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么暴戾 难道具有反社会人格?
资料图
前不久,重庆发生一起骇人的摔婴事件:一名10岁女孩放学回家,在小区电梯里,殴打一名一岁大的陌生婴儿,然后将婴儿抱回到家中阳台,致婴儿从25楼坠落。随后,她又下楼绕行至婴儿坠落处,将其挪开后回家。此事一出,全国震惊。
类似的事件也时有耳闻:近日,莆田14岁少年杀害8岁女孩,抛尸公厕;吃不到小笼包,7岁男孩捡石头扔爸爸……
这些孩子怎么啦?怎么这么暴戾?难道这么小就具有反社会人格?
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市精神科及儿童心理科专家,请专家们对这些行为一一分析。
案例1
14岁少年:杀害8岁女孩,并抛尸公厕
近日,莆田涵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悲剧:某小学一年级的小妍(化名)刚度过8岁生日,谁料,生日后一周,这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竟被人杀害了,并被抛尸公厕粪坑内。嫌疑人刘某是其同校六年级学生,仅14岁,两人的父母在同一家家具厂打工。
12月3日下午放学后,刘某到家具厂找父亲拿钥匙。父亲不在,他只好独自回住处。这时,牵着自行车行走的刘某发现小妍跟在后面,便让其回厂,小妍没有搭理。之后,他到公厕旁的废弃房子中小解。
突然,爱玩好动的小妍拿木棍朝他的腹部打了一下。刘某气不打一处来,又想起去年小妍在玩耍时,曾敲打过弟弟的头部,于是将小妍骗到公厕中打了一顿。担心小妍回去告状,自己会被责骂,刘某起了杀心。
趁小妍不注意,刘某抽出外套帽子的带子,从后面将其勒死,并将尸体抛至公厕的粪坑里。事后,刘某表现得很淡定,照样回家吃饭。小妍的父亲曾问刘某有没有见过小妍,刘某回答“没有”。
案例2
7岁男孩:吃不到小笼包,捡石头扔爸爸
7岁的小明(化名)是我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遗余力地尽量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他简直就是一个“小皇帝”,渐渐地,他听不进父母的话了,还常乱发脾气,稍不如意便对父母大喊大叫。
一天早上,爸爸带他去吃早餐,他要吃小笼包,爸爸临时有事,答应他晚些时候再买给他。谁料,他就是不依,无论怎么劝都没用,随后哭闹着扭头便走。爸爸上前拉他,他竟在路边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朝爸爸扔去。无奈,爸爸只好让他自己走了。
过了一会,家人开始到处找他,可怎么也找不到。不久,他跟着一名警察回到了家。“您是不是遗弃孩子了?”警察的问题让小明爸爸摸不着头脑,儿子是自己跑的,全家人不是一直在找他吗?
原来,小明跑了一会,便想了个主意“报复”爸爸:打110报警,称父亲遗弃他。
案例3
8岁男孩:把玩刀片,同学们吓坏了
8岁的小武(化名)在我市某小学读三年级。在家里,只要不听话,他便会遭到父母的一顿狠揍;在学校里,他总是欺负同学,把同学打哭,屡教不改,老师也很头痛。
有一天,他在上学路上捡到一枚小刀片,拿到学校后,一直在手上把玩。同学见到后吓坏了,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见到后也如坐针毡,生怕他一时冲动伤到其他同学,于是打电话叫其父母接他回家休息两天。父母接到电话后羞愤异常,自然又是一顿暴打。
近日,父母带他到仙岳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诉苦:“这个孩子太顽劣,不管打多少遍,就是不管用。”
可小武对医生说的是,父母从来不理解他,任他怎么解释都不听,后来他干脆不说了,他觉得,用拳头解决就行了。
【心理诊断】
重庆女孩和莆田男孩
是品行障碍,还不能说是反社会人格
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分析,重庆女孩的行为可能是几个因素综合造成的:1.可能是模仿学习周围环境,家庭、学校、社区等崇尚暴力,对女孩造成影响;2.以往有暴力行为时惩处力度不够,她没体会过代价,觉得无所谓,对待孩子就像对待玩具一样;3.教育引导不够,女孩缺乏忍耐力,一点点不满便让她难受,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且法律意识缺乏。
仙岳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说,重庆女孩虐婴和莆田男孩杀害女童是瞬间的过激行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难以据此判断其心理状态。但他表示,重庆女孩和莆田男孩可能有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抑郁症等情绪问题。
陈进东说,人格障碍一般要到成年后才能诊断,他们尚未成年,人格并未完全形成,其行为可能属于品行障碍。形成品行障碍的原因包括生物学(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他们的情况可能主要受家庭影响。
心理学界认为,反社会人格者,其思维不受传统道德约束,没了规则,为达目的,头脑变化、计算要“超”于常人,表现为把他人当做物品进行攻击、虐待弱者、故意挑战权威,经典表现为“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看到别人痛苦时会开心。
小明和小武
典型的对立违抗障碍
仙岳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李韵医生说,小明和小武是很典型的对立违抗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大多表现为不会控制情绪、不善融入集体、与人对抗、说谎、暴躁、怨恨心强等。
李韵说,对立违抗障碍多是后天习得,往往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和两种教育方式有关:一是不少家长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只要孩子稍不听话便拳脚相加,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谁不听话就打到他听话”的观念,于是在学校也爱惹事、欺负同学,而家长知道后又是一顿打。长此以往,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出现暴力倾向等问题;二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娇惯,也会形成对立违抗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者因智力低下、患者思维及判断能力差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但此类患者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脑组织损伤、脑功能受损,也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出现攻击性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如冲动、伤人、毁物、难以管理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说谎、盗窃和性攻击等类似于品行障碍的表现,但依其有脑损害的病史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可与品行障碍鉴别。
【专家提醒】
未成年人行为失范须警惕
李韵说,当孩子有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时,一般很少有家长带孩子去诊断,他们怕孩子贴上“标签”后,周围的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
家长们要改变这一观念。有品行障碍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矫正,任其发展,后果很严重,很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
李韵建议,孩子的失范行为及心理问题大部分可通过行为矫正、认知治疗进行干预,若发现孩子可能有“对立违抗”的苗头,家长应当首先调节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行为,配合医生针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给予一些行为矫正,对孩子的改善予以鼓励和赞扬。同时改变其家庭互动关系,让他们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有必要,可根据情况合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