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一医院柔性引进知名血液病专家
韩明哲教授带领第一医院血液科团队查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推行“双主任制”又取得新成果。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韩明哲教授正式加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血液科主任。韩明哲所在的血液病医院每年开展100多例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加盟第一医院后,他将全面担负起血液科“掌门人”的职责,致力于提升血液疾病诊疗水平,并定期来厦坐诊,为患者解决疑难杂症。这就意味着,患者不用辗转北上广,不出厦门就能找国内权威专家治疗血液病。
1
为白血病复发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洪女士今年43岁,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去年11月,她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持续发热等症状,牙龈经常出血,右腋窝下摸起来有肿块,到第一医院血液科就诊,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0)”。这种白血病复发率高、预后差。经过化疗后,洪女士的症状有所缓解。今年4月,洪女士的姐姐为其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医院为其进行干细胞移植。10月份,洪女士病情复发,到了这个阶段,治疗难度比先前更大,预后也更差。洪女士一家坚持要继续留在第一医院治疗,血液科又一次为她实施化疗,可丝毫不见起色。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韩明哲教授的到来为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韩教授详细了解情况后,认为洪女士还有二次移植的机会,并精心制定了化疗、移植方案。在韩教授指导下,10月28日,血液科再次为洪女士输入姐姐的干细胞。目前,洪女士已成功走出层流病房,病情得到缓解。
随着“双主任制”在血液科的深入实施,更多像洪女士这样的疑难血液病患者不用再辗转外地求医,不出厦门也能享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诊治。
2
干细胞不是万能药,移植要规范
“很多疑难病可以用干细胞移植来治疗。”韩明哲介绍,造血干细胞引发了生物科学的革命。除了治疗血液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还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这项治疗可在移植部位生成很多新生血管,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流。这一新技术改变了过去重症患者只能截肢的局面,使很多患者避免截肢的痛苦,有效率可达60%-80%。目前韩明哲已将这项技术带到第一医院,血液科已开始运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另外,韩明哲率领的团队在改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提高急性白血病自体移植疗效方面走在国际前列,为我国很多独生子女患者带来了更多获得治愈的可能,时机成熟时,该技术也有望在第一医院开展。
韩明哲说,干细胞移植虽然用途广,但风险也大,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按标准指南规范操作。以白血病为例,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的治愈率可高达70%-80%,常规化疗则只能达到40%左右。但不是所有白血病都得移植,有些患者做化疗就可以,疗效好,还能节省大笔费用。如果干细胞移植操作不规范,成功率就低,可谓劳民伤财。
担任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以来,韩明哲在科室内部进一步规范了干细胞移植的操作,要求严格按照标准化来做,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又经济的诊疗方案,该移植就移植,该化疗就化疗,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尽量为患者节省费用。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在带来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同时,韩明哲还致力于医护技人才梯队建设,争取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科室副主任王思力密切配合韩明哲的工作,“双主任”齐心协力,积极推动学科精细化发展,对血液病分门别类,分出白血病、贫血、淋巴瘤、血友病等多个亚专业,按专业输送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医护团队的业务及科研水平。血液科还在福建省首家开设了淋巴瘤专病门诊,为淋巴瘤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化的精细化诊疗。
韩明哲的加盟,也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科研合作搭建了平台。比如,双方正在筹备合作开展干细胞转化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在扩大造血干细胞供者来源、减少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医院在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
韩明哲说,厦门市卫生局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让他很感动,“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发展多做贡献。”
王思力副主任表示,第一医院领导大力支持血液科发展,明年初扩建后,血液科病房数量将翻倍,韩明哲教授的加盟又为血液科带来新气象,全科上下充满热情,力争推动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血液科正积极开展人文关怀和慈善活动,除了加强科普宣教,还参与了国家血友病病例登记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工作,使厦门市血友病病人能够得到规范化、正规化治疗,同时,科室还在推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慈善工作。
【人物原声】
“双主任制”
让我们看得更远
走得更快
●姜杰(第一医院院长):
这两年,第一医院实行“双主任制”,进一步促进了学科发展。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小英、血液科主任韩明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华伟、内镜室主任姚礼庆等专家教授的加盟,明显提升了我们相关学科的技术水平,科室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更完善,“双主任”团结协作,科室凝聚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在推行“双主任制”学科的选择上,医院并非盲目的,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首先,选择的专科原本就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在省内、市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双主任制”引进的大牌专家担当起与国内、国际一流水平沟通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打造学科的高地;其次,专家团队带来的不仅仅是该学科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还包括科研、管理理念等的全面开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对于聘任的专家,我们充分信任,提供能让他们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有位有权,能调动科室的人、财、物,直接领导科室的规划、发展。同时要做好科室的思想工作,让全科上下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能促进医学、科研等全面提升,原先的科室主任现在作为执行主任,要积极配合,共同促进科室发展。另外,留住人才还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医院领导,多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尊重、关怀他们,把他们当作挚友,经常交流,及时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借助“双主任制”打造人才高地,我们已尝到甜头,并进一步坚定了继续推行“双主任制”的决心。现在我们正在洽谈引进新的专家担任科室主任,接下来还有七八个科室要实行“双主任制”,届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出厦门就能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诊治。
【专家简介】
●韩明哲: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2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8年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目前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擅长恶性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尤其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如骨髓、外周血、脐带血移植、单倍体移植、无关供者移植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全身放疗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韩明哲教授最具有特色的治疗之一,疗效达到国际水平。
●王思力: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6年在吉林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配合韩明哲主任管理日常工作。
负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恶性淋巴瘤专病诊治工作,目前开设每周二上午淋巴瘤专病门诊,针对恶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疗效。并制定前瞻性临床研究方向,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同步新闻】
第一医院将在全省率先开展日间输血
患者输血程序更简化,一两天即可完成,不用在病房过夜
第一医院血液科王思力副主任近期将在全省率先开展日间输血工作,符合条件的输血患者,不用在医院过夜就能完成输血。这是第一医院在实施“日间手术”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惠民措施,既能有效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又能缓解住院病床压力。
王思力副主任介绍,日间输血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患者,在1-2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输血、输血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患者不在医院过夜。“以前,一些贫血或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患者急需输血,却因为没有床位等原因,长期等待,不能及时输血。接下来,我们将和输血科、检验科等科室密切合作,开展日间输血工作,输血不占用床位,大大方便了患者。”
日间输血主要收治病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严重缺铁性贫血、各类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贫血、肾性贫血、血友病等出凝血性疾病。
“日间输血以‘短、平、快’为特点,减少了许多程序。较之常规输血流程,日间输血一般可减少医疗费用25%-50%。”王思力说,采用日间输血可提高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缩短住院天数,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而对患者来说,可减轻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缩短住院等待时间和病假天数,避免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