转运市场已经被本地民间救护垄断,并提供了一个本地民间救护负责人陈先生的号码。
   陈先生在采访中坦言自己并不正规。“这一块没有开放,大家都不正规。”陈先生说,现在自己主要是在做骨科病人的院后转运,但不承担长途的转运业务。
   “说我们不正规,他们难道有运营资质?他们车子都不是厦门的牌照!”陈先生说,这一行本身就是灰色的,根本就不能办理所谓的资质。“什么是正规的?只有120才是正规的,但他们院前急救就很多了,院后的不足,剩下的市场缺口就由我们来做。”

   部门说法


   “家急送”未在厦注册
   不能从事转运业务

   对于“家急送”公司的资质一事,记者采访了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管理处处长王志强。王处长告诉记者,如果企业没有在厦门注册,就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需要办理营业执照才能够经营。如果该公司在北京工商局办理执照,只能在北京市范围内经营。王处长还在工商局的内部网站上查询关于家急送的内容,但并没有查询到注册信息。
   另外,“家急送”承包医院救护车来做营运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厦门市卫生部门的认可。
   市卫生局医政处的周处长说,即使“家急送”所使用的车是正规医院的救护车,这些外地的车辆也是不能在厦门从事病人转运业务的。
   “临时转运是可以的,比如说救护车从福州运来一位病人到厦门,或是要从厦门接走一位病人。”周处长说,这种临时转运是救护车正常的出车任务,是一次性的。但这种外地救护车如果在厦门反复从事转运业务,则是非法的。
   “我怀疑他们的车是不是医院的救护车,如果真是医院的,那只能说医院有问题。”周处长说,一般医院的救护车是不能长期在外的,如果一些医院将自己的救护车外包,那么当地医院的管理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回应
   “家急送”:只能这样打擦边球

   对于相关部门的说法,“家急送”负责人表示很无奈:“现在市场没有开放,只能这样打擦边球。我们拿着正规医院的救护车来做院后转运市场,比那些什么也没有的黑救护要好很多,即使患者出了事,也能找到我们来理赔,但黑救护却什么都没有。”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4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