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妙手仁心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13-10-12 09:07:05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886
人文关怀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生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防治知识。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今年,厦门市卫生局和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携手推进厦门医学人文建设,选定13个病区为首批“人文关爱合作试点病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便是其中之一。第一医院以此为契机,在全院掀起医学人文新风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品质。
“我们的医学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意识到,我们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第一医院王占祥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医院十分重视医学人文,专门成立了医学人文建设领导小组,院长姜杰亲自挂帅,在全院积极开展医学人文建设和“两个满意”活动。通过对软硬件进行全面改造,不仅病房条件大为改善,医护人员的人文意识也进一步强化,全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推进和深化。
人文教育培训 震撼医护人员心灵
第一医院在全市较早迈出医学人文的步伐。2010年至2012年,该院先后派出30余位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赴新加坡学习,大家感触最深的不是国外优越的住院环境,而是护士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服务。2012年,第一医院又组织护理骨干分批参加台湾慈济医院在厦门举办的医学人文学习班,并选派两位护士长赴台湾慈济医院实地参观学习。慈济完善的志工制度、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理念,给广大护士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第一医院护理部丁玉兰副主任认为,目前,很多医院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关怀恰恰是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护士的人文关怀服务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态,在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护理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琐碎的护理工作,如何深入贯彻人文关怀理念,是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护理部举办了人文关怀系列活动,由马旭梅、杨银玲护士长为全院护理人员讲述台湾慈济之行。两位护士长图文并茂的课件、平实却富有真情实感的讲解,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杨银玲护士长告诉大家,帮助与关爱的传播需要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生活的社会并不缺少爱。马旭梅护士长谈到,护理人员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我们拥有现在的工作机会,感恩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帮助,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和工作,那么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远远多于痛苦,许多护患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人文关怀服务 从院内延伸到院外
在选定神经内科作为市卫生局人文关怀试点病区的基础上,第一医院进一步扩大人文关爱病区范围。各病区积极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关怀患者及家属,还将人文关怀服务延伸至院外,在患者出院后仍与患者保持联系,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疾病防治和居家护理。
内分泌糖尿病科郑旋玲护士长始终将服务患者放在病房管理的首位,不仅时刻注重保持病区环境整洁,还定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抚慰患者身心。在疾病健康教育方面,医护人员集思广益,结合患者特点制作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宣教手册。为帮助患者记住自己的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方便患者咨询诊疗及疾病知识,科室在醒目的位置制作了照片墙,护士长还要求每一位护士认真对待患者的咨询,做到首问负责。
8月中旬,消化内科秦梅护士长带领她的护理团队踏上“爱心之旅”,带着对病人的祝福和关爱,向翔安古宅村进发。经过2个小时的颠簸,她们终于见到了黄某及其父母。此前,黄某因患食管狭窄在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得知黄某目前身体健康,护士们感到十分欣慰,她们和黄某拉起了家常,聊聊庄稼的收成,谈谈消化道疾病的防治,对黄某家里的困难尽力给予帮助。临走时,黄某一家依依不舍送到了村口,他们说:“在病房里看你们上班那么忙、那么累,今天还特地来看望我们,太感谢了!”护士们说,尽管平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就觉得自己平时的辛勤付出是有价值的。此次爱心之旅更让护士们真切感受到,一句暖心话、一个真诚的笑容都能让患者得到心灵的慰藉。
人文关怀竞赛 邀请患者当评委
开展医学人文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开始认真思考医学的神圣意义。一位护士在日记中写道,“医学人文关怀,首先是敬畏生命,然后是敬畏患者,因为他们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你。”
医院客户服务部还联系慈济志工与医生护士互动,对大家进行心理辅导,从关爱医护人员、理解医护人员的角度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向患者传递关爱。
今年底,第一医院将举办护理人文关怀竞赛,将全院所有设病房的临床科室纳入进来,邀请病人参与评判,将医学人文建设推向新高潮。丁玉兰透露,接下来,护理部还将开展一系列针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培训课程,力求使人文关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此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造福广大患者。
原声
医学人文关怀
要渗透到每个细节
姜杰
姜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提供让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是我们办院的宗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医院的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改善。软件的改善,除了提升医疗技术,还要重视人文关怀,提升服务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病人满意。我们的全预约、全自助、全反馈、导航系统、住院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病人,我们切实从病人的需要出发,对儿科进行改造,对急诊流程进行改造,我们的人文关怀病房充满温暖,这一处处细节,无不体现着医学人文建设的成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以创国内一流优质医院为抓手,积极开展“两个满意”活动,打造独特的医院文化。作为医务工作者,不光看到病,更要看到人、尊重人,从事各项医疗活动都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人文精神要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医院领导,也要关爱员工,通过改善待遇、提供事业发展平台等举措,在全院营造温馨、和谐、友爱的氛围。领导把爱传给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才能心情愉悦地工作,把关爱传给病人。
特写
各科室纷纷“出招”
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人文关怀试点工作激发了医护人员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各科室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神经内科在全科倡导“一个温暖的触摸、一杯温热的开水、一次关心的交流”,在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肝胆外科举行了“假如我是病人”读书报告会,让护士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求;普外科为患者设置了投币式储物柜,医生主动学习各种方言和病人交谈,方便答疑解惑;烧伤整形科、ICU为重症患者录制亲朋的话语,鼓励、宽慰他们战胜病魔;有些科室提供便民箱,为住院患者提供老花镜、针线等常用物品;各病区纷纷为卫生间铺上防滑垫,在马桶旁边安装扶手……
医生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防治知识。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今年,厦门市卫生局和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携手推进厦门医学人文建设,选定13个病区为首批“人文关爱合作试点病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便是其中之一。第一医院以此为契机,在全院掀起医学人文新风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品质。
“我们的医学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意识到,我们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第一医院王占祥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医院十分重视医学人文,专门成立了医学人文建设领导小组,院长姜杰亲自挂帅,在全院积极开展医学人文建设和“两个满意”活动。通过对软硬件进行全面改造,不仅病房条件大为改善,医护人员的人文意识也进一步强化,全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推进和深化。
人文教育培训 震撼医护人员心灵
第一医院在全市较早迈出医学人文的步伐。2010年至2012年,该院先后派出30余位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赴新加坡学习,大家感触最深的不是国外优越的住院环境,而是护士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服务。2012年,第一医院又组织护理骨干分批参加台湾慈济医院在厦门举办的医学人文学习班,并选派两位护士长赴台湾慈济医院实地参观学习。慈济完善的志工制度、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理念,给广大护士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第一医院护理部丁玉兰副主任认为,目前,很多医院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关怀恰恰是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护士的人文关怀服务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态,在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护理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琐碎的护理工作,如何深入贯彻人文关怀理念,是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护理部举办了人文关怀系列活动,由马旭梅、杨银玲护士长为全院护理人员讲述台湾慈济之行。两位护士长图文并茂的课件、平实却富有真情实感的讲解,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杨银玲护士长告诉大家,帮助与关爱的传播需要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生活的社会并不缺少爱。马旭梅护士长谈到,护理人员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我们拥有现在的工作机会,感恩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帮助,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和工作,那么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远远多于痛苦,许多护患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人文关怀服务 从院内延伸到院外
在选定神经内科作为市卫生局人文关怀试点病区的基础上,第一医院进一步扩大人文关爱病区范围。各病区积极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关怀患者及家属,还将人文关怀服务延伸至院外,在患者出院后仍与患者保持联系,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疾病防治和居家护理。
内分泌糖尿病科郑旋玲护士长始终将服务患者放在病房管理的首位,不仅时刻注重保持病区环境整洁,还定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抚慰患者身心。在疾病健康教育方面,医护人员集思广益,结合患者特点制作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宣教手册。为帮助患者记住自己的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方便患者咨询诊疗及疾病知识,科室在醒目的位置制作了照片墙,护士长还要求每一位护士认真对待患者的咨询,做到首问负责。
8月中旬,消化内科秦梅护士长带领她的护理团队踏上“爱心之旅”,带着对病人的祝福和关爱,向翔安古宅村进发。经过2个小时的颠簸,她们终于见到了黄某及其父母。此前,黄某因患食管狭窄在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得知黄某目前身体健康,护士们感到十分欣慰,她们和黄某拉起了家常,聊聊庄稼的收成,谈谈消化道疾病的防治,对黄某家里的困难尽力给予帮助。临走时,黄某一家依依不舍送到了村口,他们说:“在病房里看你们上班那么忙、那么累,今天还特地来看望我们,太感谢了!”护士们说,尽管平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就觉得自己平时的辛勤付出是有价值的。此次爱心之旅更让护士们真切感受到,一句暖心话、一个真诚的笑容都能让患者得到心灵的慰藉。
人文关怀竞赛 邀请患者当评委
开展医学人文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开始认真思考医学的神圣意义。一位护士在日记中写道,“医学人文关怀,首先是敬畏生命,然后是敬畏患者,因为他们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你。”
医院客户服务部还联系慈济志工与医生护士互动,对大家进行心理辅导,从关爱医护人员、理解医护人员的角度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向患者传递关爱。
今年底,第一医院将举办护理人文关怀竞赛,将全院所有设病房的临床科室纳入进来,邀请病人参与评判,将医学人文建设推向新高潮。丁玉兰透露,接下来,护理部还将开展一系列针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培训课程,力求使人文关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此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造福广大患者。
原声
医学人文关怀
要渗透到每个细节
姜杰
姜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提供让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是我们办院的宗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医院的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改善。软件的改善,除了提升医疗技术,还要重视人文关怀,提升服务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病人满意。我们的全预约、全自助、全反馈、导航系统、住院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病人,我们切实从病人的需要出发,对儿科进行改造,对急诊流程进行改造,我们的人文关怀病房充满温暖,这一处处细节,无不体现着医学人文建设的成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以创国内一流优质医院为抓手,积极开展“两个满意”活动,打造独特的医院文化。作为医务工作者,不光看到病,更要看到人、尊重人,从事各项医疗活动都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人文精神要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医院领导,也要关爱员工,通过改善待遇、提供事业发展平台等举措,在全院营造温馨、和谐、友爱的氛围。领导把爱传给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才能心情愉悦地工作,把关爱传给病人。
特写
各科室纷纷“出招”
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人文关怀试点工作激发了医护人员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各科室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人文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神经内科在全科倡导“一个温暖的触摸、一杯温热的开水、一次关心的交流”,在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肝胆外科举行了“假如我是病人”读书报告会,让护士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求;普外科为患者设置了投币式储物柜,医生主动学习各种方言和病人交谈,方便答疑解惑;烧伤整形科、ICU为重症患者录制亲朋的话语,鼓励、宽慰他们战胜病魔;有些科室提供便民箱,为住院患者提供老花镜、针线等常用物品;各病区纷纷为卫生间铺上防滑垫,在马桶旁边安装扶手……